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45|回复: 2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何为痛

[复制链接]

115

主题

114

回帖

63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37
发表于 2016-3-25 16: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帝问曰:余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今余问于夫子,令言而可知,视而可见,扪而可得,令验于己而发蒙解惑,可得而闻乎?
岐伯再拜稽首对曰:何道之问也?
帝曰:愿闻人之五脏卒痛,何气使然?
岐伯对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寒则止,气不通,故痛)
帝曰:其痛或卒然而止者,或痛甚不休者,或痛甚不可按者,或按之而痛止者,或按之无益者,或喘动应手者,或心与背相引而痛者,或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者,或腹痛引阴股者,或痛宿昔而成积者,或卒然痛,死不知人,少间复生者,或痛而呕者,或腹痛而后泄者,或痛而闭不通者。凡此诸痛,各不同形,别之奈何?
岐伯曰: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灵则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
寒气客于经脉之中,与灵气相薄则脉满,满则痛而不可按也。寒气稽留,灵气从上,则脉充大而血气乱,故痛甚不可按也。
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寒气客于挟脊之脉则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无益也。膜与募通。
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
寒气客于背腧之脉,则血脉涩,脉涩则血虚,血虚则痛。其腧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
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涩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
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涩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行,故宿昔而成积矣。
寒气客于五脏,厥逆上泄,阴气竭,阳气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复反则生矣。
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
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小肠者,谷道也,热而谷渣留结,六腑者,泻而不藏,不泻则痛)(问:病热而痛者何?见后文)
帝曰:所谓言而可知者也,视而可见奈何?
岐伯曰;五脏六腑固尽有部,视其五色,黄赤为热,青黑为痛,白为寒,此所谓视而可见者也。
帝曰:扪而可得奈何?
岐伯曰:视其主病之脉,坚而血及陷下者,皆可扪而得也。
帝曰:善。


====================形气与痛====================
阳化气,阴成形。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阳偏胜,故有寒热)
重热则寒,重寒则热。(偏胜至极,而有往复,此天地自然人身变化之规律)
寒伤形,(寒伤形者,形不得气)(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
热伤气,(热伤气者,气外散也)(炅则腠理开,营卫通,汗大泄,故气泄矣)
(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
气伤痛,(气伤则痛,气不通也)
形伤肿。(形伤则肿,形不聚也)
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气伤及形也,形伤及气也)


病有形而不痛者,阳之类也,
无形而痛者,阴之类也。
无形而痛者,其阳完而阴伤之也,急治其阴,无攻其阳,
有形而不痛者,其阴完而阳伤之也,急治其阳,无攻其阴,(这里是对上段的补充)
阴阳俱动,乍有形,乍无形,加以烦心,命曰阴胜其阳,此谓不表不里,其形不久。


夫忍痛与不忍痛者,皮肤之薄厚,肌肉之坚脆,缓急之分也,非勇怯之谓也。
人之骨强筋弱肉缓皮肤厚者,耐痛,其于针石之痛,火芮亦然。
坚肉薄皮者,不耐针石之痛,于火芮亦然。
(总之,皮厚,肉硬,就耐痛,其实就是痛感传递慢)


====================病热与痛====================
帝曰:病热而有所痛者何也?
(首先要搞清为什么会病热,要么外邪使得人热,要么是体表或者体内某处不通而积热)
(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流,不流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寒气化为热……)
岐伯曰:病热者,阳脉也,以三阳之动也。
人迎一盛少阳,二盛太阳,三盛阳明,入阴也。(病热而由阳入阴也,“阳胜则阴病”之意)
夫阳入于阴,故病在头与腹,乃謓胀而头痛也。(头为阳汇之处,腹为阴聚之所)
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出血如大豆,立已。
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壬癸甚,丙丁大汗,气逆则壬癸死,刺手少阴太阳。
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颜青身热,烦心欲呕,热争则腰痛不可以俯仰,腹满泄,两颔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刺足太阴阳明。
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气逆则丙丁死,刺手太阴阳明。
肾热病者,先腰痛桁酸,若渴数饮身热,热争则头痛而强,桁寒且酸,足下热,不欲言,其逆则项痛员员,澹澹然,戊己甚,壬癸大汗,气逆则戊己死,刺足少阴太阳。诸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出也。
(气逆二字,参考《读内经——何为厥》,五脏病热,病热甚则气逆,治法实则泻之,此处病热而痛,胁满痛、头痛、热争则卒心痛、热争则腰痛、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热争则头痛而强,同样可以认为是气不通而导致的痛)
热病先胸胁痛,手足躁,刺足少阳,补足太阴,病甚者为五十九刺。
热病先眩冒而热,胸胁满,刺足少阴少阳。
热病先身重骨痛,耳聋好瞑,刺足少阴,病甚者为五十九刺。
(病寒病热皆为不通,即所谓“不通则痛”,不通者阳气也,痛与痹、痒、不仁等概念的区别,还需要仔细辨别,义详后文)


