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21|回复: 1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浮针治疗

[复制链接]

150

主题

149

回帖

829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829
发表于 2015-9-9 17: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不同程度的影响眼、心血管、肺、肾等多个器官,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目前的治疗方法分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生物制剂及外科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教育、体育锻炼、物理治疗。

浮针疗法(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FSN)是物理治疗中的一种新型针刺镇痛疗法,是传统针灸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用一次性的浮针等针具在局限性病痛的周围皮下浅筋膜进行扫散等针刺活动的疗法。对临床各科,特别是疼痛的治疗有着较为广泛的作用。其是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中医药特色疗法。与传统针灸主要有以下的不同:(1)所用工具为特制的浮针工具;(2)操作上:取穴在痛点周围,进针深度只达皮下浅筋膜层,且进针时针尖方向需对准痛点,无得气感,常规留针24小时:(3)作用上:具有起效快捷、疗效确切、适应症广、操作简单及安全无副作用的优点。

AS治疗上,西医常用药物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往往有胃肠道反应,缓解病情抗风湿病药起效时间慢。浮针疗法起效迅速、无副作用的特点弥补了上述两药的缺点,若和上述两药联用,将会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总结浮针自发明以来及近10年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文献,均未见应用浮针治疗AS的临床研究文献报道。我院采用浮针疗法治疗AS的临床研究,增加AS的中医治疗手段。

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疑难病症,病程缠绵难愈,致残率高。迅速控制症状除可解除患者痛苦之外,增加其治疗信心的意义更加深远。疼痛作为本病的最主要症状,如果能迅速得到缓解,则患者病情也易趋缓解。浮针疗法整体花费低,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评述:

强直性脊柱炎概况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特征性病理改变是肌腱、韧带附着点炎。其特点为几乎全部累及骶髂关节,常发生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韧带钙化和骨性强直。其总的致残率约为15%~20%。发病高峰年龄为1535岁,平均发病年龄为25岁,50岁以后及8岁以下发病者少见。国内部分地区患病率约为03%。目前男女之比为2141,女性一般发病较缓慢及病情轻。AS病因未明,在我国患者中HLA-B27的阳性率高达90%左右,而健康人群为2%一7%

治疗上西医多采用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慢作用抗风湿病药、糖皮质激素等。近期应用的生物制剂抗肿瘤坏死因子一α(TNF—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至今种类有多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物理疗法被应用于治疗AS。目前主要有针灸、推拿、局部理疗、药物外敷等。

浮针疗法研究进展

浮针疗法是符仲华博士在针灸临床实践中首创的一种侵入性的物理疗法,它运用特制的浮针针具作为治疗工具,以治疗局部病症为主,在病痛的周围进针,针尖对准病灶,针体沿浅筋膜(主要是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进行扫散等针刺活动的疗法。具有简(操作简单)、便(所需设备少,方便携带)、廉(治疗次数少,费用较低廉)、验(疗效快捷、确切)、广(适应症广泛)、安(安全无毒副作用)的临床特点。浮针是在传统的针刺理论、阿是穴理论和腕踝针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现代机理研究与循经感传、神经的节段性分布、压电与反压电效应、神经调节及体液调节有关。

浮针的工具及操作方法

浮针器具,主要由特制软套管和不锈钢针芯组成。具体操作方法:在距离疼痛部位23寸的上、下、左、右四点,任选一点作为进针点(多取上、下两点)。若病痛部位局限,取一个进针点即可,若范围较大,可并排或多方位取几个进针点。局部常规消毒,针

体与皮肤呈15°~25°,快速刺入皮下,然后沿纵向或横向将浮针平贴于皮下,针尖直对

病灶。进针时可见浮针所过之皮肤微微隆起,患者无酸麻胀痛的感觉。进针及运针完毕,需要进行扫散动作,即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使针尖作扇形运动数次或数十次或更多次,直至疼痛消失或不再减轻为止,浮针进针后用胶布将显露于外的部分针体和针柄固定,留置13天后将软套管拔出。

浮针的特点

张亚平将浮针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主要用于各种疾病引起的痛症,且疗效与病程关系不很密切。

