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73|回复: 1

放血疗法的临床应用体会

[复制链接]

99

主题

98

回帖

55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50
发表于 2015-10-24 16:4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放血疗法,又称“针刺放血疗法”,是用针具或刀具等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部位,放出一定量的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放血疗法作为一种古老的医疗手段,广泛存在于世界各民族的传统医疗方法中,如印度医学、埃及医学、希腊医学等。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医传统放血疗法操作针具与西方传统医学的操作工具有所差异,更多的是使用三棱针、梅花针、毫针或其他特定工具; 其“特定部位”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有更多专业化名词,如某些“腧穴”、病灶反应点或浅表络脉; 所起治疗作用也有专业化词汇,如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镇静止痛、和血养血、调整阴阳。

“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源自《素问·调经论》,其云: “刺留血奈何? 岐伯曰: 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素问·血气形志》指出:“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灵枢·九针十二原》载: “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菀陈则除之。”

笔者在近 10 年的临床操作中切实体会到刺络放血疗法的诸多优越性,如操作简便、副作用少、起效快、节省时间、成本低廉等。临床经验的积累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病患,特论“放血疗法”,抛砖引玉,以期与同道探讨。

针具选择

笔者对放血针具的选择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传统三棱针、皮肤针( 梅花针) ,到指尖测血糖用一次性采血针头、五号注射针头、七号注射针头。在操作便捷和低廉性、患者感受的舒适和安全性的综合考量下,目前笔者在临床中基本常规使用五号注射针头进行放血操作。

    定位标准:微小血管即传统记载中的“皮肤丝状红缕”( 皮肤显露红色脉络) ,亦为中医经络学中对“孙络”“浮络”的描述。

局部青紫瘀斑此正为“瘀血”的表现特征之一。

疼痛点  即“以痛为输”,且常伴有诸如痛如针刺刀割,痛处不移而固定,常在夜间加重的特征。

操作规范( 本文仅讨论体穴放血)

笔者一般于施术局部以75% 酒精皮肤消毒后,左手作为押手舒张局部皮肤,使“红缕”或“瘀斑”表现更清晰,右手持针快速浅刺,以刺破血络,血出为度。一般情况下,1 cm 左右的“红缕”刺2 3 针,直径1 cm 左右的“瘀斑”刺 3 5 针,“疼痛点”直径 1 cm 左右点刺5 10 ; 对刺络局部拔罐,帮助出血,留罐 10 15 min,出血 3 滴到 100 ml 不等( 一般 10 50 ml ) ,以血止为度; 取罐后清洁皮肤。

笔者应用放血疗法已近 10 年,基本都遵照以上操作规范,目前尚无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发生,可粗略证明此一操作规范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99

主题

98

回帖

55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50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4 16: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适用疾病



笔者大致浏览了近5年发表的文章,在目前的临床报道中,刺络放血疗法应用广泛,不仅可用于实证、热证,还可用于虚证。其病种以痤疮、带状疱疹( 急性发作期为主) 、血管神经性头痛( 包含偏头痛) 、中风( 急性期或后遗症期) 、荨麻疹、咽喉肿痛、黄褐斑、痛风急性发作等为主,其中又以热证、瘀证为多。为避免雷同重复,笔者在临床广泛应用有效的基础上,尽量举例略有不同的案例分享讨论。



颈椎病   此类病症为临床较常见的疾病,放血疗法在其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也有报道,笔者愿意再次提及一二病例,实因其“立竿见影”之效。而且,笔者在自己临床中确实遇到很多患者在应用其他疗法或其他医生久治效不显后,经放血疗法,一次而愈,故非常希望放血疗法在颈椎病中的应用可被更多医生了解,可更积极有效地帮助患者找到合适的治疗之路。



病案 1 王某,女,65 岁。初诊日期: 2014 年 5 月22 日。



患者因“顽固性头晕数年,加重 7 天”就诊。



刻诊: 头目昏重,神疲,语声低微,行走缓慢,站立需扶持静立物体,颈项板滞不舒,无恶心呕吐,无手麻;纳少,寐浅,二便尚可; 舌淡暗瘀斑苔薄白,脉细。外院诊“颈椎退行性变”。查患者 T1-T3脊柱正中直径约10 cm 区域内有多处直径约 1 cm 青紫色瘀斑数枚。



