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05|回复: 1

经筋疗法治疗面瘫

[复制链接]

117

主题

133

回帖

67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77
发表于 2015-11-21 16: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康复交流 于 2015-11-21 16:57 编辑

      患者年龄1676岁,平均42;病程最短1天,最长2个月,平均发病时间8;急性发作期96例,慢性缓解期104例。符合以下诊断标准:参照《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拟定:   (1)发病年龄不定,急性起病,15天内达到高峰;   (2)临床表现主要为病侧表情肌瘫痪,即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闭目不严,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不能完成示齿、鼓腮动作;   (3)排除外伤及耳科病变等所致的周围面神经损伤。

      治 疗方法:以“壮医经筋理论”指导临床,分2个步骤进行。

        I)壮医经筋手法:  (1)循筋查灶:以“以痛为腧”为查灶原则,循患者手足阳明经筋走向查找,局部重点查找额肌、眼轮匝肌、颧大小肌、口轮匝肌及颞肌的起始点和肌肉的交叉点,可触及条索状的病灶点、疼痛点,远端病灶点可于腕、肘外、足背、膝关节处查找。(2)手法消灶:术者先用拇指结合肘部循手足阳明经筋走向以滚、揉、按压手法充分松解经筋系统,再重点对上述所查及的病灶点施点、弹、拨、揉法,力度由轻至重,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力为宜,力求病灶点软化、松解,局部压痛减轻,施术约1520 min

          2)壮医经筋针刺:局部常规消毒后,术者以左手指按压固定所查及的病灶点,右手持281. 52寸毫针,以快速进针法刺人病灶点,待针下有阻力感,即可运针,采用一孔多针,一灶多刺的针刺方法,可深刺人骨膜,以肌肉有跳动感为佳,待局部有酸麻胀痛感或向周围放射后,留针约30 min

        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相关药物。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即面肌功能恢复正常,口眼歪斜症状消失,眼睑闭合良好;好转:面肌功能部分恢复,口眼歪斜症状减轻,其他症状改善;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经治疗,100例患者中,治愈86例,好转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0%

        壮医经筋疗法是在祖国医学古典经筋理论指导下,结合壮族民间理筋术而总结出来的以“经筋查灶”诊病和“经筋消灶”治疗的一种新型非药物疗法。该疗法提出“筋结致痛”的致病机理,贯彻“以痛为腧”的取穴原则,运用“松筋解结”、“筋结则松”、“筋松则顺”、“筋顺则通”、“通则不痛”的治疗原理,结合壮医民间捏筋、拍筋、拨筋等手法达到筋柔骨顺,共达“松一顺一痛一通”理想效果。

   

117

主题

133

回帖

67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77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1 16: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是由于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导致面部肌肉活动降低或瘫痪,与局部循环障碍和病毒感染有关。中医学称为“口眼㖞斜”,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从《内经》经筋理论中可看出面瘫属于经筋病候。在经筋病的选穴上,笔者突出了“以痛为脑”的选穴特点,我们称之为“病灶点”,即相当于现代临床所描述的压痛点、触发点,均可在经筋系统中查找,病灶点的产生多在肌筋的交叉处、成角点及肌腱附着点,肌筋因感受外邪或跌扑劳损而失衡,即可出现疼痛、拘挛、强直、转筋、抽搐、肿胀的症状,而在查找病灶点时,通常可触及条索状“筋结”。在治疗上,直接在病变部位施治,相对于经络辨证针对性更强。“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经筋系统是十二经筋所联系的筋肉系统,是一个整体结构,我们在治疗上,先用手法按经筋走向循筋松解相关肌肉,激发经脉气血运行,再根据《灵枢经·官针》中所述的“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的治疗方法,即“一孔多针,一灶多刺”的消灶手段,使针尖直达病所,甚人骨膜,充分消灶解结,以唤醒废用之筋肉,达到“松一顺一动”的理想功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1 22:45 , Processed in 0.233655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