(2)取效快捷,安全无副作用,远期疗效好。

(3)留针时间长,留针时能保持疗效,且不影响日常起居,留针达到一定的时间,起针后疗效也能保持。

(4)针尖必须直对病灶,进针部位距离病灶一般在10厘米之内,否则,疗效较差。

(5)治疗时间短、费用低,疗程短,对医患双方都大有裨益。

(6)与其他针灸疗法比较,它不直接刺激患部,减少了局部损伤,避免了炎性渗出物

或出血的影响。

符仲华认为对于浮针来说,酸麻胀重等“得气"感是无效的标志,有这些得气感,

说明进针深度出现了偏差,需要调针。

此外,由于留针期间病人可以回家,所以特别适于AS因夜间疼痛发作而又没有特别好

的治疗途径的患者;因为浮针是沿皮下直刺,不同于传统针刺,所以断针、弯针、滞针、

晕针现象很少发生,也就无毒副作用;取针时也可让病人家属取出。

总结上述,浮针疗法最大特点是皮下进针、近部选进针点和留针时间长,且起效快捷、

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安全无副作用。



150

主题

149

回帖

829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829
 楼主| 发表于 2015-9-9 17: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浮针疗法的适应症



浮针疗法适应症为颈肩腰背及四肢的疼痛,如颈椎病、颈肩综合症、肩关节周围炎、四肢关节扭挫伤、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腰椎退行性病变、肌筋膜炎、肌腱炎、网球肘、高尔夫球肘、骶骼关节炎、跟腱炎、各种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另外,对癌症引起的疼痛、腰背四肢手术后疼痛、内脏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胆石症、泌尿道结石、慢性阑尾炎等)引起的疼痛、四肢麻木、瘙痒等症也有较好的疗效。总结其适应症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治疗四肢部的软组织损伤,第二阶段是治疗躯干部非内脏病变引起的疼痛,第三阶段是治疗内脏痛,第四阶段是治疗头面部疼痛,第五阶段是治疗非疼痛性疾病。目前治疗疼痛还是主攻方向



浮针疗法临床应用举隅



四肢部的软组织病痛



吴氏等阳3用浮针治疗60例网球肘患者,每次留针24h,5次为l疗程,治疗l~2疗程后,总有效率90%。利氏等用浮针治疗56例髌腱损伤的运动员,隔日1次,6次一疗程。结果:第1次进针后,患者自觉疼痛减轻明显的有48例,占85.7%。最后痊愈6例,显效30例,好转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6%。



腰部病痛



周氏等用浮针治疗50例腰椎间盘脱出患者,总有效率96%。谢氏等将63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32例采用符氏浮针疗法,对照组31例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1疗程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75%,对照组为77.4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及差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陆氏等随机选择100例慢性腰痛病人,给予浮针治疗,隔日1次,共3次;在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3、7、15天对疼痛口头评分(VRS)、局部压痛评分、活动受限评分、指地距离、总体印象评分等指标进行评价。经过3天治疗,病人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有效率超过90%,同时也显示了较好的即刻疗效。



颈肩部病痛



丁氏等采用浮针配合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颈椎病68例,设对照组66例(采用颈椎牵引加推拿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周氏等用浮针治疗100例肩周炎病人每日1次,5次1疗程。2疗程后:治愈84例,好转12例,无效4例。



关节炎



符氏等观察浮针治疗9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近期疗效,分为2组,对照组为回顾性资料,采用扶他林、甲氨喋呤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浮针为治疗组,留针1~3天,隔



日1次。结果:(1)治疗组(97例)和对照组(66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5.88%,84.48%。(2)



配合浮针治疗使甲氨喋呤用药剂量及持续时间下降,起效时间大大缩短。李氏n刀将87例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浮针疗法和常规针灸疗法治疗;浮针留至



24h后拔出,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2个疗程后浮针组止痛效果较好,疗效优于针灸



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刘氏参照符氏浮针疗法,以24G静脉留置针治疗45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配合中药外洗进行治疗。设对照组45例,单纯中药外洗进行治疗。10d为l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愈率86.67%,对照组显愈率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内脏痛