帝曰:不发不攻,而犯寒犯热者何如?
岐伯曰:寒热内贼,其病益甚。
帝曰:愿闻无病者何如?
岐伯曰:无者生之,有者甚之。
帝曰:生者何如?
岐伯曰:不远热则热至,不远寒则寒至,寒至则腹满痞坚,痛急下利之病生矣,热至则身热头痛,瞀郁鼽衄,瞤瘈肿胀,骨节变肉痛,痈疽疮疡,霍乱呕吐注下,血溢血泄淋闭之病生矣。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时必顺之,犯者治以胜也。


====================病从外入与痛====================
黄帝问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
岐伯对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


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
或痹不仁肿痛,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弗治,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发咳上气。
弗治,肺即传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一名曰厥,胁痛出食,当是之时,可按若刺耳。
弗治,脾传之肾,病名曰病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当此之时,可按可药。


帝曰: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
岐伯曰:皮者,脉之部也,邪之始入于皮也,溯然起毫毛,开腠理。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
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寒热也。
其入客于经也,则感虚,乃陷下。
其留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膕破,毛直而败。


伤寒一日,巨阳受之,巨阳者,诸阳之属也,故为诸阳主气也,其脉连于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
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痛而鼻干,不得卧也。
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
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


帝曰:风雨之伤人奈何?
岐伯曰:风雨之伤人也,先客于皮肤,传入于孙脉,孙脉满则传入于络脉,络脉满则输于大经脉,血气与邪并客于分腠之间,其脉坚大,故曰实。实者外坚充满,不可按之,按之则痛。
帝曰:寒湿之伤人奈何?
岐伯曰:寒湿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营血泣,卫气去,故曰虚。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故快然而不痛。


黄帝曰:有一脉生数十病者,或痛、或痈、或热、或寒、或痒、或痹、或不仁,变化无穷,其故何也?
岐伯曰:此皆邪气之所生也。
黄帝曰:余闻气者,有真气,有正气,有邪气,何谓真气?
岐伯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正气者,正风也,从一方来,非实风,又非虚风也。
邪气者,虚风之贼伤人者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
正风者,其中人也浅,合而自去,其气来柔弱,不能胜真气,故自去。
虚邪之中人也,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
其入深,内抟于骨,则为骨痹,
抟于筋,则为筋挛,
抟于脉中,则为血闭不通,则为痈,
抟于肉,与卫气相抟,阳胜者则为热,阴胜者则为寒,
寒则真气去,去则虚,虚则寒,
抟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
气往来行,则为痒,
留而不去,则为痹,
卫气不行,则为不仁。


黄帝问曰:痹之安生?
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帝曰:善。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
岐伯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
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痛,皮肤不营,故为不仁。
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
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热。
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帝曰:夫痹之为病,不痛何也?
岐伯曰:痹在于骨则重,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故具此五者,则不痛也。
凡痹之类,逢寒则急,逢热则纵。
帝曰:善。




115

主题

114

回帖

63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37
 楼主| 发表于 2016-3-25 16: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帝问曰:夫痎疟皆生于风,其蓄作有时者何也?
岐伯对曰:疟之始发也,先起子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四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冷饮。
帝曰:何气使然?愿闻其道。
岐伯曰: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明虚则寒栗鼓颔也,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痛,三阳俱虚则阴气胜,阴气胜则骨寒而痛,寒生于内,故中外皆寒。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外内皆热,则喘而渴,故欲冷饮也。


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深则毛发立,毛发立则淅然,故皮肤痛。
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在络之时,痛于肌肉,其痛之时息,大经乃代。
留而不去,传舍于经,在经之时,洒淅喜惊。
留而不去,传舍于腧,在腧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
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在伏冲之时,体重身痛。
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胃之时,贲响腹胀,多寒则肠鸡飧泄食不化,多热则溏出麋。
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着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
或着孙脉,或着络脉,或着经脉,或者俞脉,或着于伏冲之脉,或着于轨筋,或着于肠胃之募原,上连于缓筋,邪气淫泆,不可胜论。


