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是由增生的子宫平滑肌细胞与少量纤维结缔组织掺杂形成的一种实质性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子宫肌瘤的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常见于30-50岁女性,约占40%-50%,20岁以下少见。多数子宫肌瘤无明显症状,仅于盆腔检查时发现,肌瘤大小与症状无相关性,而与生长部位密切相关。根据部位的不同,其症状以阴道出血,腹部包块,白带增多,疼痛,不孕不育,继发性贫血为主,恶变率低,但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根据前人的经验,我院6年来用口服桂枝茯苓胶囊配合穴位埋线法治疗子宫肌瘤,现将其有效性、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报道如下。
患者均为门诊病例。符合以下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①肌壁间肌瘤:子宫异常增大,表面不规则,可扪及单个或多个结节状突起。②浆膜下肌瘤:可扪及质硬、球状块物,与子宫有细蒂相连,活动。B超辅助检查确诊。中医诊断标准:子宫肌瘤血瘀证:①轻者月经正常,重者月经量增多或经期延后。②小腹作胀或隐痛,疼痛拒按,有肛门部下坠感。③面色晦暗,肌肤乏润或口干不欲饮。①舌质暗红,边有瘀紫斑点。⑤脉濡细、沉弦或沉涩。
病例选择:①经B超检测2次以上及妇科检查,均行诊断性刮宫,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确定为子宫肌瘤壁间肌瘤或浆膜下肌瘤,并符合中医血瘀证辨证标准者。②年龄30-50岁,未绝经的妇女。③子宫体未超过3个月妊娠大小,瘤体在6 cm以下者。④所有的患者在半年内未接受激素治疗。⑤排除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以及合并有心血管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或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药效或影响安全性判断者。
治疗方法:①口服桂枝茯苓胶囊(由桂枝、茯苓、赤芍、桃仁等组成),每次3粒,每天3次,经期停服,疗程3个月。②穴位埋线法:取中极、关元、水道、归来、痞根等为主穴。气滞血瘀配曲池、合谷;气虚血瘀配足三里、照海;痰瘀互结配曲池、合谷、足三里。患者停经后第3天给予穴位埋线,隔7d一次,疗程3个月。选取穴位处用碘伏常规消毒,选用7号注射器针头、0号羊肠线剪成1 cm段若干,或针芯直径为0. 4 mm,长50 mm针进行穴位埋线。埋线后用棉签按压针口或创可贴贴敷。
观察指标:①临床症状,包括月经的量、期、质等情况。②妇科检查,B超检测,了解子宫肌瘤和子宫体体积。③安全性观测指标: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
疗效标准:痊愈:肌瘤消失,临床症状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肌瘤缩小1/2以上。有效:症状减轻或消失,肌瘤缩小1/3;或停药以后肌瘤稳定,症状消失,持续半年以上。无效:症状无改变,肌瘤未见明显缩小。
经治疗,80例患者中,痊愈11例,显效25例,有效31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3.75%。
子宫肌瘤属于中医“癥瘕”范畴,早在《素问·骨空论》就有记载。本病形成多因经期、产后血室正开,风寒乘虚侵入,凝滞气血或因房事不节,余血未净,与邪相搏成瘀,或患怒伤肝,气逆而留,血气不和,皆可致瘀,则可成癥。故《校注妇人良方》云:“妇人腹中瘀血者,由月经闭积,或产后余血未尽,或风寒滞瘀,久而不消,则为积聚癥瘕矣。”故病在血,治则活血散结、破瘀消癥为主。选用桂枝茯苓胶囊配合穴位埋线法。
桂枝茯苓胶囊在《金医要略》中治疗癥瘕的方剂,方中以桃仁、牡丹皮活血化瘀,白芍养血和血,则可祛瘀养血,使瘀血祛,新血生;加入桂枝,既可温通血脉,以助桃仁之力,又可得白芍以调和气血;佐以茯苓之淡渗利湿,寓有湿祛血止之用。全方乃为化瘀生新,调和气血之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