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00|回复: 3

百病刮痧法大全

[复制链接]

137

主题

145

回帖

77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74
发表于 2015-12-17 16: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血压的刮痧疗法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以持续性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尤其是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
    大多数高血压病病人在血压升高的早期仅有轻微的自觉症状。比较常见的有头痛、头晕、失眠、耳鸣、烦躁、工作和学习时精力不易集中、易疲劳、记忆力减退等。而且这些症状还会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发作或加重,如果不测血压,很容易造成误诊,故应引起重视。中晚期高血压病病人已经出现并发症时,症状会越来越明显,可以出现手指、足趾、四肢肢体麻木和(或)僵硬,走路时下肢疼痛,或出现肌肉酸痛紧张感等;当心脏受累时,会出现心慌、气促、胸闷、心前区疼痛等症状;当肾脏受累时,则可出现夜间尿频、多尿、尿液清淡等症状;如果有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溢血时,则会突然出现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甚至昏迷不醒等症状;如果出现脑血栓并发症时,会出现肢体逐渐活动不便、麻木甚至麻痹瘫痪等。
    一、刮痧治疗
    (一)症状
    若成人收缩压≥18.7kPa(140mmHg),舒张压≥12kPa(90mmHg),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并伴有头痛、头晕、耳鸣、健忘、失眠、心悸等症状即可确诊,晚期可导致心、肾、脑等器官病变。
    (二)治法
    (1)选穴 风池、肩井、头后部及肩部,背部膀胱经、曲池、足三里、三阴交
    (2)定位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问的凹陷处。
    肩井:在肩上,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图2-6-1图2-6-2
图2-6-3图2-6-4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3)刮拭顺序 先刮风池、头后部、肩井及肩部,再刮背部膀胱经,然后刮手臂曲池穴,最后刮下肢的三阴交、足三里。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常用降压刮痧部位为颈背部、胸部的肌肉胀痛处。若身体胀痛不明显,则以督脉两旁俞穴,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及颈部、腋窝动脉行走部为重点刮痧区;头痛甚者由百会穴开始由上往下重刮;情绪激动,伴有心悸、心烦者加刮手少阴心经及手厥阴心包经,血压高而体虚头晕之人,加刮下肢足太阴弹经及足阳明胃经。
    刮痧手法及注意事项:先在刮痧部位涂上刮痧油,再用刮痧板的凸面在皮肤表面呈45。角由上至下,紧压皮肤,用力压刮。刮痧手法由轻至重,毛轻后重。刮痧降压多提倡重手法,刮至病人自觉刮后身体轻松为度。身体胀痛,头痛而伴见高血压者,尤须反复重刮,每次刮痧时间约10分钟。若无凝血机制障碍患者刮出人工瘀斑为正常现象,可增强疗效,人工毫斑3~5天可自行消退。糖尿病患者,凝血机制障碍患者禁用刮痧。刮痧一定要用刮痧油,以免刮破皮肤。
    二、病例
    郑某,男,48岁。头晕、头痛反复发作5年,加重10天。平素工作紧张劳累,5年前始感发作性头晕头痛,伴血压升高,最高血压160/100mmHg。此次10天前因工作紧张劳累而头晕头痛复发并加重,心悸不安,周身疲乏,口苦口干,面红易怒,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查:BP:180/130ramHg,HRl00次/分,律尚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ECG正常,胆固醇7.82mmol/L,甘油三酯2.60mmo1/L。取风池、肩井、头后部及肩部、背部、膀胱经、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在涂刮痧油之后行刮痧治疗,每周2次。4周后测血压150/95mmHg,继续治疗2周,头晕头痛、恶心消失,测血压125/80ranlHg。
泄泻的刮痧疗法

