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均为门诊患者,年龄22 -55岁;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15年,其中病程3个月以内者15人,病程4个月一15年者65人。多数病例均经耳鼻喉科确诊为过敏性鼻炎,接受过西药治疗,效果不佳。 过敏性鼻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属于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是机体对外界某些过敏原敏感性增高,导致鼻粘膜充血,腺体分泌增加,从而引起鼻痒、鼻塞、流涕及喷嚏等一系列症状,属于中医学“鼻鼽”范畴。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常采用抗组织胺药物治疗,此类药物常使患者产生嗜睡、乏力等不良反应,给患者工作、学习带来不适。 治疗方法:针刺方法 取百会、上星、印堂、迎香、曲池、合谷、足三里穴,兼有眼痒时加攒竹、丝竹空,久病体虚者加肺俞、脾俞、肾俞,针刺得气后平补平泻,留针20min,每日一次,10次为1个疗程。 耳穴贴压 取风溪、内鼻、肺、肾上腺,兼有咽、眼痒者加咽喉、眼穴。用75%酒精消毒双耳,将土不留行籽置0.8cm x0.8cm的胶布中问,用探物找准穴位敏感点,将胶布贴于穴位上,双耳均贴,按压药籽,使耳部产生酸胀、痛、麻、热的感觉,嘱患者每日按揉穴位4-6次,早起床前及晚睡前必按,力度适中,以免压破皮肤,每穴按压2一3min, 3一4d更换一次,嘱患者换药前1h将胶布拿下,以改善局部皮肤透气性。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评定方法拟定。痊愈:症状、体征消失,3个月以上无复发;好转:发作时症状、体征减轻,发作次数减少;未愈: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 经治疗,痊愈10例(占12.5%),好转65例(占81.3%),未愈5例(占6.2%,总有效75例(占93.5%} 病案举例:患者,女,36岁,诉每年7月即发作鼻痒,连续打喷嚏、流涕、鼻塞,伴有眼痒、流泪已连续10年。经西医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经抗过敏药物治疗,症状有所改善,但经常伴有嗜睡症状,故来我处诊治。查患者舌淡胖、苔薄白,脉浮缓。采用针刺上星、百会、印堂、迎香、曲池、合谷、足三里、肺俞、脾俞、肾俞10次,耳穴取风溪、内鼻、肺、肾上腺、咽喉、眼,土不留行籽贴压10次,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属本虚标实,内因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其中又以肺、脾、肾三脏虚损为主,外因为感受风寒异气之邪侵袭而致。鼻为肺之窍,肺主宣发,外合皮毛,若肺气不足,卫表不固,腾理疏松,则风寒之邪乘虚而入,肺感寒邪,肺气失宣,则鼻窍不利,因而导致过敏性鼻炎。肺主气,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则体气的生成主要赖以肺的呼吸功能和脾的运化功能,若脾气虚损,可致肺气不足,肺气亏损,日久则影响脾之运化,肺脾气虚则津液停滞,并可聚而生痰,日久凝滞鼻窍而为病。肾主水,主纳气,为气之根,肺为“水之上源”,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有赖肾的蒸腾和气化,肾精充沛,肺得温养,若肾气不足,气不归元,摄纳无权,肺失温养,阳气易于耗散,上越鼻窍而为病。 过敏性鼻炎症状表现在肺,根本在脾肾亏虚,故以扶正固本、标本兼治为治疗大法。过敏性鼻炎具有发病急、来势凶、变化快等特点,其与风邪善行数变的特征相符,风属阳邪,故针刺督脉之上星、百会穴,督脉乃阳脉之海,针之能调节阳经经气,从而达疏风解表之目的;印堂为经外奇穴,针刺印堂可使气致病所,扶正祛邪,疏通鼻窍。迎香为手阳明经会穴,位于鼻旁,能清热生风,通利鼻窍;曲池、合谷为治疗头面、五官诸疾之常用穴,曲池为手阳明经合穴,其性善通上达下,宣导气血,走而不守,合谷为手足阳明经原穴,其性能升能散,清轻走表,载曲池上升与头面诸窍而行其宣窍轻散作用口」;足三里为全身强壮要穴,具有调整全身机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健脾益胃、扶正培阳、通调水道的重要作用;肺俞、脾俞、肾俞具有补肺健脾益肾之功。耳穴取内鼻为相应部位取穴法,具有益气固表、宣肺通窍的作用;风溪、肾上腺具有抗炎、抗过敏、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