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17|回复: 1

穴位埋线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

[复制链接]

105

主题

112

回帖

601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01
发表于 2016-2-29 16: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患者均来源于医院,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脑梗死18例,出血12例,平均年龄(62.08 ± 8.87)岁,平均病程((3.97 ± 0.45)个月。
痉挛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常表现为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异常模式,影响患者功能恢复,致疼痛、畸形、挛缩等问题,是临床康复中的一大治疗难题。据国外相关调查,脑卒中合并肢体痉挛患者在发病1年内治疗成木高出单纯脑卒中患者4倍之多。
治疗方法:患者均给予常规调控血压、血糖等内科疾病治疗。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抗痉挛药物。给予康复训练治疗,具体包括:①运动疗法:抗痉挛体位、痉挛肌肉的持续被动牵伸、抑制异常运动模式、增加主动肌及拮抗肌肌力等。②物理治疗:增加肌力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缓解肌肉采用痉挛痉挛肌治疗仪等。③改善上肢运动功能的作业治疗,1/d, 6/周。
    在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背腧穴理线法治疗,穴位选取大椎、肺俞(太渊)、肝俞(太冲)、脾俞(太白)、肾俞(太溪)、命门、腰阳关等穴位。具体操作:患者取俯卧位或趴坐位,按梁繁荣主编的《针灸学》定位并标记,以75%酒精消毒局部,将提前准备0号羊肠线1-2 cm穿入带针芯的9号一次性注射针头前端,将带有针芯的注射针迅速刺入皮下2-3 cm处,固定针管,垂直推针芯,将羊肠线理入穴位内,拔出针头及针芯,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4-5 min以止血。嘱患者2h内局部勿接触水以防感染。1/周,3周为1个疗程。
    在临床实践观察中痉挛一旦发生,肌肉牵伸、电刺激治疗、普通针刺等康复方法均有效,但效果维持时间短,容易反弹。穴位理线采用可吸收羊肠线理入穴位,利用肠线作为异体蛋白引起人体内变态免疫反应,进而在组织中被抗体等分解吸收,对穴位起到持续刺激作用来达到治病及提高机体免疫力。
    脑卒中上肢痉挛属于“痉症”的范畴,常表现为肘关节屈伸不利,肘关节处可触及挛缩的肌腱和条索状肌肉。中医认为病变在骨、筋、肉,病机为气血不足,筋脉失养。《黄帝内经之素问·五脏生成篇》“肺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故筋、肉、骨与肺、脾、肝、肾相关,通过调整相应的脏腑可治病,因此,刺激脏腑的背腧穴及其原穴,调理脏腑气血,濡养筋脉,拘挛可舒,故选用背腧穴大椎、肺俞(太渊)、肝俞(太冲)、脾俞(太白)、肾俞(太溪)、命门、腰阳关等穴位。选用背腧穴和原穴,具有目标明显,选穴精简,直达病根的特点,能尽量少刺激痉挛侧肢体,避免因疼痛导致痉挛加重的可能。现代研究指出,背腧穴位于背部,针刺背腧穴能将刺激传入相应节段的脊髓后角,一部分通过反射弧内传脏腑起调节作用;另一部分经脊髓后角上传大脑皮质反馈系统,通过系统的双向调控作用,调节肢体的肌力及肌张力,从而降低肌张力,改善机体运动功能,促进机体康复。背腧穴理线法不仅能起到针刺背腧穴的效果,而且能持续、稳定刺激穴位而达长久效应,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
   

105

主题

112

回帖

601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01
 楼主| 发表于 2016-2-29 16: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综上所述,背腧穴理线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具有显著疗效,能够缓解肌痉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简便价廉,作用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19 15:08 , Processed in 0.599479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