    泄泻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特征。泄泻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病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较多见。
    泄泻以大便清稀为临床特征,或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或便次不多,但粪质清稀,甚至如水状;或大便清薄,完谷不化,便中无脓血。泄泻之量或多或少,泄泻之势或缓或急。常兼有脘腹不适,腹胀腹痛肠鸣,食少纳呆,小便不利等症状。起病或缓或急,常有反复发作史。常由外感寒热湿邪,内伤饮食情志,劳倦,脏腑功能失调等诱发或加重。临床一般分为寒湿、湿热、食滞3型。
    一、寒湿泄泻
    (一)症状
    泄泻清稀,甚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苔白腻,脉濡缓。若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脉浮。
    (二)治法
    (1)选穴  中脘、天枢、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胃俞。
    (2)定位  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天枢:位于人体中腹部,肚中旁开2寸。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在背部,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图2-10-1图2-10-2图2-10-3
    (3)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脾俞至胃俞,再从腹部中脘刮至天枢,然后刮下肢内侧三阴交,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
    (4)刮拭方法 补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背部正中旁开1.5寸线,从脾俞穴向下刮至胃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刮拭腹部正中线,从中脘穴向下刮至天枢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然后重刮下肢内侧三阴交穴和外侧足三里穴,各30次,可不出痧。
    二、湿热泄泻
    (一)症状
    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二)治法
    (1)选穴 中脘、天枢、曲池、外关、肺俞
    (2)定位 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天枢: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图2-10-4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外关:在手背腕横纹上2寸,尺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肺俞:位于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肺俞穴,再从腹部中脘刮至天枢,然后从前臂曲池刮至外关。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背部正中旁开1.5寸线肺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刮拭腹部正中线,从中脘穴向下刮至天枢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然后重刮上肢外侧外关穴,30次,出痧为度。
    三、食滞肠胃
    (一)症状
    以腹痛肠鸣,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为特点。
    (二)治法
    (1)选穴 中脘至天枢、上巨虚、大肠俞
    (2)定位 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天枢: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上巨虚: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大肠俞: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大肠俞,再从腹部中脘刮至天枢,最后刮下肢上巨虚。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背部正中旁开1.5寸线大肠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刮拭腹部正中线,从中脘穴向下刮至天枢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然后重刮下肢外侧上巨虚穴,30次,可不出痧。
    四、病例
    李某,男,5岁。患儿2天前吃羊肉串后出现腹泻,大便每日5~6次,色黄,水样,秽臭,伴恶心呕吐。刻下时有腹痛,大便稀黄,小便黄少,口渴欲饮。查见:T  38.2°C,P  125次/分,R  21次/分,BP  90/60mmHg。神清,眼眶稍凹陷,面色偏黄,舌红,苔黄腻。腹稍胀气,左下腹轻压痛,肠鸣音活跃,余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粪常规  白细胞7~8/HP,外周血  白细胞12.5×109/L,中性粒细胞70%,淋巴细胞25%。取中脘、天枢、曲池、外关、肺俞,在涂抹刮痧油之后,各刮至出痧。治疗1次之后,次日症状即消失。
呕吐的刮痧疗法
    呕吐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胃中之物从口吐出的一种病症,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古人将有声无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常并称呕吐。呕吐以胃肠道疾患最为常见,如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贲门痉挛、幽门梗阻或痉挛等,其他如神经性呕吐、内耳眩晕性呕吐等也可参照本节治疗。
    呕吐常有诱因,如闻及特殊气味,饮食不节,情志不遂,以及寒暖失宜等,临床证候不尽一致。一般分为饮食停滞与肝气犯胃2型。
    一、饮食停滞
    (二)治法
    (1)选穴 下脘至气海、足三里、腹结、内关、内庭


    (2)定位 下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腹结: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大横穴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建里(任脉)旁开4寸处。
             内关:位于前臂,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内庭:足背第二、第三趾间缝纹端。
    (3)刮拭顺序 先刮腹部下脘,腹结至气海,再刮前臂内关,最后刮下肢足三里和足部内庭。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腹部正中线下脘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然后刮拭腹部腹结穴至气海穴,先左后右,由腹结向气海穴方向,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然后重刮上肢内侧内关穴,30次,出痧为度。最后重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和足部内庭穴,各30次,可不出痧。
    二、肝气犯胃
    (一)症状
    证见呕吐泛酸,口苦嗳气,胸胁烦闷不适,嘈杂。
    (二)治法
    (1)选穴 上脘、阳陵泉、太冲、梁丘、神门、期门、内关


