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均为门诊或住院患者,符合以下纳入标准:年龄为18-70岁,同时符合眩晕病的中医诊断标准及颈性眩晕的西医诊断标准并且知情同意者。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康复医学会全国第四届颈椎病学术会议制定的颈性眩晕诊断标准:呈发作性,常因体位变化如头部过度旋转、屈曲时诱发或加剧,发作时间长短不等,可一瞬间也可达数小时或数天,还可发生卒倒;旋颈试验阳性;③X线摄片显示椎问关节失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经颅多普勒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排除其他原因(内耳疾病、脑部炎症、出血、外伤以及全身性中毒、眼源性、代谢性、感染性疾病)所致的眩晕者。排除标准:非颈椎病变引起的眩晕;合并有严重心、肝、脑、肾、癌症晚期、血液病等危重病者;对针刺或中药过敏者;治疗期问同时服用其他药物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颈椎X线片提示颈椎明显滑脱者;不配合治疗者。 颈性眩晕是指由于颈源性因素所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症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眩晕多发生于头颈活动时。 治疗方法: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平衡针治疗。 中药辨证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药辨治方案: ①风阳上扰型予清开灵注射液30mg+ 0. 9%氯化钠注射液250m1,静脉滴注。中药汤剂:眩晕宁方加减(天麻15g钩藤15g山萸肉15g龟板20g(先煎)牛膝15g白芍30g何首乌30g生牡蛎30g(先煎)茯苓 20g夜交藤30g)。 ②痰浊上蒙型予灯盏细辛注射液30mg+0. 9%氯化钠注射液250m1,静脉滴注。中药汤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天麻15g法半夏l0g白术15茯苓20g石菖蒲l0g姜竹茹l0g党参30g刺蒺藜15g胆星10g) ③气血亏虚型予参麦注射液30m1+0. 9%氯化钠注射液250m1,静脉滴注。中药汤剂:益气聪明汤加减(黄芪30g党参15g升麻15g葛根15g蔓荆子15g泽泻20g白术30g鸡血藤30g通草lOg橘红5g木香5g)。 ④肾精万虚型予刺五加注射液100m1十0. 9%氯化钠注射液250m1,静脉滴注。中药汤剂:益肾定眩汤加减(仙茅lOg何首乌lOg白芍lOg龟板15g(先煎)牛膝lOg泽泻20g葛根15g鸡血藤15g水蛭5g淫羊蕾lOg熟地15g白蒺藜15g)。 平衡针治疗方案:主穴为升提穴、颈痛穴。配穴:伴耳鸣及听力减退:加用耳聋穴;伴恶心呕吐者:加用胸痛穴;伴有头痛者:加用头痛穴。治疗前3日每日1次,之后隔日(即治疗第5, 7, 9, 11, 13日)1次,共8次。 本研究结果示:两组的治疗后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提示两种疗法对颈性眩晕急性发作时的各种症状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均有一定改善作用。传统医学历经儿千年的积累,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中医药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通过多靶点、多个环节对眩晕病起到综合治疗效果。除了药物治疗外,针灸、物理疗法或单用或配合其它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对眩晕的认识不断深入,医务工作者越来越重视综合疗法的运用。本研究结果示:在治疗的第3日、第7日,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在治疗的第14日,两组疗效相当,表明平衡针加辩证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的近期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治疗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