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66|回复: 1

艾灸疗法治疗脑梗死后尿失禁

[复制链接]

137

主题

139

回帖

768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68
发表于 2015-12-18 16: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欢颜 于 2015-12-18 16:45 编辑

     
      患者年龄44 76岁,平均(57. 312. 20)岁。病程为138 d,平均(7.42.5)d。均符合我国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且排除其患有脊髓疾病、意识障碍、帕金森病和尿路感染的可能性。
      中国脑梗死发病率排名世界第一,比美国高出近一倍,尿失禁为脑梗死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对脑梗死后尿失禁的治疗原则普遍认为是将治疗与护理相结合,并把改善患者排尿障碍作为治疗该病的第一步。
      治疗方法:常规治疗+针刺和艾灸治疗

      给予常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改善患者血循环、保护脑细胞与防水肿、降颅压、补充血氧容量与调节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手段。

      在此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针刺和艾灸治疗。针刺选择以百会、三阴交、关元、列缺、曲泉为主穴位,如果患者临床诊断为脾肾两虚型尿失禁,针刺时则增加脾俞、肾俞两穴位;若属于肝经湿热型尿失禁,可加大敦行间。艾灸治疗时对患者肺俞、肾俞、膀胱俞3个穴位用艾炷灸各灸5针。对本组患者均坚持每天1次针刺与艾灸治疗。10 d作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尿失禁程度评估标准:(1) I度。尿失禁症状完全消除。(2)度。患者在用力与屏息时会出现尿失禁症状。(3) 度。患者在行走与进行活动时会引起尿失禁。(4)度。患者在直立与进行翻身时会引起尿失禁。

      疗效判定:(1)治愈。患者可以正常生活,包括自行正常地控制排尿。(2)显效。患者病症基本消除,可以控制小便但时常有尿意。(3)有效。患者病症有所改善,对小便具有一定的可控性。(4)无效。患者病症无好转甚至加剧。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经治疗,40例患者,有效38例,有效2例。

        尿失禁作为脑梗死后较为多发的一种并发症,临床存在护理难度大与费用高等特点,该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与生存质量。中医学将尿失禁称为“小便不禁”,是指在清醒状态下不能控制排尿,而尿液自行排出的病症。脑梗死的发病与脑窍功能障碍、经络不畅以及肝肾亏虚等因素引起的膀胱失约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有部分学者认为通过针刺联合艾灸治疗该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状况。其主要是通过刺激患者穴位来调节其膀胱功能,使得盆神经、腹下神经与阴部神经的兴奋性都受到影响。《灵枢·官能》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可以看出针刺与灸法具有相互补充的作用,针刺中的百会穴是百脉在该处相交的穴位,其乃百病所主,与大脑有着密切的关联,是调节大脑功能的重要穴位;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因头部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是各经脉气汇集的场所,因此其治症比较多,属于临床常用穴位之一。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处,具有培补元气与导赤通淋的功效,主要用于对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屡、疮气、遗尿、、尿频、尿闭等病症的治疗。曲泉穴作为足厥阴肝经穴,是肝经的合穴,用针刺其有利于对泄泻,遗精、阳痿等病症的治疗。我院本次所选用的所有针刺与艾灸穴位均能对患者排尿机能起到调节作用,并可有效改善患者膀胱失约症状。

   

137

主题

139

回帖

768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6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8 16: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强科学宣教,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导致尿失禁的原因与防治方法,宣教时态度温和,语言轻柔,努力构建护患间的和谐关系。患者尿失禁后,普遍会存在难为情、紧张、暴躁等负性心理,护理人员应加强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缓解精神压力,使其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与护理。向患者指出加强膀肌与肌肉强度训练的重要性,促使患者通过训练尽量延长排尿的间隔时间,增强其对尿意的感知与控尿能力。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以增强患者肌肉的协调能力和尿道的闭合能力,改善患者的尿失禁症状。



    本结果显示,临床给予脑梗死后尿失禁患者联合应用针刺和艾灸治疗并辅以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尿失禁病症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13 23:14 , Processed in 0.328577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