    (1)选穴 百会、血海、膈俞、足三里、三阴交、气海
    (2)定位 百会: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
    血海:屈膝,在髌骨底内侧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膈俞: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图2-8-1图2-8-2
图2-8-3图2-8-4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3)刮拭顺序 先按揉头顶百会,其次刮背部膈俞,然后刮腹部气海穴,再刮下肢内侧血海至三阴交,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按揉头顶百会穴,约3分钟,用力不宜过猛。背部膈俞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拭腹部正中线气海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刮拭下肢内侧部血海至三阴交穴,由上向下刮,在膝关节处可作停顿,或分段刮至三阴交穴,在三阴交穴处重刮,刮30次,出痧为度。最后重刮足三里,各30次,不出痧。
    二、痰浊阻滞
    (一)症状。
    头重如裹,视物眩转,胸闷作呕,呕吐痰涎。
    (二)治法
    (1)选穴 阴陵泉、丰隆、中脘、内关、头维、百会。
    (2)定位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
图2-8-5
    丰隆: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处。
    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头维: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O.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百会: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
    (3)刮拭顺序 先按揉头顶百会穴,再按揉头两侧头维穴,然后刮腹部中脘穴,再刮前臂内关穴,刮下肢内侧阴陵泉,最后刮下肢外侧丰隆穴。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按揉头顶百会穴和头维穴,各约3分钟,用力不宜过猛。刮拭腹部正中线中脘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刮拭上肢内侧部内关穴,由上向下刮,用力轻柔,刮30次,出痧为度。最后重刮下肢内侧阴陵泉和外侧丰隆穴,各30次,可不出痧。
    三、病例
    刘某,男,60岁。头晕、头痛、心悸、视物旋转,睡眠时亦感眩晕,血压95/70mmHg,面色苍白,稍感乏力,纳可,不渴,大便一天二次,成形,小便正常,面黑,舌淡多津,边有齿痕,太渊脉浮洪数。取百会、血海、膈俞、足三里、三阴交、气海,在涂刮痧油之后,各刮至出痧。治疗4次之后,视物旋转、睡眠时亦感眩晕症状消失,头痛、心悸症状缓解,继续治疗4次后,头痛、心悸基本消失。



137

主题

145

回帖

77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7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7 17: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便秘的刮痧疗法


    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病症。便秘是临床常见症状,可出现于各种急慢性病症过程中。

    主要症状有粪便量少、干硬、次数减少等,轻者可无其他症状。部分顽固性便秘者可十余天到一个月才大便一次,可伴有肛门直肠压迫感,排便不净感,便意频发。亦可有会阴、臀、大腿后面和髋关节附近区域的钝痛,并于排便后消失。并发痔疮、肛裂、肛周溃疡的乳头炎者,可出现肛门灼痛和便血。有时亦可有头昏头痛、厌食、口臭、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另外可有各种器质性病变相应的临床症状。本病可分为实证与虚证两大类。

    一、实证便秘

    (一)症状

    以大便秘结,暖气频作,腹中胀痛,纳食减少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大肠俞、小肠俞、天枢、肾俞、大椎、内庭。

    (2)定位 大肠俞: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小肠俞: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一骶后孔。

             天枢:在腹部,肚中旁开2寸。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内庭:足背第二、第三趾间缝纹端。

    (3)刮拭顺序 先刮颈部大椎穴,然后刮背部肾俞至大肠俞、小肠俞,再刮腹部天枢穴,最后刮内庭。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拭背部肾俞至大肠俞、小肠俞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30次,出痧。刮拭腹部正中线天枢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最后用刮板角部重刮足部内庭穴,30次,可不出痧。

    二、虚证便秘

    (一)症状

    虚秘表现为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短气,便后疲乏,大便并不干结,面色苍白。

    (二)治法

    (1)选穴 大肠俞、小肠俞、天枢、肾俞、足三里、气海、三阴交。

    (2)定位 大肠俞: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小肠俞: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一骶后孔。

             天枢:在腹部,脐中旁开2寸。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气海: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3)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肾俞至大肠俞、小肠俞,然后刮腹部天枢至气海,再刮下肢三阴交,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拭背部肾俞至大肠俞、小肠俞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30次,出痧。刮拭腹部正中线天枢穴至气海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最后用刮板角部重刮下肢内侧三阴交穴和外侧足三里穴,各30次,可不出痧。