诊断: 颈椎病; 辨证: 气虚血瘀; 治法: 益气活血。操作: 患者俯卧位,取风池、完骨、天柱、大椎、膏肓,并予电针风池 - 膏肓,留针 20 min。针刺结束后,取项背部近大椎穴附近瘀斑三枚,局部皮肤消毒后,用 5 号注射针 头 快 速 浅 刺 10 数 次,拔 罐 助 出 血。留 罐 约15 min,出血量约 20 ml。



初诊结束患者顿感头目清晰。隔日复诊,述回家后是近年来最舒服的两天,查舌脉同前,效不更方,守方治疗同前,唯考虑患者年老体虚,不宜频用泻血疗法,故定每周放血治疗 1 次。此后患者基本保证每周2 ~ 3 次复诊,维持治疗 1 个月后症情稳定,头目昏重多有改善,嘱停针休息,如无明显症状,可暂停治疗。患者症情复作时会及时复诊,症情缓解后停针休养。



病案 2   许某,女,35 岁。初诊日期: 2013 年 8 月24 日。



患者因“恶心呕吐,头晕头痛 7 天”就诊。



患者素有颈椎病,时有颈项板滞不舒感,偶伴头晕。7 天前贪凉后出现头晕频繁、加重,时有头痛,伴恶心呕吐,神经内科查头颅 CT 无殊。因症情反复无明显改善,尝试针灸治疗。查患者舌紫暗苔白腻,脉细涩。诊断: 头痛; 辨证: 寒凝血滞; 治法: 活血化瘀,散寒止痛。操作: 患者俯卧位,取风池、完骨、天柱、大椎、膏肓,并予电针风池 - 膏肓,留针 20 min。针刺结束后,于患者 C7-T3背部发现 1 cm 左右长度细小络脉数处,大椎穴周选择 3 条小络脉,每一个点刺 2 ~ 3 下,旋即以火罐拔之,留罐约 15 min,出血量总计约 100 ml。患者首诊结束,头晕头痛“瞬间痊愈”,7 天后复诊,诉再无复发。嘱保暖避风寒,加强颈部活动,随访1 年再无复发。



按 第 1 例患者年老,加之素体羸瘦、气血俱虚,气虚则推动血行无力,以致血脉瘀滞,不能上荣于清窍,而见头目昏重; 且局部青紫色瘀斑亦提示血瘀之证,故又成为本病的治疗契机,且瘀斑位恰好处于“大椎穴”附近。大椎为循行上头的诸条经络之总会所在,取此处放血,更得“疏通”气机之大妙,使气血至而症状解。



第2 例患者年轻体壮,已有局部经脉气血不畅。血得寒则凝,故见头晕头痛加重,且可见项背部“皮肤丝状红缕”,正是血瘀之象,故取放血使寒邪随血而泻,更使经脉气血运行改善,使头痛得缓,头晕即止。



    虫毒发热    雷某,男,52 岁。初诊日期: 2007年5 月 7 日。



患者因“蜈蚣蜇伤后发热、寒战 3 天”就诊。西医诊断“虫毒发热”。述 3 天前手部不慎被蜈蚣蜇伤,当夜高热 39. 3 ℃ 伴寒战,至某西医院急诊,查血无明显改变,应用抗生素治疗 3 天后症情改善不明显,尝试中医治疗。查患者皮温高,皮肤干燥无汗,纳少、寐浅,大便干,小便少; 舌干红苔少,脉弦数。



诊断: 虫毒发热; 辨证: 津亏热盛; 治法: 泻热养阴。操作: 大椎刺络拔罐放血,督脉走罐。首诊治疗结束体温即刻降至正常,自觉无寒战等不适; 第 2 天复诊述当夜体温稳定( 36. 0 ℃) ,再无寒战,次日晨起高热再起( 39. 0 ℃) ,无寒战。效不更方,继治同前,治疗结束一切正常; 第 3 天复诊述一夜安睡,体温正常无寒战,晨起略有发热( 38. 0 ℃) ,体感无不适,停大椎放血,再予督脉走罐 1 次; 第 4 天特来告知,一切如常,晨起无发热不适,停止治疗。