黄帝问曰:余闻缪刺,未得其意,何谓缪刺?
岐伯对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
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
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
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
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
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
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不入于经腧,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命曰缪刺。
帝曰:愿闻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其与巨刺何以别之?
岐伯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
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
如此者,必巨刺之,以中其经,非络脉也。
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
(邪客于络而病痛,而不入于经腧,是为缪刺之病,其治也,不取痛处,以左取右,以右取左。)
(入于十二经脉者,应当取十二经脉解,义详后文)
(病入五脏六腑者,亦可取十二经脉解,义详后文)


====================十二经脉与痛====================
毫针者,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
七者星也,星者人之七窍,邪之所客于经而为痛痹,舍于经络者也,故为之治针,令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正气因之,真邪俱往,出针而养者也。
七曰毫针,取法于毫毛,长一寸六分,主寒热痛痹在络者也。
病痹气痛而不去者,取以毫针。


下虚则厥,下盛则热,上虚则眩,上盛则热痛。
取此者,用毫针,必先按而在久,应于手,乃刺而予之。
所治者,头痛眩仆,腹痛中满暴胀,及有新积。
痛可移者,易已也,积不痛,难已也。


故补则实,泻则虚,痛虽不随针,病必衰去。
刺诸痛者,其脉皆实。
痛者阴也,深刺之。
痒者阳也,浅刺之。
痛而以手按之不得者,阴也。
病在上者,阳也。病在下者,阴也。
病先起阳者,先治其阳而后治其阴。
病先起阴者,先治其阴而后治其阳。
(黄元御曰:痛者,气阻而不行也,故深在阴分。痒者,气行而不畅也,故浅在阳分。)
凡刺痛邪,无迎陇,易俗移性,不得脓,诡道更行,去其乡,不安处所,乃散亡,请阴阳过痈者,取之其腧泻之。


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经络。
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
心烦头痛,病在膈中,过在手巨阳少阴,甚则入心。
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
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胁痛,桁不可以运。
少阴之厥,则口干溺赤,腹满心痛。
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阴缩肿,桁内热,好卧屈膝。
太阴厥逆,桁急挛,心痛引腹,治主病者。
厥阴厥逆,足挛腰痛,虚满,前闭,谵言,治主病者。
手少阴心主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
少阳有余病筋痹胁满,不足病肝痹,滑则病肝风疝,涩则病积,时筋急目痛。


(缪刺论太长,故不载)


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熇熇暍暍然,热止汗出,其病难已,刺足太阳郄中出血。
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数便如癃状,非癃也,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阴。
脾疟者,令人寒,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汗出,刺足太阴。
肾疟者,令人洒洒然手足寒,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眴眴然,刺足少阴。
刺疟者,必先问其病之所先发者,先刺之。
先头痛及重者,先刺头上及两额两眉间出血。
先项背痛者,先刺之。
先腰脊痛者,先刺郄中出血。
先手臂痛者,先刺手少阴阳明十指间出血。
先足胫酸痛者,先刺足阳明十指间出血。
桁酸痛甚,按之不可,名曰胕髓病,以锐针针绝骨,出血立已。
身体小痛,刺至阴。


(刺腰痛太长,故不载)
(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太长,故不载)


====================五脏六腑与痛====================
A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
B(春脉)太过则令人善怒,忽忽眩冒而巅疾,其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胠满。
C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胠,头痛腰痛足清,名曰肝痹。
A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
B(夏脉)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为浸淫,其不及则令人烦心,上见咳睡,下为气泄。
A脾病者,身重善饥,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脚下痛。
A肺病者,喘咳逆气汗出,肩背痛,尻阴股膝髀耑桁足皆痛。
B(秋脉)太过则令人逆气而背痛,愠愠然,其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
A肾病者,胫肿腹大身重,喘咳,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
B(冬脉)太过则令人解亦,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其不及则令人心悬如病饥,眇中清,脊中痛,少腹满,小便变。


(咳论)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为痛。
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
肾咳之状,咳则腰脊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
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

115

主题

114

回帖

63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37
 楼主| 发表于 2016-3-25 16: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
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
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
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其腧也。
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少腹痛胀。
胃病者,腹膜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面热,两跗之上脉竖陷者,足阳明病,此胃脉也,取之三里。
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曜曜,冬月重感于寒即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与胃同候,鱼络血者,手阳明病,取之巨虚上廉。
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时窘之后,当耳前热,若寒甚,若独肩上热甚,及手小指次指之间热,若脉陷者,手太阳病,此其候也,取之巨虚下廉。
膀胱病者,小腹遍肿而痛,以手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热,若脉陷,及足小指外廉及胫踝后皆热,取委中央。
(五脏大小高下,或痛者,文长故不载)