符氏等用浮针治疗2例胃炎患者,均治疗1次症状消失,随访1个月未复发。樊氏治疗各种胃痛26例,治疗组为浮针加铺灸治疗(14例),对照组为~般针刺法(12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6%,对照组为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葛氏以浮针疗法治疗阑尾炎1例,治疗后腹痛消失,次日一切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未见



复发。苗氏等运用浮针疗法治疗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肾绞痛2例,经治疗后患者疼痛基本缓解,次日恢复正常。



其它:尚有应用浮针疗法治疗面瘫、原发性痛经、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纤维肌痛综合症、雷诺综合征指端溃疡疼痛的报道。



综上所述,浮针疗法止痛效果明确,起效快,可应用于全身或局部痛症,对内脏疼



痛也有一定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浮针疗法对全身性风湿性疾病如类



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的止痛效果,这启示我们对于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全



身性风湿性疾病AS,浮针疗法也应具有相似的良好疗效。



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进展



浮针疗法是针灸疗法中的一个分支,其工具及操作与传统针刺有众多相同之处。若



针灸对AS有较好效果,不是间接证明浮针疗法对AS有效吗?现将近10年来报道的针灸治



疗本病的现状综述如下:



单纯针刺疗法



刘滨等治疗AS30例,以督脉足太阳经穴为主,并配取足少阴经穴太溪,交会穴三阴



交。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疼痛vAS评分、身高、胸廓扩展程



度、指地距、枕墙距及Schober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意义。陈致中采用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之肾俞、脾俞、肝俞等穴,或督脉穴位、夹脊穴等,集中在背部躯干脊椎周围穴位,仅一次治疗,患者即感觉疼痛明显减轻。



针加灸疗法



李旅萍等将91例活动性AS患者分为药物组30例、温针组30例及观察组31例,观



察组采用温针结合长龙灸治疗。结果观察组BASDAI、脊柱痛VAS评分分别与药物组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BASFI、vAS总分分别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周昭辉将56例活动性AS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单纯口服柳氮磺吡啶片、塞来昔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夹脊穴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齐昌菊采用温针灸督脉为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0例,并与药物(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相比较,其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针灸配合中西药疗法



张艳丽治疗AS30例,针刺取穴以华佗夹脊穴为主,配合中药辨证分型治疗。结果21例患者腰背及骶髂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无需服用止痛药;6例患者腰背部疼痛减轻,偶服消炎止痛药;2例患者腰背僵硬感减轻,但骶髂关节仍疼痛,需服止痛药;l例无效。总有效率96.7%。黄素贞将68例AS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均采用柳氮磺胺吡啶、双氯灭痛。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针灸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9%,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进行18个月的随访,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周之人口硼采用温针灸结合中药治疗AS,温针灸选取夹脊穴,电针平刺膀胱经背俞穴,配合中药组方。治疗3个月,治疗有效率为92.19%。



针罐结合疗法



王贺元等运用刺百会穴与督脉拔罐相结合的方法,治疗70例AS患者,并与40例阿是穴治疗对照,两组病人均在针刺的基础上口服中药。经治1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能解除AS早中期的疼痛达到控制病情的效果。赵鸿73对3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使用背部走罐、刺络拔罐及电针综合疗法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75%,治疗6个月的总有效率为100%。治疗1个月时,重度患者晨僵比例由治疗前的93.7%减少为62.5%,6个月时为15.6%; 治疗1个月时,重度疼痛的比例由100%减少为84.4%,6个月时为28.1%。万学文啪1则采用针罐结合方法治疗AS32例,临床缓解率为62.6%。



针灸结合熏蒸疗法



裘胜将5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成治疗组(密集性温针灸结合中药薰洗)与对照组(单纯针刺),两组取穴一样。治疗组有效率为100%,痊愈率为80%,对照组有效率为63%,痊愈率为24%。吕昊哲等采用补肾强督,祛寒除湿,舒筋活络止痛为主的针刺方法,结合中药熏蒸,总有效率为75%。