    三、病例

    潘某,女,30岁。体形稍胖,面白。患者素有便秘疾患,甚至一周一解,解如算盘子,腹无所苦。本次是从外地回来后(可能是因为坐汽车缘故)大便一直不畅快,每日早晨5点左右腹痛而有便意,但解之不畅,解不多,大便成条,颜色未查,每晚8点后腹胀,胀及两胁侧,矢气多,臭秽,矢气后腹胀缓解。纳食如常,口不干不苦,不呕吐不反酸,喉中痰梗。舌质淡白,苔薄白,六脉沉细。取大肠俞、小肠俞、天枢、肾俞、足三里、气海、三阴交穴,在涂抹刮痧油之后,行刮痧治疗,每周2次。1周后2日解大便一次,大便色如常,余症状消失。

137

主题

145

回帖

77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7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7 17: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咳嗽的刮痧疗法

咳嗽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

    咳嗽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本病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多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外感咳嗽,即急性咳嗽,除咳嗽主症外可兼见表症,若调治失当可转为慢性咳嗽;内伤咳嗽是肺系多种疾病迁延不愈导致肺脏虚损,气阴两伤,肃降无权而为咳,内伤咳嗽经久难愈,感受外邪亦可急性发作。

    一、外感咳嗽

    (一)症状

    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

    (二)治法

    (1)选穴 大椎、风门、肺俞、身柱、膻中、中府。    放痧穴:肺俞、太冲。

图片图2-2-2图2-2-3

    (2)定位 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身柱: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膻中: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中府: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问隙。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问隙的后方凹陷处。

    (3)刮拭顺序 先刮颈部大椎,再刮背部风门、肺俞、身柱,然后刮胸部中府、膻中,最后刮足背部太冲。

    (4)刮拭方法 泻法。太冲、肺俞可放痧。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拭背部正中旁开1.5寸线,从风门穴经肺俞穴向下刮至身柱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至膻中穴。肺俞、太冲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二、内伤咳嗽

    (一)症状

    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见他脏见证。

    (二)治法

    (1)选穴大椎、风门、肺俞、身柱、膻中、中府、肾俞

    (2)定位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身柱: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膻中: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问,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刮拭顺序 先刮颈部大椎,再刮背部的风门、肺俞、身柱、肾俞,最后刮胸部中府、膻中。

    (4)刮拭方法 补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刮拭背部正中旁开1.5寸线,从风门穴经肺俞穴向下刮至身柱穴,再至肾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至膻中穴。

    三、病例

    冯某,女,81岁。自述去冬患咳嗽,兼气喘,数月不愈。愈咳愈剧,不能平卧,咳吐稀白痰涎,其味咸,小便频数清长,咳甚时有小便遗出,畏寒肢冷,两足微肿,腰背酸疼,舌淡苔白,脉沉细。长期服用中药,但效果不佳。取大椎、风门、肺俞、身柱、膻中、中府、肾俞,在涂抹刮痧油之后,各刮至出痧。治疗4次之后,症状明显改善。

感冒的刮痧疗法


    感冒是一种外感风邪或时行病毒所引起的发热性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喉肿痛、脉浮。感冒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以冬春寒冷季节为多,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由于外感病邪不同,感冒有风寒、风热和暑湿之分。

    一、风寒感冒

    (一)症状

    以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流清涕、痰稀白、口不渴、舌苔薄白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风池、大椎、风门、肺俞及肩胛部、中府及前胸、足三里。放痧穴:少商、大椎。

    (2)定位 风池:在头后项部,头枕骨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门: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府: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少商: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3)刮拭顺序 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颈部大椎及背部肺俞、肩胛部,然后刮中府及前胸,放痧少商,最后刮拭足三里。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由于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从风池穴一直到肩髑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拭胸部正中线,从天突穴经膻中穴向下刮至鸠尾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