沉浊为内,浮泽为外,黄赤为风,青黑为痛,白为寒,黄为膏润为脓,赤甚者为血,痛甚为挛,寒甚为皮不仁。


====================脉与痛====================
夫脉者,血之腑也……涩则心痛
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
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
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胫痛,
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曰肩背痛,
寸口脉沉而横,曰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
寸口脉沉而喘,曰寒热,
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
脉急者,曰疝瘕少腹痛。
推而下之,下而不上,头项痛也。
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
诸细而沉者,皆在阴,则为骨痛。(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帝曰:诸痈肿筋挛骨痛,此皆安生?
歧伯曰:此寒气之肿,八风之变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此四时之病,以其所胜治之,则愈也。
盛则为热,虚则为寒,紧则为痛痹,代刚乍甚乍间。
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
诊血脉者,多赤多热,多青多痛,多黑为久痹,多赤多黑多青皆见者,寒热。
切循其经络之凝涩,结而不通者,此于身,皆为痛痹,甚则不行,故凝涩,凝涩者,致气以温之,血和乃止。


====================杂病与痛====================
眇络季胁引少腹而痛胀,刺噫嘻。
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
躄膝伸不屈,治其健。
坐而膝痛,治其机。
坐而膝痛,如物隐者,治其关。
立而膝解,治其骸关。
膝痛,痛及拇指,治其腘。
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
连桁若折,治阳明中俞髎。
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
泄风之状,上渍多汗,汗出泄衣上,口中干,身体尽痛则寒,其风不能劳事。
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庞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
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
帝曰:人有身体髀股桁皆肿,环脐而痛,是为何病?
歧伯曰: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也。
黄帝问曰: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此安得之?名为何病?
岐伯曰: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曰厥逆。
帝曰:有病厥者,诊右脉沉而紧,左脉浮而迟,不知病主安在?
岐伯曰:冬诊之,右脉固当沉紧,此应四时,左脉浮而迟,此逆四时。在左当主病在肾,颇关在肺,当腰痛也。
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少阴脉贯肾络肺,今得肺脉,肾为之病,故腰痛也。
帝曰:善。有病膺肿颈痛,胸满腹胀,此为何病?何以得之?
岐伯曰:名厥逆。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灸之则喑,石之则狂,须其气并,乃可治也。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阳气重上,有余于上,灸之则阳气入阴,入则喑,石之则阳气虚,虚则狂,须其气并而治之,可使全也。


黄瘅暴痛,癫疾厥狂,久逆之所生也。五脏不平,六腑闭塞,脾肺之所生也。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胞气不足,魄汗不尽,暴痈筋软,随分而痛,治在经腧。
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刺少腹、两股间,刺腰髁骨间,刺而多之,尽灵病已。
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刺大分小分,多发针而深之,以热为故,诸分尽热病已止。无伤筋骨,伤筋骨痈发,若变。
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刺分肉间筋上为故,不可中骨也。病起筋灵,病已止。
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其道大分小分,深者刺无伤脉肉为故,骨热病己止。
缺盆骨上,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


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此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
其女子不孕,癃痔遗溺嗌干。
其病前后痛涩,胸胁痛而不得息,不得卧,上气短气满痛。
治在骨上,甚者在脐下营。其上气有音者,治其喉中央。
在缺盆中者,背与心相控而痛,所治天突与十椎及上纪。


====================五运六气与痛====================
岁木太过……甚而摇落,反胁痛而吐甚,上应太白星。
岁火太过……甚则胸中痛,胁支满胁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身热骨痛(肤痛)而为浸淫,太渊绝者死不治。
岁土太过……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甚则肌肉萎,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
岁金太过……民病胸痛引背,两胁下满,痛引少腹……病反胠胁暴痛,不可反侧
岁水太过……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
岁木不及……民病中清,胠胁痛,少腹痛,肠鸣溏泄
岁火不及……民病寒中,胸中痛,胁支满,两胁痛,膺背肩胛间及两臂内痛,郁冒朦昧,心痛暴喑,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屈不能伸,髋髀如裂
岁土不及……民病食少失味,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肌肉瞤酸
岁金不及……复则……病寒中口疮,甚则心痛,头脑户痛
岁水不及……民病腹满身重濡泄,寒疡流水,腰股痛发,腘踹股膝不便,烦冤。尼痿清厥,脚下痛,甚则跗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18 16:58 , Processed in 0.19733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