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58|回复: 1

腹针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

[复制链接]

97

主题

103

回帖

56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60
发表于 2015-11-24 17: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最大42岁,最小26岁,平均年龄(33.1503.123)岁,病程最短0.6年,最长6年,平均病程(3.351.023);其中寒凝血瘀型10例,气滞血瘀型10例,湿热瘀阻型2例、肾虚血瘀型10例,符合以下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作组2006年制订的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采用卫生部1997年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标准,分为气滞血瘀、肾虚血瘀、湿热瘀阻、寒凝血瘀四型。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即子宫肌层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可形成结节及包块,引起疼痛、不育等,其中有70%90%的妇女以盆腔疼痛,包括痛经、性交痛、无周期的盆腔疼痛为主要症状,而痛经则是其中最常见的症状。
治疗方案:腹针基本穴位   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中极。
    随证加减    按内异症主要疼痛部位(下腹痛、肛门坠痛、腰骶痛)在基本穴上加减,以下腹痛为主者基本处方加双侧外陵穴、患侧水道穴;以下腹痛、肛门坠胀为主者基本处方加双侧外陵穴、患侧水道穴、双气穴、中极加强;以下腹痛、腰骶部疼痛为主者基本处方加双侧外陵穴、患侧水道穴、双气旁穴、关元下。肾虚血瘀型加针刺大赫、艾灸神阙,寒凝血瘀型痛经加艾灸神阙,气滞血瘀型痛经加双气穴、中极,湿热瘀阻型加大横。
    治疗方法: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深刺,中极中刺,双侧外陵穴、患侧水道穴中刺;双气穴、中极加强、双气旁穴、关元下浅刺。留针5min后轻捻转、慢提插以加强针感1次,再予留针20 min
    在施针后用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腹部。
    所有患者均于经前1周开始腹针治疗,包括经期当天,每隔12d治疗1次,至少治疗3次或以上,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它治疗。
    基本取穴研究中我们根据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提出以固本理气,化瘀止痛为治法,故腹针以此为旨选穴组成。薄氏腹针其穴位全部分布于腹部,上至中脘,下至关元。左右以双侧大横为界。这个区域的上下、左右与人体的上下、左右相对应。研究中我们选取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中极为基本穴。方中中脘、下脘属胃脘,两穴合用有理中焦,调气机升降的作用,加之气海为气之海,通过施针可推动气行,气行则血行,行气以活血,通则不通;而关元有培肾固本的作用,肾又主先天之原气,因此有“以后天养先天”之意。中极位于任脉之上,为膀胱的募穴,乃脏腑之气所聚,而且在解剖上与子宫位置相对应,作为臣穴(即辅穴),有加强培肾固本的作用,诸穴合用则可起到固本理气,化瘀止痛之功。同时考虑治疗以月经周期为基础,我们还选取了水道穴以调经,配合调理脏腑气血。
    另外腹针理论认为前腹壁浅层是一个全身缩影的全息影响,定位取穴则是利用这一特点以腹部的区域调节全身的取穴法,本研究中,我们在腹针的基本处方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疼痛部位的不同,以定位取穴法选择使穴,由于腹全息的腰骶部起于气旁终于关元穴附近,因此对以腰骶部疼痛为主的患者我们选用双气旁穴及关元下,对有肛门坠胀感者选用中极下,以引导气血直达病所,治疗相关的症状。同时研究中我们还对患者的中医证型进行了分组,根据不同的证型,进行腹针处方的加减,肾虚血瘀型痛经加针刺大赫调补肾气、艾灸神阀调冲任固肾气,寒凝血瘀型痛经加艾灸神阙散寒暖宫,通调气血,气滞血瘀型痛经加双气穴、中极加强,以理气行滞,湿热瘀阻型痛经加大横。
目前众多的针灸镇痛研究所提示的针刺:①可以抑制前列腺素产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对疼痛起到治疗作用;②针刺后中枢性5-羟色胺和乙酰胆碱增多,可能对针刺镇痛起加强作用。腹针疗法是针灸中的一种,除了具有一般针灸的优势外,其镇痛效果较好还与其理论基础一一神阙布气假说有关,神阙通过经络向全身输布气血,针刺后促使气血通行于经络中,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止痛的效果,而且腹针根据腹部“灵龟图”取穴,以“引气归元”为基本处方,方中中脘、下脘合而有理中焦、调气机的作用,气海为气之海,调理一身气机,行气活血,通则不通,关元则有补肾固本之功,能增强人体正气以抗御邪气,提高免疫力而止痛。另外子宫附件均位于下焦,腹针处方配合选用关元下、中极下、水道等下焦穴位,明显的减少了治疗的中间环节,使针刺直达病所,协同调理脏腑气血,从而能达到更快更好的效果。同时目前研究表明内异症的各种疼痛症状与位于盆腔后半部的内异症病灶及其浸润深度有关,因此从现代医学而言,腹针疗法可能有促使内异病灶萎缩或改善其浸润深度,从而减轻痛经的作用。另外研究中患者治疗前后CA 125水平均有下降,目前有研究表明血清CA 125水平与痛经的程度成正相关。痛经程度越重,异位内膜越多,产生CA 125越多。因此目前一致认为CA 125水平越高,异位内膜的活性越大,浸润能力越强,浸润的范围和深度越广,研究中我们经腹针治疗,患者的痛经程度下降,CA 125水平亦下降,因此从另一个侧面亦提示我们,腹针疗法可能有降低异位内膜活性,改善其浸润深度,甚至促使异位内膜萎缩的作用。
   

97

主题

103

回帖

56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6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4 17: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研究表明腹针加红外线治疗方法对寒凝血瘀型尤为有效。对于寒凝血瘀型痛经,腹针处方中我们还加用了艾灸神阙穴,“神阙布气说”是腹针理论的核心内容,神阙被称为人类第二大脑,也是任脉的一个重要腧穴,与督脉相表里,内连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有转枢上下、承上接下的作用。故艾灸神阙穴可加强温阳之力,暖宫散寒;而治疗组还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红外线治疗作用的基础就是温热效应,它使组织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物质代谢增强,改善血液循环,加强散寒之力,同时它可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达到镇痛的作用。所以在三者的协同作用下可达到更为理想的镇痛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本研究,提示我们薄氏腹针可能有降低异位内膜活性,改善其浸润深度,甚至促使异位内膜萎缩,从而缓解痛经的作用,而腹针配合红外线治疗,则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有较佳的疗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4 16:16 , Processed in 0.221654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