    少商、大椎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二、风热感冒

    (一)症状

    以恶寒轻、发热重、头痛、有汗、流浊涕、痰黄稠、口渴、舌苔薄黄为主要症状。

图2-1-5

    (二)治法

    (1)选穴 大椎、合谷、曲池、尺泽、外关、风池。

    (2)定位 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合谷:第一、第二掌骨问,第二掌骨桡侧中点。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外关:在前臂背侧,在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3)刮拭顺序 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颈部大椎,然后刮拭上肢内侧曲池、尺泽,最后刮外关、合谷。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从风池穴直向下刮3寸,中间不要停顿,用力不宜过重。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拭上肢内侧部2穴,由上向下刮,尺泽穴可重刮。刮拭上肢外侧部2穴,由上向下刮。

    三、暑湿感冒

    (一)症状

    多见于夏季,感受当令暑邪,暑多夹湿,暑湿并重,以发热、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昏、头痛、头胀、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欲呕、尿短赤、舌苔黄腻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孔最、合谷、中脘、足三里、支沟、膻中。

图2-1-6

    (2)定位 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问,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足三里: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

    支沟:手背腕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膻中: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3)刮拭顺序 先刮胸部的膻中,再刮腹部的中脘,然后是上肢内侧的孔最,刮拭上肢外侧支沟和合谷,最后刮拭足三里。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由膻中至中脘,用刮板角部白上而下刮拭,中间不要停顿,用力不可过重。然后刮上肢内侧孔最,上肢外侧支沟和合谷,最后刮拭足三里,顺序都为由上至下。

     取太阳、迎香、风池、天柱、大椎、风门、肺俞、华佗夹脊、神道等穴位。病人反坐于椅子上,充分暴露治疗部位,用75酒精常规消毒后,将正红花油涂于患部,医者用手紧握刮痧板,与皮肤成45度斜度,从上至下,由内而外顺穴用力均匀柔和而刮。每次治疗时间为15分钟左右。凡有病源之处可见皮肤上有红点和紫红色、紫黑色斑块或青黑块疮,称之为痧,二三日可自行消退。治疗后嘱患者喝生姜汁糖水250毫升,用温水泡手脚以促进四肢及全身的血液循环,疏通经络,帮助新陈代谢。多数病人经两次治疗可痊愈。

  感冒为病邪侵入人体肌表所致。采用穴位刮痧法,具有解表驱邪、开窍醒脑、宣肺散寒、清热泄毒之功,又可疏通气血,通畅五脏六腑之经气。现代研究认为穴位刮痧具有疏导和兴奋神经,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和活化细胞,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可达到调整身体机能,解除病痛的目的。是一种不穿透皮肤的针灸术,不流出血液的放血疗法,也是一种不直接用手的按摩术。用这种方法治疗感冒具有疗效迅速、简便易学的特点

    四、病例

    陈某,女,32岁。晨起骑车受风感冒2天,伴微热恶寒,头痛,微汗,流清涕,咳嗽,痰稀白,舌苔薄白。曾自服西药,效果不明显。取风池、大椎、风门、肺俞、肩胛部、中府及前胸、足三里,在涂抹刮痧油之后,各刮至出痧;又取少商、大椎、太阳、印堂采用放痧法,使少量出血。治疗2次之后,症状消失,继续治疗1次而愈。

肺痨的刮痧疗法

    肺痨(肺结核)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虫”(结核杆菌)所致的肺部慢性消耗性传染性疾病,凡体质虚弱者,与本病患者接触均易染病。

    本病从中医理论分析可见4型,即肺阴亏虚型、阴虚火旺型、气阴耗伤型、阴阳两虚型。痨虫侵蚀肺脏所引起的临床表现,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等为主要症状,这些症状可出现于肺痨的各种类型,各症可以间作,或相继发生,或同时兼见。但早期或病变轻微者常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均为病变活动时或病变较重。

    一、肺阴亏虚

    (一)症状

    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干咳、痰少黏白、舌红等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太渊及前臂,肺俞至膏肓、中府及前胸、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2)定位 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膏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中府: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

图2-4-1图2-4-2

图2-4-3图2-4-4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3)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肺俞至膏肓,再刮中府及前胸,然后刮前臂,重在太渊,最后刮下肢三阴交、足三里、太溪。

