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年龄25~67岁, 平均为48 岁;病程1个月~3年, 平均7个月。病变单节段 28 例, 2 节段23例, 3节段10例; C3- C4 8 例, C4- C5 28 例, C5- C645 例,C6- C723 例。根据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所制定的颈椎病诊断标准, 并排除由其他疾病引起类似颈椎病临床表现的患者( 颈横皮神经卡压综合征、颈背肌筋膜炎)。具体分为: 1颈型; 2神经根型; 3椎动脉型; 4脊髓型。本组颈型9例,神经根型31例, 椎动脉型18例,脊髓型( 早期轻症)3 例。
方法:铍针的设计与构造 为钛合金材料, 直径 0.5~0.75 mm,全长5~8 cm, 针头长 1 cm, 针体长 4~7 cm, 末端扁平带刃, 刀口为斜口, 刀口线为 0.5~0.75 mm。针柄是用钢丝缠绕的普通针柄, 长约 3~5 cm。治疗时要使刀口线和手柄的平面标记在同一平面上,以辨别刀口线在体内的方向。
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均采用铍针疗法进行治疗, 选取颈部压痛点及肌紧张明显处为进针点。患者取坐位, 头伏于桌面或椅背, 定位准确后用龙胆紫做好皮肤标记。常规消毒皮肤,医者左手拇指按压在标记点的旁边, 右手用腕力将铍针直接垂直刺入标记点, 进针深度以通过深筋膜为度。进针深度要视患者的胖瘦及进针部位, 因人因病而异, 灵活应用。在进针后寻找沉紧涩滞的针感, 并在针感层进行松解疏通, 即松解压痛点及肌紧张明显处的软组织, 行线式或多点式松解 4~5 针。完成松解后, 以无菌棉球或纱布按压进针点, 迅速出针, 按压局部 2~3 min, 无菌敷料覆盖进针点, 结束治疗。保持局部干燥清洁 24 h。铍针松解每周 1 次, 根据病情轻重不同, 一般需治疗 1~3 次。本组患者平均治疗 2.3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