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52|回复: 1

热敏灸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复制链接]

106

主题

101

回帖

58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84
发表于 2016-3-26 16: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养生之道 于 2016-3-26 16:33 编辑

        患者均为门诊及住院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的患者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3. 3岁,病程2个月一16年。80例患者均表现为头晕,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颈肩背臂痛、头痛、恶心、呕吐、站立不稳、甚至晕厥。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之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①头痛、头晕、耳鸣,体位改变时加重,颈部旋转和后伸时出现一过性眩晕、恶心呕吐,甚至突然晕倒;②椎间孔压迫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颈椎椎体压痛,排列不整齐;③有慢性劳损史,感受风寒或头颈部活动时症状加重;④颈椎x射线摄片提示有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有时可见椎骨移位及颈屈异常;⑤脑血流图或经颅一多普勒彩超检查(TCD)示单侧或双侧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纳人标准:①符合上述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且为第一诊断;②年龄1880岁,男女不限;③患者向意参与临床研究。
       排除标准:对年龄在80岁以上者,过敏体质或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内科严重疾病者,精神病患者,除外因耳源性、眼源性、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症引起的眩晕。排除颈椎的结核、颅内肿瘤等疾病。
       治疗方法:采用热敏灸疗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热敏灸疗:运用我院自制的热敏灸艾条,取风池、颈夹脊、大椎穴,距离皮肤3 cm左右,先行回旋灸3 min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22min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 min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约30 min以发动感传、开通经络,至透热或感传现象消失为止,每日1次,连续治疗1个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半夏10 g,白术15 g,天麻10 g,陈皮10 g,茯苓15 g,防风8g,炒白芍15 g,葛根10g.薏苡仁10 g,防己8g,黄芪30 g,桂枝10 g,淫羊藿10 g,杜仲10g,钩藤10 g,鸡血藤12 g,桔梗10g,羌活10 g,独活lOg,制甘草6g。上方用水浸泡0. 51h,一、二煎各浓缩成150 mL后混合,分上、下午2次餐后口服,每日1剂,连续服用1个月。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配戴颈围限制头颈活动,以防止头部突然转动引起眩晕而猝倒。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Companion )测定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双侧椎动脉(LVA一和RVA)和基底动脉(BA)平均收缩期血流峰速度(Vpeak);参照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
         经治疗,40例患者中,治愈22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
       颈椎病是严重影响现代人类健康的一种临床常见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方式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不断增加。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osis of arteriopathy ,CSA)是较为常见的一型颈椎病,其临床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约占所有颈椎病的20%,以40 - 60岁的人群为多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平行上升的趋势。CSA是由于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曲折而造成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
         CSA40 - 60岁中老年人常见病。由于年龄增长,患者颈椎间盘髓核变性,一列起纤维环弹性改变而逐渐出现病变节段的椎体失稳,钩椎关节骨赘增生。.骨赘机械压迫可以引起周转局部组织充血水肿,从而刺激或压迫同侧的椎动脉及其壁的交感神经纤维,引起椎动脉扭曲、痉挛,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前庭神经核区供血不足而出现眩晕等症状。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中医“眩晕”的范畴。《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肾精亏虚是CSA的根本病机,肝肾不足,髓海失充,风痰上扰清窍,肝阳上亢或风、寒、湿邪闭阻经络,气血不能上达脑窍等引起。肾精亏虚不能养肝,肝阴不足声阴不维阳,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发为眩晕;肾精亏虚,致脾胃虚弱,不能健运水谷以化生气血,出现气血两虚,气虚则清阳不民,血虚则脑失所养,皆能发生弦晕,如《灵枢·口问》:“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当肾精亏虚,损及脾胃,健运失司,水湿内停,积聚成痰,痰浊中阻,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窍失养而发眩晕,如《丹溪心法,头眩》:“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笔者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根本在于肝肾亏虚,“肝主筋、肾主骨”,筋骨得不到濡养,局部卫外不固,风寒湿邪外侵,邪客于头颈,.痹阻经络而致血脉不通、髓海失养;肝肾亏虚,致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湿,在体内积聚成痰,痰浊中阻,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窍失养而发眩晕。
   

