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95|回复: 1

灸疗法结合腹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

[复制链接]

117

主题

133

回帖

67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77
发表于 2015-11-5 16: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康复交流 于 2015-11-5 16:46 编辑

      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年龄22-70岁,平均(40.12±8.73)岁;符合以下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中椎动脉型的诊断标准拟定:①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甚者可有猝倒史以及颈椎侧弯或颈部疼痛等;②旋颈征阳性;③X线片见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④可伴交感神经症状。

      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CV)是因颈源性因素引起的眩晕综合征,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并且越来越趋于年轻化。CV的发病机制在国内外颇有争议,且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后均能发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情况。在此背景下,其临床治疗手段多以保守疗法为主。中医学选择以针灸治疗为多数。笔者通过大量临床治疗CV的经验,总结出一种针法与灸法配合的复合型治疗方案,即腹针配合悬灸百会穴疗法,具有疗效较好,且无痛安全的特点。

      患者纳入标准:年龄在20-70岁;符合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完成治疗、完善检查及积分评定者。

      排除标准:①非椎动脉型颈椎病;②原发性高血压病;③脑源性、耳源性、眼源性、外伤性及神经官能性、颅内肿瘤等引起的眩晕疾病;④锁骨下动脉缺血综合征;⑤合并有严重心、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其他严重性疾病或精神病患者;⑥孕产妇;⑦不宜艾灸者。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并予以量化,满分20分。根据A:头痛、眩晕;B:耳聋、耳鸣;C:视物不清;D:体位性猝倒;E:颈椎侧弯,后伸不适等症状轻重程度分4级(无、轻、中、重),无症状者(-4分,症状轻者(+3分,症状中等者(++2分,症状重者(+++1分。①痊愈:治疗后达到20分;②显效:治疗后总分比原来提高6-10分;③好转:治疗后总分比原来提高1-5分;④无效:治疗后总分比原来降低或不变。

      治疗方法:浮针配合悬灸百会穴治疗

      腹针疗法:①患者平卧位。选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下脘上,商曲(双侧)、滑肉门(双侧)。加:a.头晕头痛加气穴;b.耳鸣眼花加气旁。其中: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下脘上深刺,商曲浅刺,滑肉门中刺。气旁浅刺。②具体操作:选用0.22mm×40mm0.22mm×25mm不锈钢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进行治疗。根据从上至下、从中至旁的原则,逐次在所选穴位避开毛孔、血管,轻、缓进针。一般不提插只捻转或轻捻转,慢提插。进针候气3-5min后行气,再隔5min催气;留针30min起针。起针时,依照针刺进针的顺序起针,不行提插捻转手法。出针后用棉球按压针孔。每天1次,连续治疗5次后间隔1d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悬灸百会穴:患者坐位。用发夹将病人百会穴处头发向两边分开固定,将两根清艾条一并点燃,悬灸于百会穴。每次治疗30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5次后,间隔1d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检测指标:经颅多普勒(TCD)检测:采用本院德国DWL DOP-X2型彩色经颅多普勒诊断仪检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左、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LVA-VmRVA-Vm)、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BA-Vm)。治疗前后检测均在不明患者分组情况下,由同一人进行操作[TCD国人正常参考测值:<40为(34.9±-6.2);40-59岁为(37.7±-5.7);≥60岁为(29.0±-5.5)。治疗后以接近正常参考值均值为评价标准

        经治疗,30例患者中,治愈16例,显效10例,好转3例,无效1例,愈显率为86.7%

        颈性眩晕(C V)的临床症状一般会因不同程度的颈痛而引起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视物旋转或视物不清,甚者出现耳鸣、恶心、呕叶等交感神经症状。其最突出的特点为体位性眩晕,即当改变体位尤以扭转头部时眩晕加重,严重者可发生碎倒,但一般不伴有意识障碍。过去普遍认为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主要与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关口。然而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其发病机制与患者的椎动脉形态学改变表现出多样性,并与之相邻组织关系密切,并提出椎动脉形态学改变血流速异常椎动脉供血不足“髓海不足”眩晕,是眩晕发病的根本原因。从木研究看,与其对椎一基底动脉系统平均血流速度的影响有关,从而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117

主题

133

回帖

67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77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16: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临床所见症状分析,“颈性眩晕”当属中医“眩晕”、“项痹”范畴。眩晕系脾湿胃逆、浊阴不降、清阳不升所致。《灵枢·海论篇》和《灵枢·口问篇》分别指出:“髓海不足”和“上气不足”是引起眩晕的病因病理,指出髓海之脑,是眩晕的病位所在。阴阳之间,是为中气,处阴阳之交,清浊之间,为气机升降之枢轴。故复其升降,调和中焦,以去其癖滞,交济水火,复其既济,以调理阴阳,实为治眩晕之大法。腹针是近年新兴的针灸疗法之一,是一种通过针刺腹部穴位调节脏腑经络功能,治疗慢性病、疑难病的新疗法,提出了神阙经络系统的理论。故针刺腹部,有利于调理全身气血阴阳,改善全身血循,从而对改善椎一基底动脉系统供血打下基础。

      在中医古籍中有多处记载百会穴治疗眩晕。百会穴位于巅顶督脉之最高点,督脉者,总督一身之阳气也。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灸法是中医学的外治法之一,具有温散寒邪、温经通络、活血逐痹、同阳固脱、消癖散结以及防病保健的功效。止如《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因此在用腹针调理全身气血阴阳同复阴平阳秘之平衡态的基础上,加用艾灸刺激百会穴引气至病所,可舒缓颈部经筋系统,改善椎一基底动脉系统血液循环。利用针法和灸法相互的配合作用,既调理了全身的阴阳气血,又照顾到局部的引气至病所,疗效确切,有一定临床推广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20 18:50 , Processed in 0.494921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