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63|回复: 1

眼针疗法治疗中风后眼肌麻痹

[复制链接]

87

主题

90

回帖

489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89
发表于 2015-8-10 15: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传承中医 于 2015-8-10 15:50 编辑

   眼球运动障碍(Disorders of ocular movement)或称眼肌麻痹,是眼球运动神经或眼球协同运动障碍所致,分为核下性、核性、核间性及核上性眼肌麻痹。亦见于眶内肿瘤或浸润病变引起机械性眼球运动障碍,眼外肌先天性共扼运动不平衡引起斜视等。临床表现为斜视、复视,独立行走困难,需配带眼罩。笔者采用眼针与疏血通结合治疗中风后眼肌麻痹,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患者均为医院收治的中风后眼肌麻痹患者,病灶全部在脑干,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患者眼球运动障碍、复视、上眼睑下垂等眼肌麻痹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偏身运动障碍及感觉障碍,共济失调,头晕、吞咽困难等症状。脑桥背外侧综合征(Millard-Gubler Syndrome)80例,Foville综合征22例,脑桥被盖下部综合征20例,大脑脚综合征12例,患者年龄56-78岁,病程lh-7d。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1)眼位偏斜,患眼向麻痹肌作用的相反方向偏斜;(2)眼球活动障碍,患眼向麻痹肌作用方向受限;(3)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4)代偿头位,头向麻痹肌方向偏斜;(5)复视,双眼视一为二,复视像检查确定麻痹肌;(6)头晕目眩,或有恶心呕吐。
       方法:基础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性治疗,包括应用脑保护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若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可配合降压药、降糖药等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康复治疗。
       治疗方法:(1)所有患者均给予疏血通注射液3*6 ML/支人生理盐水250 mL或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脉点滴,1次/天,60-90 min滴完,连用14天。
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再同时予以眼针治疗。眼针取穴:双侧上焦区穴、双侧下焦穴、双侧肾区穴、双侧肝区穴、双侧心区穴、双侧脾区穴。针刺方法:采用0.5寸的毫针,均用眼外针法.针刺时施术者用左手大拇指虚压住眼球,大拇指指甲边缘平行按于眼匡边缘,目的是便于确定针刺点(越近于眼眶,效果越好;但刺中眼球风险越高)。然后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持针,距眼眶边缘0.1-0.5cm进针,进针时柔和快速。进针后可轻刮针柄,以病变侧眼球疼痛徽胀,偏瘫侧肢体抖动为佳。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14次为1个疗程。
       疗效评断标准: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治愈:眼位正,眼球运动自如复视消失;好转:患者眼斜视度减轻4°以上,复视像距离缩小,眼球运动部分恢复;显效:患眼斜视度较前有所改善,症状减轻;未愈:眼位仍偏斜.病情无好转,症状未减轻。
       经治疗,74例患者中,治愈48例,占64.86%;有效20例,占27.02%;无效6例,占8.10%;总有效率为91.89%。
       典型病历:患者范某某,女,73岁,已婚,于2014年06月24日,因“视物成双,右侧肢体麻木伴眩晕恶心呕吐4天”人院。西医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流利,智能正常。双侧睑孔等大等圆,直径3.Omm .光反应灵敏,左眼外展不充分,向左侧注视时,出现视物成双,余眼球各方向运动充分,无眼震。双侧额纹对称,左侧鼻唇沟略浅,示齿嘴角右偏,悬雍垂居中,咽反射存在,伸舌居中。余颅神经检查无异常。肌力:左侧5级万右侧5级。双侧共济运动大致正常,周身感觉正常无减退。双侧腔反射对称(++),双侧Babinski征(一)。颈软,Kernig征(-)。中医查体:舌体偏胖,色淡紫,舌苔白滑,脉涩,白睛见左肝区及双上焦区脉络偏红盈屈曲。头MRI+DWI+MRA :1.脑干急性梗塞(脑桥旁正中动脉梗死)。2.脑内多发腔隙性梗塞。3.脑萎缩。4.左侧椎动脉、双侧大脑前动脉、左侧大脑中动脉水平段、双侧大脑中动脉侧裂段、双侧大脑后动脉侧裂段局限性狭窄。西医诊断:1.脑梗死;2.眼肌麻痹。中医诊断:中风一中经络(气虚血瘀);目偏视(瘀血阻络)。治宜活血化瘀、补气活络。并予以眼针治疗。治疗14天后患者左眼外展不露白,无视物成双,双侧鼻唇沟对称。
       眼针疗法是由我院针灸大师彭静山于1974年首创的一种微针疗法。继承传统脏腑经络理论及五轮八廓学说,创造性地将华佗观眼识病方法应用于临床诊断及治疗,临床实践30载,经过不断完善及补充,在脑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疼痛、精神系统疾病方面具有卓越疗效,受到海内外广泛好评。
      祖国医学认为眼肌麻痹属中医学“视一为二”、“风牵偏视”、“视岐”、“双目睛通”等范畴,多因五脏之清气不荣.六腑之浊气阻络,不正之邪气侵袭,脑病之淤血凝滞.而致经络阻滞,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目球失于维系所致斜视。中医理论认为,眼通过经络与脏腑产生联系,脏腑的病变即可引起眼球形色、血络变化,通过“观眼察病”司外揣内,见微知著而获知脏腑病变。眼针通过刺激眼周“八区十三穴”以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眼周经络的分布是:眼上有手足少阳、阳明经及阳维脉;眼下有胃经、任脉、阳跷脉.足厥阴经及手少阴经通过联及目系而连于脑。《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记载:“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灵枢·大惑论)记载:“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证治准绳》记载:“目形类丸内有大络六谓心、肺、脾、肝、肾、命门各主其一;中络八谓胆、胃、大小肠、三焦、膀胧各主其一,外有旁支细络莫知其数,皆悬贯于脑,下连脏腑,通畅血气往来以滋于目。故凡病发,则有形色丝络显现,而可验内之何脏腑受病也。
       现代医学认为:眼针穴区治疗有助于改善脑缺血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减轻炎性反应的发生,使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得到缓解。可显著抑制细胞凋亡而降低缺血后梗塞程度,达到神经保护的作用。













87

主题

90

回帖

489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89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5: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之,眼针配合疏血通注射液,可发挥眼周穴位刺激与疏血通药理的多重复合作用,从而有效改善动脉供血情况及组织代谢,有效清除氧自由基,防止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减小细胞毒性作用.最终达到挽救缺血半暗带的作用,疗效优于药物治疗。可见眼针配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中风后眼肌麻痹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1 23:41 , Processed in 0.156392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