106

主题

101

回帖

58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84
 楼主| 发表于 2016-3-26 16: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夏白术天麻汤源自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功用燥湿化痰,平肝息风,主治风痰上扰,眩晕头痛,胸闷呕恶等。本方所治之风痰眩晕,其病缘于脾湿生痰,并肝风内动。方中以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化痰息风而止头眩,二者合用,为治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李果云:“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故本方以此二味为君药,以白术为臣,健脾燥湿,与半夏、天麻配伍,祛湿化痰,止眩之功益佳。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与白术相合,尤能治痰之本;陈皮理气化痰,以甘草和中而调药性,诸药相一伍,使风息痰消,眩晕自愈。方中淫羊藿、杜仲补益肝肾;天麻、钩藤平肝熄风;葛根升清降浊;羌活、独活、防风、桂枝祛风寒;白术、黄芪、茯苓、白芍、甘草、薏苡仁、防己健脾化湿;桔梗、陈皮、半夏理气化痰;钩藤、鸡血藤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化痰、祛风散寒、活血祛瘀之功效,从而达到有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目的。.

       由本院陈日新教授发明的腧穴热敏化治疗的方法,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热敏化时能产生透热、扩热、传热等经络感传活动,促进经气运行,使“气至病所”。腧穴热敏化广泛存在于临床多个疾病中,呈现一定的普遍性。感传活动是人体经气运行的表现,是人体内源性调节功能被充分激活的标志。通.过激发机体内源性调控系统功能,能使失调、紊乱的生理生化过程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杨华元等认为,艾条燃烧时产生一种有效的红外线辐射,既可为机体细胞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必要的能量,也为能量缺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有利于生物在分子氢键偶极产生受激共振,从而产生“得气感”;同时又可借助反馈调节机制,纠正病理状态下的能量信息代谢的紊乱,调控机体免疫功能。

     笔者在长期的诊疗工作中发现,CSA的热敏化穴位主要是风池穴、颈夹脊穴,大椎穴。风池为治风要穴,是手少阳与阳维脉的交会穴,阳维脉主人体一身之表,可祛外风。大椎为督脉要穴,督脉为诸阳之会,具有调整全身机能、.温煦阳气、激发经气、疏散邪气之功。颈夹脊属经外奇穴,位于脊柱两侧,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邻近,又与督脉.之别关系密切,《灵枢·经脉》:“督脉之别,名日长强,挟普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脚左右,别走太阳,人贯臀。”可知夹脊穴与多经经气相通。取颈夹脊穴,符合局部取穴的原则,有疏经通络、补益脑髓的功能。从本临床研究可以看出,热敏灸疗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椎一基底动脉收缩期Vpeak、有明显改善作用。笔者认为,热敏灸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与艾条燃烧产生的热辐射作用有关。风池穴、颈夹脊穴、大椎穴生理解剖位于椎动脉走行的附近位置,通过热敏灸疗以上穴位,可使椎一基底动脉扩张、并可能刺激、兴奋交感神经,致脑部供血增加;通过热辐射,可缓解颈项部肌肉痉挛从而达到缓解眩晕、颈项疼痛等临床症状的作用。

    从本研究可以看出,热敏灸疗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CSA,对椎基底动脉收缩期Vpeak、有明显改善作用,能显著地提高临床疗效。在该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的情况下,各种非手术疗法仍是治疗CSA的主要方法。热敏灸疗法是一项全新的艾.灸治疗方法,运用热敏灸疗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CSA,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无痛苦、无副作用、.疗效满意等优势,值得进一才步研究与推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4 12:21 , Processed in 0.780082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