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年龄6一67岁,平均32岁。均有不洁饮食和(或)受凉史,无慢性肠道病史。大便稀薄,部分呈水样便;大便常规检查高倍镜下见较多白细胞,未见或偶见红细胞。就诊前腹泻不足12h者,34例;腹泻1天者,42例;腹泻2天以上14例;病程最短为3h,最长病程达5天;病程中均未见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常症状。 治疗方法:取外踝尖下缘凹陷中的申脉穴,指压此穴有麻胀感,常规皮肤消毒,用1.5一2.0寸毫针刺人,得气后施以轻捻转提插手法,使局部有酸胀麻感觉后,针柄上套长约1 . 5cm清艾注点燃温针灸,每次每穴温灸3灶,每天1次。 90例患者中,1次治愈56例,占62.22%; 2次治愈23例,占25.56% ; 3次治愈11例,占12.22%;无效0例。临床治愈率为100 % 。 典型病例:x x,男,30岁,因腹痛、腹泻6h就诊。自诉昨天受凉后出现小腹部阵发性作痛,痛时伴有便意,便后痛止,大便溏薄,大便不能自主,最多每小时达5余次。刻诊:面色无华,形寒肢冷,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来诊后,即予上法温针申脉穴治疗,治疗1次1h后腹痛腹泻消失。 本病属于祖国医学“泄泻”之范畴,为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四季皆可发生,夏秋之际发病率较高.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或如水样为其临床特征。其病位在肠,病变脏腑在脾胃,脾的运化功能受损,则湿自内生,升降失常,水谷并走于下而作泄泻。故《景岳全书·泄泻》:“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湿胜则濡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