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子午养生 于 2015-9-1 16:37 编辑
平衡针法经过40余年的临床验证,在治疗颈肩腰腿痛形成自身的取穴、针刺特色,以其快速针刺,无需留针,良好的临床疗效活跃在基层。笔者试图从《内经》角度分析平衡针自身特点,以期为同行提供思路,抛砖引玉。
平衡针临床遵循左上刺右下,右下刺左上,单下刺上,单上刺下的取穴原则,与《内经》巨刺、缪刺理论不谋而合。
《素问·缪刺论》“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于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由上述原文可知,当邪气尚浅,病在络而未侵袭到经时,采取左刺右、右刺左的刺络的方法。
《素问·缪刺论》指出:“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己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素问·调经论》“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素问·调经论》曰:“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则缪刺之,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巨刺法适用于邪气深入,已达经时,采取的针刺方法。
巨刺、缪刺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由于经脉阻滞、气血不通而引起的肢体疼痛与活动障碍。巨刺、缪刺以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理念。在临床应用上,大多用以治疗因经络不通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阴阳失衡的疾病。不论经脉、络脉患病,实证因一侧气血偏胜,在其对侧同名经的循行上就会出现疼痛,所以去疼痛对侧的经络施治,针以泻邪;虚证因一侧气血相对偏剩,可以疏通经络,调节阴阳偏胜,可以健侧泻,病侧补。平衡针法针刺强度大,针感强,按照传统针灸的理论,当属泻法为主的针法,故当虚证,疼痛的部位是虚证所在部位,故泻对侧健侧;而实证时,针刺部位为经脉所实部位,而疼痛部位在对侧。而神经解剖学方面,有人认为用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所支配的肌群来解释这种治疗作用。解氏认为脊髓、脑干网状结构、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及大脑皮层是巨刺效应产生的重要结构基础。认为“巨刺”针法是以自身完成的调节控制功能,促使上下左右平衡,通过经络相互联系,传递信息,使神经传人、传出感受器、中枢环节、效应器各部分,形成封闭的环式回路,促使大脑皮层内相应通路受到调节控制,从而达到有利于控制病痛,直至完全恢复健康。
另外,平衡针临床治疗时,尤其讲究医者的神聚,要求针刺时,必须全神贯注“手如握虎,如临深渊,神无营于众物”。再者,要求病人仔细体会针感,神聚于患处。笔者认为,这也是平衡针法临床起效快的原因之一。针灸治疗的核心便是“神”,把握住神机就把握住了针刺得关键,《灵枢·九针十二原》开篇便有“粗守形,上守神……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叩之不发,知其往来,要与之期,粗之简乎,妙哉工独有之。”
平衡针法针刺时针感强,患者常有过电感,或者强烈的酸麻胀感,《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针刺刺激局部,以强烈的针感,催气、行气,把握神气的运行。故针刺显效快。
平衡针法在最近几年飞速发展,已由简单的疗效探讨深入到对平衡针起效的更深的理论层次的探讨,平衡针自身的取穴、针刺特色,以及快速针刺,无需留针,良好的临床疗效究竟是穴位的原因还是刺法的原因,目前还在进一步探索。当前存在的几种观点有:一、从神经学的角度考虑,靶点—靶位学说,但是如果以单一的神经学考虑,对于平衡针临床起效的许多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解释起来就难免牵强附会。二、基因学角度,有待继续研究。三、心神调控学说,由于包含范围过于泛泛,该学说能很好的解释平衡针法起效的原因,但是不能追本溯源的告诉人们,平衡针起效的机理。所以笔者试图从《内经》角度分析平衡针起效的原因的一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