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均为中医院神经科门诊病人,所有患者均符合1998年国际头痛协会制订的“头面部疼痛分类诊断标准”中紧张性头痛的标准,所有患者均完整参加整个试验,无脱落或中止。年龄最小为23岁,最大为59岁,平均年龄36.8岁;病程6个月到5年不等。该59例患者皆经检查无严重的器质性病变。 紧张性头痛( tension一type headache,TTH)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头痛类型,其患病率高,部位在顶、濒、额及枕部,有时几个部位都出现疼痛。头痛的程度属轻度或中度,不因体力活动而加重,常主诉头顶重压发紧感或头部带样箍紧感,另在枕颈部发紧僵硬,转颈时尤为明显,无畏光或畏声。 治疗方法:59例患者除基础疾病的治疗外,全部使用平衡针治疗,未使用止痛药或中药治疗头痛。具体操作如下。 取穴 升提、双侧颈痛穴、双头痛穴、双侧胸痛穴、双肩痛穴。 定位及针刺手法 升提:头顶两耳尖连续中点前2寸处;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2寸,另一手摸针尖,不使外露,待达到针感时,发生滞针手法;针柄顺时针转7一10次使局部产生酸紧沉痛感。颈痛穴:无名指与小指掌指结合关节部正中点;一步到位刺,向上平刺1.5寸,使局部出现酸麻胀痛感。头痛穴:足背第1,2趾骨结合之前凹陷处中点(太冲与行间之间);上下提插,一步到位法,斜向涌泉穴15一45°以内,使局部出现酸麻胀痛感。胸痛穴:前臂背侧尺挠骨间,腕间关节与肘关节连线下1/3处;向上斜刺进针1.5 } 2寸,上下提插,局部出现酸麻胀痛感。肩痛穴:肺骨小头与外踝最高点连线上1/3处;上下提插手法,斜刺进针1.5一2寸,局部出现酸麻胀痛感。所有穴位皆达到针感即出针,不留针。 疗程每日1次,5天为1疗程。 疗效评定:头痛程度分级 按发作时头痛程度及对日常生活、工作的影响分级: 0级:无头痛;Ⅰ级(轻度头痛):发作时头痛较轻微,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Ⅱ级(中度头痛):发作时头痛较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Ⅲ级(重度头痛):发作时头痛严重,不能坚持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被迫卧床。为精确划分头痛程度,进一步采用数字分级法,即0一10代表不同程度疼痛,0为无痛,1一3为轻度头痛,4一6为中度头痛,7一9为重度头痛,10为最剧烈疼痛。 疗效评定标准:以治疗前3个月发作情况作为基础值,将治疗后头痛发作情况与其作比较。指标有TTH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发作严重程度、使用止痛药物情况及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根据发作须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的改善情况分为:①显效:上述指标好转大于50% ;②有效:上述指标好转大于25 % ;③无效:上述指标好转小于25 %。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个月、半年分别评定1次。 59例患者中,其中3例患者仅治疗1次头痛即消失,11例患者治疗3次头痛消失,未再治疗。治疗后1周评定,59例患者治疗后显效35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100 % 。3个月时再次评定,显效30例,有效2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61%。 6个月时再次评定,有10例复发,且再次予平衡针治疗依然有效。 经小样本前后对照试验表明,对紧张性头痛患者,平衡针治疗效果显著。 平衡针法是王文远教授创立的一门以中医阴阳整体学说为理论基础,以西医神经调控学说为物质基础的针灸与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控模式。王教授认为:人体出现的生理失调及病理改变,均为人体内平衡调控系统失衡的反应,平衡针灸的目的不是去治疗病人的疾病,而是把针刺作为一种人为的外因刺激手段,通过患者自身调整达到恢复机体的平衡,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其治疗定位于人的大脑高级中枢指挥系统,病因定位于人的大脑高级中枢的调控系统和心理雹应系统。其特点是突出人体自身平衡系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通过针刺机体的信息高速路—神经,使大脑中枢调控指挥系统进行应激性调整,调动体内贮存的中枢递质,再通过神经指挥系统对失调与病变部位的子系统进行对症性调控,释放大量的能量物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镇痛效应,增强机体消炎和代谢作用等,对原来失调的病理状态和物质代谢紊乱过程,进行间接干预,通过自我修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从而间接地依靠患者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一般采用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左取之右,病在右取之左的取穴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