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符合以下诊断及分期标准:依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制订的肩手综合征诊断和分期标准拟定。诊断标准:①初发脑血管病史(脑核磁共振或CT确诊脑梗死或脑出血);②一侧肢体瘫痪;③患手突然水肿、疼痛及患侧肩疼痛,并使手的运动功能受限;④X线及其他相关检查排除肩关节周围炎、关节肌肉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及肩关节活动受限等疾病。分期标准:I期,肩痛并活动受限,同侧手腕及手指出现红、肿、热、痛、血流增加等血管运动性反应,有时出现肩手自发痛。手指呈伸展位,屈曲受限,被动屈曲可引起剧痛。此期可持续3 -6个月。Ⅱ期,肩、手肿胀和自发痛消失,皮肤和手指肌群明显萎缩,手指关节活动度受限日益加重。此期持续3 -6个月。Ⅲ期:手部皮肤、肌肉萎缩显著,手指完全挛缩,X线可见广泛骨质疏松,损害不可逆转。 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其典型症状为肩痛,手水肿,被动活动时痛剧,皮温高,手部肌肉萎缩,最终发展至挛缩畸形,其发生率约为5 %-32%,是卒中后仅次于跌倒、精神错乱的第三大并发症,多在卒中后1 -3个月内发生,最早可在发病后第3 d,迟至6个月后发生,仅有20%患者能完全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是影响上肢功能恢复、引起卒中后遗症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 纳入标准 符合以上诊断标准;无意识障碍;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年龄在50一75岁之间;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不符合以上诊断标准者;有其他严重并发症者;合并严重智力障碍、精神疾病等其他疾病者;未进行系统治疗,依从性差者;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患者均来源于医院门诊,年龄55一74岁,平均(62.22士5.01)岁;脑出血22例,均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出血,其中行开颅除淤术16例,保守治疗6例;脑梗死14例,其中额叶梗死9例,基底节区梗死5例,均予西医常规保守治疗。出现肩手综合征症状病程最短2d,最长8个月;按照肩手综合征分期标准,I期20例,Ⅱ期9例,Ⅲ期7例。36例患者均意识清楚,无精神障碍,并能使用语言或手势表达个人意愿。 治疗方法:先于患侧肩部、手部寻找压痛点,常规消毒,用1寸毫针于痛点上分别行快针刺,得气后出针;再取患侧示指端、中指端、无名指端,消毒后用1寸毫针刺0. 5寸,并留针15 min。出针后,再取患肢示指、中指、无名指,对其末端稍做挤压使之充血。常规消毒后,以0. 45 mm x16 mm一次性毫针,分别在上述3指指尖与指腹结合部位快速刺入2一3 mm,然后边挤压边用75%酒精棉球擦拭针眼,使每指端放出血30滴,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止血。每日1次,治疗3次后隔日1次,10 d后统计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