    (4)刮拭方法 补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背部,从肺俞穴一直到膏肓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出痧为度。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然后由内向外横式刮,每一个肋间隙刮30次左右,中府穴加强。双上肢内侧肺经、心包经、心经,由上而下刮30次左右,不一定出痧,重刮太渊。最后重刮三阴交、足三里、太溪3穴,各30次,不出痧。

137

主题

145

回帖

77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7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7 17: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阴虚火旺

    (一)症状

    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咳呛气急,午后颧红,五心烦热等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太渊及前臂、肺俞、中府及前胸、鱼际、孔最至阴郄、太溪。

    (2)定位 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府: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l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

    鱼际:在手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阴郄: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3)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肺俞,再刮前胸中府,然后刮孔最至阴郄和整个鱼际,最后刮太溪。

    (4)刮拭方法 补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背部,重刮肺俞30次,出痧为度。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然后由内向外横向刮拭,每个肋间隙刮30次左右,中府穴加强。后用刮痧板角部从孔最刮至阴郄和整个鱼际,30次,可不出痧。最后重刮太溪穴,30次,不出痧。

    三、气阴耗伤

    (一)症状

    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咳嗽无力、气短声低,自汗与盗汗并见,面色白光白等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太渊及前臂、肺俞至膏肓、三阴交、足三里、膻中。

    (2)定位 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膏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膻中:膻中穴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3)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肺俞至膏肓,再刮膻中,然后刮前臂重点太渊穴,最后刮下肢三阴交和足三里。

    (4)刮拭方法 补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背部,从肺俞穴一直到膏肓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出痧为度。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膻中穴,出痧为度。双上肢内侧肺经、心包经、心经,由上而下刮30次左右,不一定出痧,重刮太渊。最后重刮三阴交、足三里,各30次,不出痧。

    四、阴阳两虚

    (一)症状

    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咳嗽、咳逆喘息少气,声嘶或失音,面浮肢肿,大肉尽脱,男子滑精、阳痿,女子经少、经闭等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太渊及前臂、肺俞至膏肓至。肾俞、关元至气海、太溪、足三里。



    (2)定位 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膏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关元: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气海:人体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3)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肺俞至膏肓、肾俞,再刮腹部关元至气海,然后刮前臂及太渊,重在太渊,最后刮足三里、太溪。

    (4)刮拭方法 补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背部,用刮板角部从肺俞穴经膏肓穴一直到肾俞穴,应一次到位,中问不要停顿,出痧为度。然后刮腹部,从关元至气海,由上至下,刮30次,出痧为度。之后刮双上肢内侧肺经、心包经、心经,由上而下刮30次左右,不一定出痧,重刮太渊。最后重刮太溪、足三里,各30次,不出痧。

    五、病例

    王某,女,63岁。因咳嗽2个月,咳血4天就诊。病人无低热及夜间盗汗症状。全身乏力,饮食二便正常。体检:T36℃。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肺呼吸音弱,未闻及干湿性哕音。X线胸片示:右下肺片状致密阴影约4cm×5cm,边缘不清。PPD实验1∶2000,痰涂片未查到抗酸杆菌。入院后反复24小时痰查抗酸杆菌阴性。给予诊断性抗结核药物治疗1个月。并取太渊及前臂、肺俞至膏肓至肾俞、关元至气海、太溪、足三里予以对症治疗。1个月后,复查胸片肺部阴影消散。

中风的刮痧疗法

中风包括西医所说的脑梗塞、脑出血、短暂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等。


    中风包括西医所说的脑梗塞、脑出血、短暂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等。其轻行神志尚清,口眼歪斜,舌强语涩,半身不遂,多愁易怒。重者则见突然昏仆,神志不清,半身瘫痪, 口歪流涎,舌强失语,并有生命危险。

