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51|回复: 1

第二掌骨全息疗法治疗足跟痛

[复制链接]

103

主题

102

回帖

573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73
发表于 2016-1-23 17: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患者均来源于针灸科门诊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足跟痛的诊断标准。年龄最小42岁,最大78岁,平均(61士10)岁;病程最短2d,最长1年,平均(69. 84士63. 16) d。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针伤科临床中较为多见。本病病因复杂,多认为与跟骨骨刺、跟骨高压、跟下软组织炎及慢性劳损等有关。近年来有报道认为足踝部细小神经,特别是足底小趾展肌神经支卡压是引起足跟痛的主要原因。本病临床特点为跟部痛,走路时加重,久坐后起立痛剧,跟底前内侧压痛。
治疗方法:取健侧第二掌骨全息穴足穴。针刺前先用指压法找准压痛点,用75%乙醇常规消毒后,采用0. 30 mm X 25mm毫针,在压痛点上沿第二掌骨的桡侧面边缘垂直刺入,进针约8分,入针后如无针感须稍调整一下针尖方向,以探寻到针感最强点。得气后再行捻转,产生酸胀麻感或放射感,刺激量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 min,其间可行针2-3次以保持针感。留针期间令患者带针运动,往返行走或跺足,尽量以足跟部痛点蹬踏地面。
    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观察指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由患者在治疗前后根据自我感觉对疾病采疼痛程度进行总体评价,0-10分,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
疗效标准:治愈:站立、走路、跺脚跟疼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随访3个月无复发。
    显效:站立、走路疼痛明显改善,但走路过久及劳累后仍有轻微疼痛。
    有效:疼痛有所减轻,走路时仍感疼痛。
    无效:疼痛与压痛均无改善。
    经治疗,45例患者中,治愈34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8%.


103

主题

102

回帖

573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73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17: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足跟痛属中医学“骨痛”、“骨痹”、“足痛”范畴,中医学认为该病的形成是以肝肾亏虚、气血失和、经脉失养为先决条件,复因风、寒、湿邪侵袭及外伤、劳损等致使气血阻滞而成。有研究报道,针灸疗法对于跟痛症的治疗,疗效肯定,方法多样,简便易行。选穴虽有远部取穴的报道,但多数仍以近部选穴为主,多选取局部压痛点邝可是穴,或根据“肾主骨”及足部经络循行情况,以肾经穴位及膀胱经穴为多。目前临床疗效报道较多,严格按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进行观察的较少。《内经》:“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第二掌骨全息穴与人体内脏器官密切相联,且取用方便,疗效肯定,能有效地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防御机制,进行自我修复。足穴位于第二掌骨基底部桡侧,第一、二掌骨侧近拇指侧的交点处,主治足、踝部疾病。针刺时应按同侧对应原则取穴,即取与患肢处于同侧的穴位。应先于患者第二掌骨全息穴足穴附近按压,探寻到压痛点后再进针。进针后必须得气方有良效,得气后留针时间应大于20 min,期间可视患者情况捻转数次以加强刺激。进针得气后必须进行带针运动。研究显示,在施治期间,令患者主动或被动运动患足,有助于疗效的提高。运动能使针刺部位产生针感,有利于经络气血的疏通。可先以手法点压刺激痛点以疏散局部郁滞之气血,再嘱患者带针运动,鼓励做原来因疼痛而无法完成的动作,可以先予借力,逐步加大活动幅度与力度。此法取穴简便,见效快,痛苦少,易于为患者接受,尤其适用于局部疼痛剧烈、进针不便者、局部皮肤有破损及经过常规治疗后效果不显的患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12 14:57 , Processed in 0.452816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