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33|回复: 1

浅谈放血疗法的治疗原则与原理

[复制链接]

121

主题

126

回帖

673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73
发表于 2015-11-2 16: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道至简 于 2015-11-2 16:24 编辑

      放血疗法是以蒙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依据蒙医辨证施治原则,采用专制的器具刺破人体体表浅静脉特定的穴位,进行放血,达到引病出外或预防疾病的传统外治疗法。放血疗法是蒙医五种传统疗法之首要疗法,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神奇,有时能起到立竿见影之功效。现从以下几点浅析蒙医放血疗法的治疗原则和作用原理。

       “三根”“七素”学说与阴阳平衡学说

      蒙医学认为,赫依、协日、巴达干三根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受外因的影响,任何一方出现偏盛偏衰,致使平衡失调,导致疾病发生。

      称食物精华、血、肉、脂、骨、骨髓、精液为七素。人体的物质交换过程大致在消化系统和七素成熟系统中进行。消化系统中进行的消化吸收功能是腐熟巴达干、消化协日和调火赫依一消化三能的作用。七素之精华与糟粕分解过程是在七素成熟系统中进行的更高级更复杂的新陈代谢过程。

      三根促使七素成熟,七素反过来不断补充三根的损耗。三根与七素之间亦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因果关系。

      阴阳学说是蒙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医认为,三根为阳,七素为阴,热为阳,寒为阴。阴与阳两个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二者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蒙医的灸疗以热制寒,放血疗法以泻克实,以达阴阳平衡。

      “血液”与“协日”的生成、滋养、循环过程

      食物精华,经过精华与糟粕的分解,其精华经传导精华之脉(与现代医学的门静脉相对应),被送至肝脏(现代胚胎学理论证实,胚胎8~12周内,肝脏是主要的造血器官,至成人时由骨髓取代),在肝内通过变色协日之作用成熟后生成血液。血液则在肝内分解成精华与糟粕,其糟粕则变成胆汁即“协日”储存于胆囊,胆汁再进行精华与糟粕的分解,精华滋养“协日乌苏”(相当于组织液,分布于全身,但主要走行于皮肤、肌肉和骨关节内),糟粕进入肠道促进消化功能。血液是协日主要存在的场所,它通过心脏和普行赫依之作用,经连接于脏腑的八大隐脉(黑脉)和通于四肢的十六根大显脉(黑脉),把各种精华输送至全身,把糟粕运送至分解场所,所以血液是生命之总保障。

      蒙医对“黑脉”的认识

    《四部医典论说本》里记载:“人体内互相联关的脉道可分初成脉、依存脉、连接脉、寿脉四种”。

       连接脉有黑白两种,黑脉为全身血液运行之脉道,又称血脉。黑脉以心脏为中心,象树枝一样上下分布,贯通于全身。循行于体表而可放血的黑脉有90,不能放血的要害脉到120条。黑脉分跳脉与不跳脉。放血主要在不跳脉上进行。



121

主题

126

回帖

673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73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16: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道至简 于 2015-11-2 16:25 编辑

      “血液”与“协日”的增减转化对血液生理功能的影响
      当协日受到内外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出现偏盛、偏衰或功能紊乱等反常状态,失去相对平衡,称之为“协日病”。协日偏盛,导致协日热性疾病。协日属于五元中火元素,它具有以锐、热为主的7种特性,因而发生热性病变时表现急剧,变化快,易于播散,体温升高,疼痛剧烈等特点。协日病变后,消化热能增多,体温升高;血液、胆汁增多,出现饥渴、腹泻;二便、皮肤、巩膜、颜面发黄;情绪急躁等。

       “血液”为构成人体的七素之一,出现偏盛、偏衰和功能紊乱等反常状态而导致病变称之为“血症”。《四部医典 总则本》里所述:“血与协日均性热如火”,血液病变与协日相同,具有热性及锐性,其病变发展快而变化大,有因其具有输送精华至全身,运送糟粕至分解场所之功能。血液偏盛后,气血循环受阻,导致全身血脉瘀血,出现代谢紊乱、营养匮乏状态。