    【刮痧治疗】

    头颈部:全息穴区——血管舒缩区、额中带、额旁1带(右侧)、额顶带后3分之1、顶颞前斜带(对侧)。

    督脉—百会至风府。 胆经——双侧风池至肩井。

    背部:督脉——大椎、神道至至阳。膀胱经—双侧风门至心俞。

    胸腹部:任脉—膻中至鸠尾。

    上肢:心包经——双侧曲泽至内关。

    下肢:肝经—双侧太冲。 膀胱经——双侧京骨。

    胃经——双侧丰隆。

刮痧治疗黄褐斑

  "黄褐斑是指颜面出现面积大小不等的斑片,小的如钱币大小,或蝴蝶状;大的满布颜面如地图。颜色呈黄褐色或淡黑色,平摊于皮肤上,摸之不碍手。黄褐斑多对称分布于颧、颊、额、鼻、口周、眼眶周围,界线明显,压之不褪色,表面光滑,无鳞屑,无痒痛感。引起黄褐斑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内分泌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炎症性因素、营养性因素等。长期的精神紧张、慢性肝功能不良、结核病、癌瘤、慢性酒精中毒等,均可诱发黄褐斑。

  按照中医的基本理论,黄褐斑较常见的可分为三型,肝气郁结型、脾土亏虚型、肾水不足型。

  刮痧治疗使用水牛角板,沾取红花油进行。

  刮痧部位:肝郁型选择肝俞、太冲、血海、足三里,脾虚型选择胃俞、脾俞、足三里、血海,肾虚型选择肾俞、照海、足三里、血海。"

刮痧治疗发热

刮痧治疗发热的操作步骤:术者取光滑平整的汤勺蘸取少许食油或清水,沿患者脊背两侧、颈部、胸部肋间、肩肘、肘窝及腘窝等处轻轻刮动,刮至皮肤微红发紫为度。轻者,每天l次;重者,每天2次。刮痧后最好饮温开水,以助发汗。


  取位:坐位或伏卧位。

  操作步骤:术者取光滑平整的汤勺蘸取少许食油或清水,沿患者脊背两侧、颈部、胸部肋间、肩肘、肘窝及腘窝等处轻轻刮动,刮至皮肤微红发紫为度。轻者,每天l次;重者,每天2次。刮痧后最好饮温开水,以助发汗。

坐骨神经痛的刮痧疗法

    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发生的疼痛,为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较多,临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坐骨神经痛发病多为单侧。先常有腰部僵硬不适感,在步行或活动时腰及下肢可出现短暂疼痛,逐渐发展为剧烈烧灼或刀割样疼痛,沿坐骨神经走行放射,可自腰、臀部直达大腿、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部。疼痛呈阵发性加剧,夜问更甚。部分病人在体位改变或坐骨神经受到牵拉时常可诱发疼痛或使之加剧。

    一、刮痧治疗

    (一)症状

    本病多为一侧腰腿部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主要症状是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部放射性、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行动时加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跟腱反射减弱。

    (二)治法

    (1)选穴 肾俞、气海俞、腰3~5夹脊、次髂、秩边、环跳、阿是穴。

    (2)定位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气海俞:在腰部,当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夹脊:在背腰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

             次髂: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二骶后孔处。

             秩边:在臀部,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环跳: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骨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3)刮拭顺序 先刮腰部肾俞、气海俞、腰3-5夹脊、次髎,再刮臀部    的秩边、环跳、阿是穴。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背部肾俞至气海俞,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30次,出痧。然后刮拭背部腰3-5夹脊和次髎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30次,出痧。最后刮臀部的秩边、环跳、阿是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重刮,出痧为度。

    二、病例

    金某,男,38岁。患者于2年前深秋夜问下水捕鱼,翌日返家后自觉恶寒,腰背酸痛,下肢发凉、麻木,遂服祛痛片并卧于热炕以求缓解。当日下午突然感右下肢自臀部沿股后侧至小趾烧灼样剧痛,屈伸不利,经某医院诊断为坐骨神经痛。经服激素、中药等治疗,病情未减轻。每因受凉而疼痛加剧,故求刮痧治疗。舌淡苔薄白,脉弦紧。取肾俞、气海俞、腰3-5夹脊、次髂、秩边、环跳、阿是穴,在涂抹刮痧油之后,行刮痧治疗,每周2次。2周后,下肢发凉、麻木症状减轻。继续治疗2个月后,腰背酸痛,下肢发凉、麻木症状明显缓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18 13:57 , Processed in 0.680110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