梁氏利用小针刀疗法对2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治疗,总有效率达92.8%。牛氏采用刺血疗法合并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2例,并与西药SASP组30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38%;对照组总有效率60%。张氏等将43例患者分为火针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火针组采用火针治疗,对照组口服美诺芬治疗。结果火针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96%和5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得到上述众多文献的证实,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与药物、灸法、拔罐、熏蒸、药浴等疗法合用的疗效较单纯针刺治疗好。其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近期疗效接近或优于西药,且治疗方法简便易行,耐受性好,副作用少等,与西药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由于浮针疗法是针灸众多疗法中的一种,针灸治疗AS疗效确切,那么可推测浮针疗法对AS也应有较好的效果。



浮针疗法与针灸治疗临床效果的对比



既然由针灸对AS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推测浮针疗法对AS亦应有一定的效果,那这个



效果和针灸的相比如何呢?现将浮针疗法与针灸疗法在治疗除AS以外的疼痛性疾病的临床研究结果报道简述如下:



符氏等将82例腕部腱鞘炎病人随机分为浮针组(37例)和常规体针组(45例)。结果:(1)观察首次针刺效应浮针比常规体针好。(2)15天中浮针组治愈35例,治愈率94.59%;体针组治愈38例,治愈率84.44%。(3)痊愈时针刺次数浮针比体针少。经统计学处理,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李昌生用浮针和常规针刺分别治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96例,结果:治疗组痊愈27例(58.7%),好转19例(41.3%),无效0例;对照组痊愈17例(34.0%),好转32例(64.0%),



无效1例(2.0%)。结论: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均能改善症状及体征,痊愈率经x 2检验差异显著,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刘氏治疗颈椎病患者257例,治疗组(浮针)200例,对照组(电针)57例。结果:



治疗组平均治疗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两者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即时止痛



率、即时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比对照组好,表明浮针同时具有比较好的远期疗



效。



陶氏参照符氏浮针疗法,用静脉套管针替代浮针针具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以毫针刺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总有效率8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朱氏等将临床诊断膝关节炎患者100例,均分为浮针治疗组(A组)和针灸治疗组(B组)。A、B组的治疗次数分别为(3.3±1.O)和(4.2±1.3)次。结果治疗后1h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明显增加,A组增加幅度较B组高。



刘氏等运用浮针疗法治疗急性胃脘痛3l例,设采用体针治疗的27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81.48%,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上述文献表明在治疗腰部、颈肩部、头部、膝关节炎乃至内脏疼痛方面浮针疗法比



常规针灸治疗效果好,症状改善更明显。由于针灸对AS有较好的疗效已为临床研究文献



所证实,故预测浮针疗法对AS理应同样有效。至于疗效能达到何种程度,持续镇痛时间



能有多长等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浮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操作方法:一次性浮针针具由南京派福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主要由软套管和不锈钢针芯组成。具体操作方法:找准痛点或痛处,局部常规消毒,取距痛点6~10cm的上、下、左、右为进针点,若病痛部位局限,取一个进针点即可,若范围较大,并排或多方位取几个进针点,一般使针尖到达位置距离痛点2cm左右。右手持针,左手固定进针点皮肤,针体与皮肤呈15°~25°,快速刺入皮下,针尖直对病灶。不要刺入太深,略达肌层即可,然后右手轻轻提拉,使针身离开肌层,退于皮下。接着运针,单用右手沿皮下向前缓慢推进,此时可见针体所过之皮肤微微隆起。进针完毕,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使针尖作扇形运动,直至压痛消失或不再减轻为止。抽出不锈钢针心,将露出皮外的管柄消毒后,用输液贴封闭固定。在整个过程中,右手感觉松软易进,病人没有酸麻胀痛等感觉。留针24h,将软套管拔出。隔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对于不同部位疼痛的进针点选择:



①脊柱及髂部疼痛的患者:取俯卧位,如压痛在脊柱正中,从脊柱两侧向正中或痛点的上方或下方沿脊柱进针:脊柱两侧的疼痛据具体情况在上、下、外侧进针。



②臀部疼痛的患者:取俯卧位,在疼痛侧进针,针尖指向正中线。



⑨膝关节疼痛的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伸直,以髌骨中线为界,压痛点在下的从小腿向膝关节压痛点进针,压痛点在上的从大腿部向膝部进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19 04:49 , Processed in 0.19436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