按 “虫毒”乃是一种特殊的致热源,患者经脉为虫毒邪热所困,经气不通,大椎总督一身之阳气,刺络放血泻一身之邪热,配合督脉走罐通调一身经气,故高热得降,寒战得止。



鼻咽癌放疗后伸舌障碍     吴某,男,60 岁。初诊日期: 2011 年 3 月 23 日。



患者因“张口受限,伸舌、吞咽困难半年”就诊。



患者 12 年前鼻咽癌发作,经治稳定。1 年前复发,放疗后出现伸舌不及门齿,吞咽障碍,张口受限,仅可进流质食物,家属每日辅助牵拉帮助舌肌伸展。查患者张口受限,言语不清,伸舌不及门齿大于 1 cm; 吞咽障碍,听力差,偶有头痛; 面色少华,面具脸; 牵拉舌体可见舌下静脉怒张迂曲; 舌淡嫩少苔,脉细。



诊断: 上石疽; 辨证: 肺脾两虚,气血俱虚; 治法: 健脾益肺,行气活血。操作: 患者取正坐位,尽量张口,低头以纱布裹舌外拉上提,取 5 号注射针头点刺金津、玉液放血,嘱患者温水漱口至血止; 廉泉、风池、风府、完骨、天柱、颊车毫针针刺,得气后留针 30 min,隔日一行。



患者第 3 次治疗前检查,伸舌已可触及门齿,第4次治疗前检查可以伸舌探出门齿,第五次治疗前检查可伸舌超出门齿约 1 cm。后因患者肿瘤治疗的需要脱离针灸门诊治疗。



按 该患者肿瘤史较长,五脏亏耗,但考虑患者长年内服“扶正”中药,辨证斟酌在整体“虚损”的基础上,舌体气血瘀滞,证属“本虚标实”。故予局部刺络放血,使舌体经脉瘀滞得去,气血濡养得复,进而达到舌体功能复健的目的。



关节囊肿 谢某,女,50 岁。初诊日期: 2014年3 月 18 日。



患者因“左膝关节肿胀疼痛 7 天”就诊。西医诊断“膝骨关节炎”。诉 1 个月前类似发作,曾于外院西医骨科行关节腔积液抽取术,术后有所缓解,近 7 天肿痛复作并进行性加重。查患者左膝漫肿,无发红发热,关节活动度略有减退,髌骨前缘压痛,仔细触诊可及髌骨表面附着一巨大囊肿,直径 5 cm 左右,分布于皮下“分肉之间”。患者纳食、夜寐、二便等均无明显改变。



诊断: 囊肿; 辨证: 气滞水停; 治法: 行气利水。操作: 先嘱患者仰卧,毫针针刺阴陵泉、阳陵泉、鹤顶、丰隆、支沟,其中阳陵泉 - 丰隆接电针 20 min。针毕用5 号注射针头于漫肿表面行散刺样浅刺疾刺 10 数针,然后局部拔罐帮助出血,基本每次出血量在 30 ml左右。



3 天后复诊,患者诉左膝活动度较前多有改善,触诊囊肿有所减小,效不更方,继治同前; 再 4 天后复诊,又稳定缓解,守方续治; 如是每周两次治疗,1 个月后患者左膝无疼痛,活动自如,触诊囊肿消失。再半年随访患者一切如常,无复发。



