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飞羽 于 2015-12-10 16:26 编辑
对象均为门诊脑瘫患儿 ,年龄6一34个月,平均(13.6士7.2个月。患儿有明显窒息缺氧史者22例,有早产史8例。本组中痉挛型17例,肌张力低下型11例,手足徐动型2例。符合以下诊断标准:患儿参照脑瘫患儿疾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穴位埋植蛋白线疗法简称穴位埋线疗法,是根据针灸学理论将针刺、中药学和现代物理学有机结合的产物,运用特制的针具将医用蛋白组织埋入穴位,通过这种异体蛋白组织对穴位产生持久而柔和的生理、物理和生物化学刺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小儿脑性瘫痪(本文简称脑瘫)是胎儿及婴幼儿期脑发育过程中的非进行性损伤及缺陷造成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惊厥、心理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临床多以患儿四肢、颈、腰部肌力差及肌张力不平衡等为主要特点,针刺穴位对儿科杂病如“五迟,五软”、“五硬”等疗效亦见报道,如果给以穴位长久而柔和的刺激,对提高患儿肌力及改善肌张力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能够改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 纳入标准:患儿均具有脑非进行性病变引起的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症状,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言语落后等症状。 排除标准:其他病因致中枢性运动障碍者;单纯性运动功能障碍者。 治疗方法:根据脑瘫患儿类型及临床症状给予相应康复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包括:神经发育疗法及脑细胞营养药物治疗等,其中神经发育疗法由专职治疗师施行:1岁以内患儿采用VOjta为法中的反射性翻身和反射性腹爬2种诱导手法;1岁以上患儿采用Bobath法中的反射性抑制手法,反射性促通手法,关键点控制及叩击手法共4种方法,均为每日治疗2次,每次30 m in,脑细胞营养药物选用鼠神经生长因子20 ug肌肉注射,1次/d,连续注射10d为1个疗程,停药20d后再进入下一个疗程治疗。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穴位埋线疗法,以体部穴位为主,头部穴位及功能反射区为辅。取穴1) 体穴: 每次取6 一10 穴,以循经取穴和分部取穴相结合,按病变累及部位,痉挛型脑瘫取拮抗肌部位穴位及手足少阳经穴,手掌屈曲、拇指内收取合谷或后溪,足掌跖屈取陷谷或解溪; 肌张力低下型取手足阳明经穴; 手足徐动型取足少阴、足厥阴、手少阳经穴。(2) 头穴: 每次取2-3 穴,不足10 个月患儿,取百会、大椎和足运感区;10 个月以上患儿取百会、大椎、足运感区、感觉区、运动区和平衡区。具体操作方法如毛选择好合适体位,固定后选穴定点。局部常规消毒,穿戴一次性隔离衣、帽、口罩、手套、铺放洞巾。头部和体部分别取用0.3-0.5 cm 和0.6- 1.0 cm 的蛋白线,将其穿入一次性理线针内。将一次性理线针刺入穴位内,得气后,缓慢地边退针身边推针芯,退针身约1cm 后,取出理线针。压迫针孔片刻,贴敷创伤贴,平卧2h, 3 日内避浸水。半月后可进行下1 次治疗,3 个月为1 个疗程( 共6 次) 。体息20 d 后可进行下1 个疗程。 疗效观察: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G M FM进行评定,检查功能区得分=检查功能区得分之和令检查功能区数。1岁半以内患儿评估时加分以抓握、站立、独立3项达到6分标准记为9分,到3分标准记为6分。 疗效判定标准1) 显效: 治疗后主要运动功能评分在12 分以上或各项总分进步之和达到20 分以上,运动发育达到正常同龄儿,伴随症状,病理反射及异常姿势消失,原始反射残存,肌张力正常。(2) 有效: 主要运动功能评分在6 分以上或各项总分进步之和达到10 分以上,运动发育与同龄儿相差}3 个月,伴随症状改善,病理反射消失,原始反射残存,肌张力轻度增高或降低。(3) 无效: 各项总分进步之和小于10 分,运动发育有所改善,异常姿势改善不明显,病理反射,原始反射存在,肌张力明显增高或降低。 经治疗,显效14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0%。 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的延伸,即是一种中医传统疗法现代化。是将人体可吸收的蛋白线埋入穴位,此蛋白线在人体内半月后可完全吸收,从而达到长效刺激穴位,疏通经络的作用。 小儿脑瘫的病理变化为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和纤维化,导致大脑传导功能失常。康复治疗可促进脑细胞功能重建,其机制为外周刺激作用于大脑皮层,诱发潜在通路和突触启用。在发育某一时期,局部脑细胞的损伤或丧失,可由邻近脑细胞通过轴突绕道投射,树突出现不寻常的分叉或产生新的神经突触等形式达到代偿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