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27|回复: 1

黄芪的临床应用案例

[复制链接]

100

主题

99

回帖

56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64
发表于 2015-9-17 16: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黄芪配肉桂治胃下垂

  胃下垂多见于体形瘦长之人,一般症状常有进食后脘腹胀满,行走站立时更甚,卧床则舒,胃中漉漉有声,恶心,嗳气,大便或结或溏、眩晕、心悸,四肢乏力或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弦或弱。中医辨证属中气下陷和阳虚停饮之证。《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有“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渭之痰饮”的论述。张老喜用补气升提法合温阳涤饮法治疗,以黄芪配肉桂为主药,常加白术、茯苓、泽泻、枳壳、升麻、神曲等药,久服有效,可制成丸散剂长期服用。张老以黄芪、肉桂为主药,即取补中益气丸合苓桂术甘汤之意。张老用苓桂术甘汤时,多以肉桂代桂枝,所以,用苓桂术甘汤送服补中益气丸亦可。单用补气升提法或单用温阳涤饮法治疗则效果较差。

  例1. 男,54岁,1974年2月就诊。胃肠钡餐检查确诊为胃下垂已数年。刻下主要症状:胃中终日漉漉有水声,中脘部怕冷,有时觉闷胀,少气懒言,食欲不振,喜食干燥香炒食物,食后胃中舒适,多饮汤水反觉难受,甚至必呕吐干净方快,口淡不渴,舌质淡红,苔白滑,脉沉细缓无力。辨证:中气下陷,寒饮留中。治法:温阳涤饮,升提中气。处方:茯苓30g,肉桂9g,焦白术12g,炙甘草9g,炙黄芪24g,升麻9g。水煎服,日1剂。服5剂后,中脘畏冷减轻,原方肉桂改为6g,再服10剂。三诊时诸症均有改善,而胃中漉漉之声大减,脉象有力。处方:茯苓30g,肉桂6g,白术12g,炙甘草9g,炙黄芪30g,升麻9g。10剂后胃中漉漉之声完全消失,脉象均匀有力。为巩固疗效,嘱服黄芪建中汤20剂,其中黄芪用量为30g。

  2 黄芪配柴胡治长期低热

  某些原因不明的发热,病程较长,体温一般在38℃以下,此多属非感染性发热,所以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症状可见:少气懒言,神倦乏力,时或口干,纳减,大便软溏,舌淡苔黄,脉虚或虚数等。服养阴清热药无效或热反加甚,此即李东垣所说的“阴火”。张老多以甘温除热法治疗,取东垣升阳益胃汤之意。以黄芪配柴胡为主药,柴胡本可退热,但治此类发热,不配黄芪则少效,常加葛根、陈皮、郁金、苍术、白术、当归等。

  例2. 男,50岁,1975年7月就诊。低热已60天,经各种检查,原因不明。现症:低热,体温37.5~37.7℃,四肢无力,饮食乏味,大便每日3次,软溏便,口干思热饮,微恶寒,夜寐不安,舌质红,有暗蓝斑块,苔薄黄,脉虚细略数,重按无力。辨证:气虚发热。治法:助气升提。处方:黄芪20g,党参15g,柴胡12g,当归10g,焦白术5g,升麻6g,陈皮5g,五味子3g,甘草3g。水煎,日1剂。服6剂低热渐退,体温37.4℃(早晨正常),精神好转,四肢有力,仍夜寐欠安,头昏。上方加麦冬10g,服7剂热未再作,精神复原,时头昏,舌质暗蓝色退,薄黄苔,脉不数,重按有力。再服上方7剂,诸症悉除,随访半年未再发。

  3 黄芪配升麻治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多见于肿瘤病人化疗或放疗之后,或部分职业病患者,大都具有一系列气血不足表现,如面色不华、四肢无力、精神倦怠、畏寒、易感冒、脉缓而虚等。张老谓单用四君子汤少效,常以黄芪配升麻为主药,加当归、丹参、知母、枸杞子、阿胶等,即取张锡纯升陷汤合当归补血汤之意,黄芪用至60g以上,升麻用至15g左右,配合饮食调补,可获良效。

