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45|回复: 1

火针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复制链接]

100

主题

99

回帖

56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64
发表于 2016-1-23 17: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部患者均行胃镜及病理检查,根据临床症状(上腹部饱胀,隐痛,食后或受凉尤甚,纳差,嗳气,恶心,大便不调等),并参照1982年重庆座谈会修订标准确诊。年龄22^71岁,平均46. 2: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30年,平均128个月。经胃镜检查,治疗组浅表性萎缩性胃炎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9例。
治疗方法: 主穴:①膈俞、脾俞、上脘、建里、足三里。②肝俞、胃俞、中脘、下脘。
        配穴:脾胃虚弱加章门;肝胃不和加期门;胃阴不足加三阴交:胸闷恶心加内关。
        以上2组主穴,每日火针与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交替使用,配穴使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
       操作:①嘱患者取坐位或卧位,选定穴位常规消毒,使用火针的穴位,医者以右手拇食指持细火针针柄,左手持酒精灯,将酒精灯靠近取穴部位,将针于灯上烧红至白亮,同时注视穴位。迅速将针刺入穴内,并立即而敏捷的出针(进出针靠腕力控制,时间约半秒钟),随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一般要根据部位、胖瘦定角度和深度,灵活采用直刺、斜刺和点刺法,深度略浅于毫针(0. 3-1),以不刺伤脏腑和血管为原则。②使用黄芪注射液注射的穴位,常规消毒后,用已抽取黄芪注射液10 mL并套上5号封闭针头的注射器,刺入穴位,在产生强烈的酸胀感后,稍提一下,每穴注入1 -2 mL药液,但胸腹部穴位按个人的差异、胖瘦不同,进针的深度也不同,一般刺入0. 5-1寸,以免刺伤脏器。
        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 d3个疗程后,第4个疗程前复查胃镜、病理,评定疗效。
疗效观察: 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胃镜、病理检查明显改善;有效: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胃镜、病理检查略有改善;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胃镜、病理检查无改善。
      经治疗,64例患者中,显效8例,有效5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12%
典型病例:患者,女,42岁,售货员,因上腹部隐痛、饱胀8年。2010年曾作胃镜检查,诊断为“浅表萎缩性胃炎”,服有关药物,感觉当时有效,而后无效,前来我处治疗。就诊时症状:上腹部隐痛、饱胀。食后尤甚,喜温喜按,纳呆乏力,舌淡黯质胖,苔白,脉缓。证属脾胃虚弱。胃镜结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检查还伴有轻度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以温通健脾化癖为法,取火针配合黄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方法同前)1个疗程后,症状消失;2个疗程后体重增加;3个疗程后复查胃镜结果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结果为胃窦部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而后改为5d治疗1次,治疗1个月。后随访自述无复发。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的一种退行性改变,属于中医学“胃脘痛’、“心下痞满”等范畴,病程较长,病情顽固。根据“久病气虚致瘀”、“寒凝血瘀”等理论,参照临床表现及胃镜、病理检查,笔者初步认为,本病多属虚寒加瘀,治疗关键为温通化瘀。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在胃,因脾胃两经相表里互为络属,肝脉夹胃而行,故本病机与肝、脾、胃息息相关。
       取肝俞、脾俞、胃俞疏肝健脾和胃;取上、中、下脘及建里健运脾胃:取隔俞活血化瘀:取足三里疏通胃气、消痞满,配三阴交助胃益胃阴;内关可宽胸解郁;期门疏肝;章门健脾.诸穴相合具有疏肝、健脾、和胃、化瘀等功效。
     

100

主题

99

回帖

56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64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17: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火针是针与灸的巧妙结合,有良性双相调整作用,临床上寒热虚实证皆可用之,以虚寒证更适宜。火针有较强的温通作用,能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活血化瘀;黄芪有补气治虚的作用,用其穴位注射起到了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故疗效更为显著。本观察结果显示,火针配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收效快(一般3-5次见效),疗效好,不仅能使症状改善,而且胃镜病理有好转从而可以大大降低癌变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17 17:31 , Processed in 0.182054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