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年龄最大65岁,最小46岁,平均53. 5岁。有吸烟史者19例;病程4一11年,平均6. 8年。治疗前所有患者不规律的服用过消炎药及止咳化痰药,穴位埋线治疗后未服药。符合以下诊断标准:依据2001年出版的《内科学》中标准诊断: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如肺结核、尘肺、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力衰竭等)时,可作出诊断。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呼吸功能等),亦可诊断。 治疗方法:取穴部位,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喘(第七颈椎棘突旁开0. 5寸,取单侧)。选取穴位,用紫药水标识穴位,常规消毒后,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铺洞巾,用“角3/8弧”缝合针,穿“00”号医用羊肠线,以大椎穴为中心,以后正中线为对称轴,在两旁从上到下做2个“八字”型埋线,“八字”埋线是一侧一撇,另一侧一捺。每针用线约lcm,共4针。气喘严重者,加一侧定喘穴,“纵型”埋线1针,共5针。进针后,利用缝合针和羊肠线对穴位刺激,得气后出针,用止血钳夹住线头另一端,来回抽拉几次,将羊肠线最后一端埋人皮下,然后剪去另一端线头,提捏皮肤使线头埋人皮下,深度达皮下和肌层之间,线头剪后不能外露,用碘伏消毒后,敷料包扎,胶布固定。30d埋线1次,为1个疗程,共1一3个疗程。 疗效标准:依据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进行判定。临床控制:咳、痰、喘及肺部哮鸣音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其他客观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显效:咳、痰、喘及肺部哮鸣音显著减轻,但未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其他客观检查指标明显改善。有效:咳、痰、喘及肺部哮鸣音有减轻,但程度不足显效者,其他客观检查指标有改善。无效:咳、痰、喘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无改变或加重,1个月内仍未恢复到发作前水平,其他客观检查指标未见改善或反而加重。 经1一3个疗程治疗,30例患者中,临床控制9例,占30%,显效5例,占16. 67%,有效12例,占40%,无效4例,占13. 33%,总有效率86. 67%。 典型病例:患者,男,55岁。因气候突变,咳嗽、咳痰、气喘6d,曾在附近医院治疗过,疗效不佳。询问病史,咳嗽、咳痰、气喘4年,每年冬春季气候变冷时发作,气候变暖时,上述症状好转。有吸烟史。阵发性咳嗽,咳痰量多,呈白色泡沫样,喘息,气短。查体体温36. 49C,胸部叩诊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有少许干鸣音。血常规:WBC 11 x 109·L一1,N70%,L25%。胸片提示:慢性支气管炎。既往无结核病史。以大椎穴为中心,后正中线为对称轴,在两旁从上到下做2个“八字”型羊肠线埋植,每针用线约lcm,共4针。定喘穴(单侧)“纵型”,埋线1针。I个月后,咳嗽、咳痰、气喘症状明显好转,为巩固疗效,再进行第2次穴位羊肠线埋植,随访1年,咳嗽、咳痰、气喘症状基本消失,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鸣音,X线胸片报告:心、肺、月两未见异常。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年膜及其周围组织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高寒地区发病率高,病因迄今尚不完全明了,但与大气污染、吸烟、感染、过敏因素、机体本身因素密切相关。本病临床表现有:咳、痰、喘、炎四大症状。常因外感诱发而急性发作,经常反复迁延,则可进展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进而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而危及病人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