  例3. 女,41岁,1976年3月就诊。1974年患者在某矿区工作时,因身体不适、精神疲倦,检查血象发现白细胞减少,后多次检查,白细胞一般为(2.7~3.1)x105/L,其他检查未见异常。曾服利血生等西药,效不佳,现主要症状:精神不振,四肢乏力,不思饮食,头晕,曾晕倒多次,夜尿多,舌淡有齿印,少苔,脉细。辨证:中气大虚,不能益气生血。治法:助气升提,兼以补血。处方:黄芪60g,党参25g,升麻15g,当归10g,丹参20g,阿胶10g(烊化),红孩儿30g,焦白术6g,炙甘草3g,水煎,日一剂。服10剂后精神好转,食欲有增,脉细。上方加枸杞子10g,如无不适连服60天。60天后患者来函告之一切正常,几次化验血白细胞都在5×109/L以上,已恢复工作。

  4 黄芪配附子治慢性低血压

  低血压临床分为急性低血压和慢性低血压,后者常需服中药冶疗。常见症状有:头晕,甚至晕厥,不耐劳累,畏寒,四肢不温,脉弱无力。中医辨证属气阳不足。张老多用黄芪配以附子为主药治疗,加人参、干姜、五味子、升麻、甘草等,含举元煎合四逆汤之意。

  例4. 女,40岁,1985年2月就诊。头晕,劳累时加重,血压一直在10.7/6.67 kPa左右,伴畏寒肢冷,消瘦,劳累时出冷汗,曾晕倒4次,住院检查未发现其他异常,舌淡体胖,边有齿印,苔白滑,脉弱。辨证:中气不足,阳气虚弱。治法:补气升阳,温阳救逆。处方:黄芪30g,附子10g,干姜8g,升麻6g,五味子10g,白术10g,炙甘草6g,人参5g(另煎)。水煎,日1剂。服7剂后,头晕、畏寒减轻,血压无变化,上方再服10剂,头晕明显减轻,精神好转,劳累时无冷汗出,未再晕倒。以上方出入服药月余,诸症消失,血压在12/8kPa以上。

  5 黄芪配防风治虚人外感

  临床常见有些病人反复感冒,不能自愈,或服药良久方能治愈,此以气虚外感为多见,单用解表药往往效果不理想,应扶正以驱邪,益气以解表。张老常用黄芪配防风为主药治疗,如桔梗、白术、陈皮、葱白、前胡等药,含玉屏风散方意。治外感时,黄芪多生用。长时间服用本方可防治感冒。



100

主题

99

回帖

56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64
 楼主| 发表于 2015-9-17 16: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例5. 男,42岁,1986年11月就诊。40岁时因胃溃疡并出血而行胃大部切除,术后稍着衣不慎则患感冒,且逾月不愈。现症鼻塞、头痛、恶寒、少汗、咽痒咳嗽、平时精神欠佳,纳少,舌淡苔白,脉弦缓,两寸弱。辨证:肺脾气虚,外感风寒。治法:益气解表。处方:生黄芪30g,防风10g,陈皮10g,焦白术10g,桔梗6g,葱白6g,前胡10g,甘草3g。水煎,日1剂。服5剂后感冒症状消失,但两寸脉仍弱。上方去桔梗、葱白、前胡,加枳壳10g,神曲6g,炒谷芽10g、炒麦芽10g。服20剂后患者精神转佳,纳增,两寸脉有力,感冒次数较前明显减少。

  以上是应用黄芪经验之点滴,用之治疗其他病证,如久泄、崩漏、肠疝、肌痿等,亦获良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4 15:36 , Processed in 0.568288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