按 本例患者在治疗时并没有刺破囊肿囊壁放出囊内液体,仅于浅表皮肤刺络拔罐,改善局部气血运行,进而帮助囊肿吸收痊愈。



虫咬性皮炎 张某,女,6 个月。初诊日期: 2012 年9 月 8 日。



患儿因“右足肿胀 2 天”就诊。西医诊断为“虫咬性皮炎”。家属代诉患儿右足背部两天前被蚊子咬后出现红肿包块,涂婴幼儿止痒露,第 2 天发为黄豆大小水疮,并出现足部轻微水肿,今日水疮更大,整个足部完全肿胀。家属明确表示不希望接受验血及全身抗生素治疗,遂尝试针灸治疗。查患儿右足部肿胀,色略红,触之皮温略高,家属述患儿饮食、睡眠、二便及玩耍情况无明显异常。



诊断: 虫咬性皮炎; 辨证: 气滞水停; 治法: 理气行水。操作: 局部常规皮肤消毒后,用 7 号注射针头避开水疮,轻浅速刺 3 针,放出清亮无色透明组织液数滴及血液 1 ~2 滴,再将蒲公英鲜品捣烂予局部外敷。考虑患儿皮肤菲薄脆嫩,遂笔者仅轻刺速刺,适可而止。首诊后第 2 天肿消大半,局部皮肤清洁后更换蒲公英外敷药泥 1 次。第 3 天肿消如常,见右足足背皮肤色略深,皱褶多。7 天后足背蜕皮,以后无瘢痕无褶皱无色素沉着,完全恢复如初。



按 小儿乃欣欣向荣之躯,若为虫毒所伤,局部气滞水停,则多属阳证。局部刺络可通行经气,加之外敷蒲公英可清热解毒( 《滇南本草》述其用于“敷诸疮肿毒”,《本草求真》述其“外敷散肿臻消”) 。两者相合,取顺水推舟之意,疗效卓著。



神经性皮炎 陆某,女,26 岁。初诊日期: 2010 年6 月 26 日。



患者因颈后皮肤瘙痒伴增厚数年就诊。西医诊断



为“神经性皮炎”。患者多年来多方求治效不显,最后



偶然就诊针灸科。查患者颈后发际下正中直径约 5 cm



皮肤增厚脱屑,向上延伸至发际内,边界处皮肤基底色



红,表面白色皮损伴脱屑。患者诉局部皮肤瘙痒难耐,

遇热尤甚,情绪不稳定时容易复发加重。



诊断: 牛皮癣; 辨证: 肝郁气滞血瘀; 治法: 理气疏肝。操作: 局部常规皮肤消毒后,用 5 号注射针头于皮损局部行散刺 10 数针,然后局部拔罐帮助出血,基本每次出血量在 5 ~ 30 ml 不等,血止为度。每周治疗1 次。



二诊时增厚皮肤明显变薄,再行同样操作; 三诊白色皮屑明显减少,露出红色皮损,且皮损面积明显缩小; 四诊时皮损面积进一步减少,直径约 2 cm; 四诊后患者工作渐忙,改为两周治疗 1 次。六诊后发际下颈部皮肤恢复如常,发际内仍有散发红色轻薄皮损。停止治疗,后随访发际内皮损自行逐渐缩小,至今无复发。



按 该患者局部气血瘀滞,发为皮损。加之年轻,每遇肝火偏亢之时,易引邪火愈炽,使局部症状加重。泻血法可使邪热得出,瘀滞得散,致经脉通、气血复,故症情得缓。



放血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确疗效神奇,其理论基础在我们专业医生认识中尚能接受,但在以现代医学为主流医学的目前医疗环境下,对患者的解释工作尚有一定的难度。



笔者考虑,或许可以借用现代生理病理学中对于“创伤的自我修复过程”来略做解释: 放血疗法通过人为因素制造一个微小创伤,进而激发人体的自体免疫系统,通过对创伤的积极修复,同时对原有疾病进行了新的自我调整,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或许也是“针灸”在不对机体引入任何外源性物质的基础上,却可以愈病于无痕的机制之一。



任何一种医学操作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但任何一种有效的医学方法都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和探索。放血疗法在几千年的实际应用中表现出非凡的疗效,但在现代医学已有的知识架构中或许还不能得到很充分合理的阐释。这是我们临床工作者的缺憾,也是我们现代临床医学和基础实验研究的探索空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14 09:41 , Processed in 0.282918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