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中医理疗 于 2015-9-21 16:04 编辑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且多发性疾病,这种疾病具有反复发作和病势缠绵等特点。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然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对于老年人来说,因其生理机能和免疫力下降,进而极易发生细菌感染而发生急性发作情况,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此外,结石长期存在会导致胆囊细胞癌变,进而导致胆囊癌。由于此疾病具有反复性,因此西医常采用手术切除治疗为主,然对于不适合采用手术治疗者仍以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但临床采用西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同时疗程长且存在较多副作用,难以长期治疗。中医药治疗存在一定的优势,其不但符合人们自然心理需求,还具有无明显毒副作用,且可有效预防复发。本次研究中,为探讨耳穴贴压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疗效,笔者采用耳穴贴压法联合西药治疗该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 患者持续性右上腹不适感或钝痛; 存在恶心和嗳气及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加重; 病程长且急性发作、缓解交替。胆囊区轻度按压痛或击痛、采用 B 超等检查提示胆囊壁存在毛糙增厚和胆囊缩小或变形等情况、胆囊结石。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主症: 患者心下痞满或右肋胀痛,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加重,脉弦。次症: 胸闷、腹胀、神疲乏力、口干、恶心、呕吐等。
纳入标准:符合以上中西医诊断标准; 年龄 18~ 70 岁; 存在肋疼痛或腕腹痞满症状。1 周内未服用慢性胆囊炎治疗的中西医药物,对本次研究药物无过敏史; 胆囊伴有结石且结石直径 <1. 0 cm。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排除急性单纯性胆囊炎和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及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胆囊结石≥1. 0 cm、胆囊穿孔且伴有弥漫性腹膜炎等; 年龄<18 或>70 岁;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过敏体质、严重肝肾等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
患者年龄 24~65岁,平均为( 45. 0 ± 1. 5) 岁; 病程 1. 2 ~ 10. 3 年,平均为( 5. 11 ± 1. 17) 年。
治疗方法:采用耳穴贴压疗法+西药治疗
50% 硫酸镁溶液,餐前服用,10 mL / 次,3 次 / 天; 阿莫西林,0. 5 g/次,餐后服用,3 次/天; 消旋山莨菪碱,10 mg/次,餐后服用,3 次/天; 熊去氧胆酸胶囊,每次 10 mg·kg- 1; 1 次/天,晚餐后服用。
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耳穴贴压法治疗,对患者神门和肝及胆、十二指肠、内分泌、交感、皮质下常规消毒。然后将王不留行籽采用医用胶布黏贴于患者以上各穴位。每天垂直按压 6 次,强度则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同时以患者感觉耳部发热为佳; 双耳交替,每3天交换 1次。所有患者连续治疗 4 周。
临床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胆囊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愈: 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采用 B 超检查提示胆囊壁质地和厚度及回声均回复到正常; 显效: 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采用 B 超检查提示胆囊壁质地和厚度及回声均得到明显改善;有效: 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大部分消失,B 超提示胆囊质地和回声等部分改善; 无效: 治疗后,患者临床体征和症状及 B 超检查均无改善。总有效 = ( 治愈 + 显效 + 有效) 。
腹痛评价采用国际公认的描述与测量疼痛的简化 McGiLL 量表进行测评。量表分为疼痛分级指数( pain rating index,PRI) 和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scale,VAS) 及现有疼痛强度( 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 。
经治疗,37例患者中,治愈27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59%。
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治疗后 1 个月,经 B 超等检查,治疗组 4 例复发; 2 例腹泻、1 例头痛; 治疗组治疗不良反应及复发率分别为 8. 11%( 3/37) 、10. 81% ( 4/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