      协日乌苏是胆汁之精华,存在于全身各处,尤以皮肤及骨关节等处较多,具有补充机体水分及润滑关节作用。协日乌苏偏盛、偏衰、功能紊乱等反常状态而导致病变称为协日乌苏病。协日乌苏与血和协日相助,表现热性症状,形成热性协日乌苏病,又称为黑协日乌苏病。协日乌苏病变后,虽然散布于全身,但因其生理特性,主要窜行于皮肤、关节等处,导致气血循环障碍,引起红肿热痛。

      “血液”、“协日”与“黑脉病”之间的关系

      黑脉属阳,五元中属火,是正常血和协日存在之处,也是病变血和协日窜行之道。故黑脉发生病变自然是血和协日亢盛所致。由于黑脉的生理特点,黑脉病变不仅影响肝脏、心脏和命脉,同时也易连累其所连接或行走部位之脏腑及四肢等处。发病的黑脉出现怒张、肿胀、麻木、发硬、发酸、抽缩等症状,偶尔可发生脉疮、脉痞等症。

      蒙医放血疗法的治病原则

      血液、协日、协日乌苏等热性疾病,导致血液偏盛)血容量增加,促使黑脉病变,阻碍气血运行或导致精华混浊-衍生恶血,腐蚀脏腑;除此之外可使体温升高-燃烧其它六素,导致代谢紊乱,营养匮乏等状况。蒙医注重整体观念,时常采用万物类比的逻辑思维,如“水涨堤溃”需引流泻之。蒙医还特别注重平衡关系,治疗疾病以保持平衡为主。所以对偏盛偏多症主要采用外泻或下泻,对热症主要采取清热、降温,抑制协日生成,以达到协调三根、平衡阴阳。放血疗法就是在这种自然哲学理论思想的指导下,在人体体表浅静脉特定的穴位上,进行放血,以引病外除为总治则,达到泻病血,除病气,协调三根、平衡阴阳,来保障机体正常的生命运动。

      放血疗法作用原理
      协调三根,平衡阴阳,促进精华与糟粕的分离: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三根失去平衡,协日偏盛,消化协日功能亢进,引起食物消化功能与精华糟粕分离功能紊乱,阴阳失调,导致协日型热性疾病,影响血液正常的生理功能。依据放血疗法治疗原则,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放血,随着富含协日的病血流出体外,消化协日之偏盛可得到抑制。消化协日之偏盛得到抑制后,食物消化吸收功能自然恢复常态,那么精华与糟粕的分离功能也自然恢复常态,所以三根、七素也随之恢复,达到阴阳平衡。

      下泻病血,驱逐脉病,改善气血循环:依据蒙医理论,放血前服用分离汤,可分离正血与病血。正血与病血彻底分离后,流出体外的应是病血。如前所述,血、协日、协日乌苏增多,可引起血淤型黑脉病。也就是说黑脉病是血、协日、协日乌苏等病引起的继发症。随着病血流出体外,血、协日、协日乌苏的偏盛得到纠正后,黑脉的淤血症状自然缓解,随着淤血症状的缓解,黑脉的怒张、肿胀等病理改变也逐渐得到改善,气血运行逐渐恢复常态。

       清热退烧、消肿止痛、去腐生新:如上所述,协日乌苏病变后,影响气血运行,引起红肿热痛,或引起精华混浊)衍生恶血,腐蚀脏腑。协日发生热性病变时表现急剧,易于播散,体温高,疼痛剧烈。此时,实施放血治疗后,随着病血的流出,消化三能也随之恢复常态,消化协日之热能,亦可得到抑制,热能得到抑制后,体温自然就会下降;偏盛的协日乌苏也被排出体外,窜行于皮肤、关节等处的协日乌苏自然就会减少,所以关节的肿痛随之将会减轻;腐蚀脏腑的恶血,自然也被排出体外,消化三能恢复常态后,精华与糟粕的分离也将随之恢复常态,也就是说不再有恶血衍生,脏腑也不再被腐蚀,而且精华与糟粕分离正常后,机体将很快恢复其旺盛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蒙医放血疗法是以蒙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遵循蒙医“三根”“七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学说与“阴阳平衡”学说,对实症采用泻法,对热症采用清热降温,引病外除之治疗原则,达到协调三根,平衡阴阳,促进精华与糟粕的分离,下泻病血,驱逐脉病,改善气血循环,清热退烧、消肿止痛、去腐生新之作用的疗法。所以蒙医放血疗法适用于血和协日引起的一切热性疾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14 14:01 , Processed in 0.369197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