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29|回复: 1

乳腺增生病的火针治疗

[复制链接]

150

主题

149

回帖

829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829
发表于 2015-10-22 16: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常见的、多发的乳腺疾病。临床表现: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刺痛或隐痛,可放射至腋下、肩背部,可与月经、情绪变化有相关性;一侧或双侧乳房发生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肿块,肿块可分散于整个乳房,增长缓慢,质地坚韧或呈囊性感,边界清楚,与皮肤或深部组织不粘连,推之可动,有触痛,可随情绪及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消长。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加火针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年龄最小19岁,最大56;病程最短1月,最长10;已婚50例,未婚4;发生于左侧者19例,右侧21例,双侧14例。乳腺增生肿块大小不等,一般直径在13 cm之间,所有病例均经彩超、红外线乳腺扫描、X线钼靶摄片或活检确诊,并排除其他良性、恶性病变。

      主要症状:1)肝郁气滞型:多见于青年妇女,乳房疼痛为主要表现,多为胀痛,偶有刺痛,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情志变化密切相关,经前或情绪不佳时加重,经后减轻。常伴胸胁胀痛,烦躁易怒。舌质淡红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2)痰癖互结型:一侧或双侧乳房出现边界不清的坚实肿块,质韧或韧硬,肿块可有刺痛、胀痛或无自觉痛,肿块和疼痛与月经变化不甚相关。月经可正常,部分月经延期,或经行不畅、色暗有块,或伴痛经。舌质暗或暗红有癖斑,舌下脉络青紫粗张,苔白或腻,脉涩、弦或滑。

        3)冲任失调型:多见于中老年妇女,肿块和疼痛程度与月经周期或情志变化关系不明显。常伴月经失调,如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少色淡,或闭经,行径天数短暂或淋漓不绝。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夜寐多梦,面色晦黯或黄褐斑。舌淡苔白,脉濡细或沉细;或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方法:1)针刺治疗:主穴选屋翳、乳根、膻中、外关、阳陵泉、照海、足临泣。随证配穴:肝郁气滞型配肝俞、期门、太冲,用捻转泻法;痰瘀互结型配足三里、丰隆,用平补平泻法;冲任失调型配关元、三阴交,用捻转补法。针具:选用0.3 X25n1m,0.3X40nnn华佗牌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操作:嘱患者取仰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屋黯、乳根向乳房肿块方向斜刺5-1 0mm;膻中直刺35mm;外关、阳陵泉直刺1525mm;照海、足临泣直刺510mm;针刺要求有针感,但不要求强刺激。其余穴常规针刺,各穴得气后,用提插捻转补泻手法,留针30 min ,每天治疗1次,l0d1疗程,休息35d后开始下一个疗程,一般治疗16个疗程。

        2)火针治疗:针具选用直径为0.3mm华佗牌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进行操作。选定患处针刺部位后,进行常规消毒,向病人解释火针针刺的感觉,消除或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针刺前,酒精灯尽量靠近预刺部位,将火针置于酒精灯火焰的上1/3处,先烧针尖令至发红,再将针尖及离针尖近的针体一并烧至针体红亮,然后迅速施针于选定的部位,即在肿物中心及上下左右进行点刺,速进速出,不留针,点刺要达到一定的深度(视肿块大小而定,但仅点刺皮肤则效差),不宜过浅、过深。针刺后速用消毒干棉球轻按针孔处,以减轻不适。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和接受能力,每人每天治疗针刺数量控制在35针为要,每隔3d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术后嘱患者不要搔抓施术部位,避水以避免感染。如局部微红、高起于皮肤为火针后正常反应,可自行消退。治疗期间忌食生冷及海鲜、羊肉、辣椒等发物。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乳房肿块及疼痛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者;好转:乳房肿块缩小,疼痛减轻或消失,或乳房肿块及疼痛消失,1年内复发者;无效:治疗前后乳房肿块及疼痛无变化,甚或加重者。

   

150

主题

149

回帖

829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829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2 16: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雅风 于 2015-10-22 16:43 编辑

       本组病例经用上述方法治疗后,治愈:计29例,占53.7%;好转:计21例,占38.9%;无效:计4例,占7.4%n。总有效率为92.6% 。

      典型病例:张某某,女,31岁,已婚。2011年3月初诊。主诉:双侧乳房疼痛、肿块2年余。近年来因烦劳生气,常感乳房疼痛,多为胀痛,伴胸胁胀痛,烦躁易怒。每遇经前或情绪不佳时加重,经后减轻。乳房肿块平时不痛,手按则痛。曾服“乳癖消”无效而前来就诊。检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双侧乳房皮色正常,左侧乳房右上方可触及3cm X 2cm右乳头下可触及2 cmX 2cm之肿块,肿块压痛明显,硬度中等,表面光滑,活动度好,与深部组织不粘连,腋下淋巴结不大。经彩超、红外线乳腺扫描、X线钼靶摄片确诊,并排除其他良性、恶性病变。诊断:乳腺增生病,肝郁气滞型。治则:疏肝解郁,理气散结。选用上述针刺治疗和火针治疗3个疗程后,乳房疼痛及肿块均消失,临床治愈。随访1年未复发。

      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学“乳癖”、“乳痰”、“乳核”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郁怒伤肝,思虑伤脾,冲任失调而成。足阳明胃经经过乳房,足厥阴肝经至乳下,足太阴脾经行乳外,乳房又为气血乳汁流通的管腔,宜通不宜闭。若情志内伤、郁怒伤肝,则肝郁气滞;若忧思恼怒,肝脾郁结,气不行津,津液凝聚成痰,又肝木克土,致脾不能运湿,胃不能降浊,则痰癖互结;八脉隶于肝肾,冲脉隶于阳明,肝郁化火,耗损肝肾之阴,则冲任失调。

      针刺治疗取屋翳、乳根可疏通胃经气机,理气、散结、化滞,为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膻中为气之会穴,且肝经络于膻中,行气而活血;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腧穴、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疏通三焦气机,照海为足少阴肾经穴,也为八脉交会穴之一,补肾阴,二穴伍用,一阴一阳,一补一泻,具有调肝补肾之功;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之合穴,有疏调肝胆止痛之功,足临泣为足少阳胆经之腧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有疏泄肝胆,调和气血,宣通经络,散瘀定痛之效,《神应经》:“乳肿痛,足临泣。”二穴同为胆经腧穴,合而用之,同气相求,清泄肝胆,疏肝理气,消胀止痛之力增强。随证加减穴位,诸穴同用,共奏通乳络、调气血,疏肝理气,调理冲任,活血消肿,散结止痛的作用,使气调则津行,津行则痰化,痰化则块消,达到标本兼治、治愈疾病的目的。

      火针即古代九针中之“大针”,又有“燔针”、“烧针”、“白针”之称,能够激发局部经气,疏通经脉,开门祛邪,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温通强壮人体脏腑阳气,鼓舞气血运行,从而消除疾病,促进机体恢复。本病局部用火针治疗,可弥补现代医学手术创伤大、中药药力不能集中渗透、靶向力差,毫针刺力度小,艾灸的灼热度不足以破坏病灶等治法之不足。治以火针温通之法,助阳行气,气机疏利,故可通络散结除滞。

       总之,针刺加火针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17 15:08 , Processed in 0.34523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