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年龄20-40岁者24例,41 -60岁者28例;病程6个月一20年,以2-10年者居多。临床属轻度者4例,中度35例,重度13例。 治疗方法:患者仰卧位,取内关、足三里、中脘、气海穴,脾虚加章门、胃俞、脾俞;肝胃不和加期门、阳陵泉;脾湿胃热加天枢、上巨虚。行平补平泻手法,以刺后医者针下有涩重感,患者感针感放射至胃区,胃有收缩上移感为度。留针20m in。每日1次,连续针刺5次,停针1日,再针5次,共2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体息1周。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消失,X线摄片提示胃角切迹位置正常;显效:症状明显减轻,体征改善,X线摄片检查胃角切迹上升2cm ;有效:症状减轻,X线摄片胃角切迹上升不足2cm ;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X线摄片胃角切迹未上升。 本组病例经治疗后,结果痊愈16例,显效14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 典型病例:刘某,女性,35岁。患者脘腹饱胀,隐隐而痛,纳后尤甚,平卧得减;面黄形瘦,心悸气短,纳谷不多。有时恶心嗳气,受凉后加重;胸闷气短,有时胁痛,烦躁;大便或溏或秘。舌淡,苔薄白,脉细弦。经胃钡餐X线摄片检查,见胃小弯角切迹在右髂嵴连线下2cm,胃张力低,蠕动缓慢,未见器质性病变。诊断为胃下垂。中医辨证属中气不足,升举无力,肝郁脾虚型胃下垂。治予针刺内关、足三里、中完、气海,均用补法。经2个疗程治疗后胃蠕动增加,症状改善,饮食增加,胃痛消失。X线摄片复查,见胃小弯角切迹平髂嵴连线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