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77|回复: 1

全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术后患肢痹痛

[复制链接]

99

主题

98

回帖

55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50
发表于 2016-4-7 16: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嫣然 于 2016-4-7 16:45 编辑

      所有患者皆为骨科行腰椎手术后的病人。28例患者中,年龄最大者66岁、最少者37岁。因为,痹痛感是患者的主观感受,也是患者的主要症状,一般较少肢体活动受限及功能障碍。.因此对本病的疗效标准也以患者对痹痛主观感受为主。

        治疗方案:取穴:全息取穴法选主穴:取头皮针伏脏腰点及手针腰点。头皮针伏脏是一个人形穴区,腰点位于额正中线旁开6cm,前发际下0.5厘米。用棉笺点按痛处是穴,左右各一。

      手针腰点位于手背,第三掌骨中点侧方,左右各一。

         传统体针选配穴:根据麻痹所在部位,循经取穴为主。沿下肢后侧麻痹者取委中,外侧者取阳陵泉,前外侧取足三里。不分部位皆取昆仑穴。

         疗程:每日针刺1次。针5次为1个疗程,一般可治疗1 -3个疗程。

         疗效标准:强调患者主观感觉,以第一个疗程的疗效为疗效标准。

         治愈:麻痹感完全消失为

         显效:麻痹感减轻一半以上

         有效:麻痹感有减轻

        无效:麻痹感略微减轻,或未能减轻

        经治疗,33例患者中,痊愈5例,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6%

典型病例:

       患者,黄一男,38岁,以“发作性腰痛半年,加重l周”为主诉出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L3-4)入院前曾在外院门诊行按摩、电疗等保守治疗,疗效不佳。在骨科住院,作推板减压术。术后常规以抗炎、营养神经、保护疮面对症处理。手术后第三天出现腰部酸痛不适,右下肢外侧有麻痹感,伴右下肢外侧肌肉拘急不适。辨证:气滞血淤。治疗活血通络为主。取穴手针腰痛点、头皮针伏脏腰点、阳陵泉(.)、昆仑()。施术后立即报告下肢肌肉拘急感减轻,第2次治疗后下肢痛疼缓解,经3次治疗后右下肢已无明显不适。判为痊愈。

       梁某,男,59岁,以“右下肢疼痛10年,加重2月”为主诉收治。诊断腰椎间盘(L5S1)。入院前曾用过中药、西药(具体不详)、针灸、理疗、按摩等各种保守治疗疗效不佳。此次发病腰部麻痹疼痛向右下肢放射,以疼痛为主,影响休息。手术后第3天因疼痛减轻,患侧麻痹不适感有所加强要求针刺兼治。取穴:手针腰痛点、头皮针伏脏厦阳陵泉()、昆仑()。患者诉经第1次针刺后当天晚上患肢不适即已有所减轻。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右下肢麻痹不适感已经明显减轻出院。出院后,继续门诊治疗2个疗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判为痊愈。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多见病,多以腰痛伴下肢的放射性疼痛为主症,腰痛程度轻重不一早期轻症以针灸,按摩,理疗等保守治疗为主。若反复发作,至晚期重症则主要依靠手术治疗。手术后,大部分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有部分病人,在手术后患肢剧烈疼痛症状缓解后,又可出现腰及下肢的持续性麻痹以至于疼痛。本症状一但发生往往缠绵难愈,可持续13月左右。个别患者甚至难以完全恢复正常。本病虽不少见,但临床多以消炎、止痛、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为主,缺少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在这一方面的治疗也未见有临床报告。为了探讨对本病的进一步治疗,及在术后早期针灸介入治疗的可能。本文作者使用全息取穴法为主,针刺治疗36例患者取得良好疗效。

      我们知道,当椎间盘突出部压迫相应的神经根时,可造成神经通路的持续疼痛会伴有相应部位的感觉异常,表现为沿神经走行方向的麻痹感。这种麻痹感提示,的机械性压迫引起的微循环改变,此时已经有了神经髓鞘损害。手术后,机械性原有的因压迫透发的疼痛迅速缓解,但神经髓鞘损害依旧存在,故沿神经走向仍可麻痹感。另一方面,由于手术后血供迅速恢复,有可能形成再灌注损伤。再灌注损伤主现为血管周围神经脱髓鞘和神经纤维水肿(l)等无菌性的炎性改变。此时,由一于无轴性,神经兴奋的传导未完全阻断,但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故患者也会有麻痹感甚至于现疼痈。中医角度认为椎间盘突出为痹证中之痛痹,本质上属于气滞血淤,闭阻脉络,既所“不通则痛”。其轻者可做导引、按摩、针刺活血通络以疏导之。重者则不可为,非手术不可。然手术之时,必会损伤局部脉络,导致气血运动不顺畅。《内经》所谓: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治疗方案还当以活血通络为主。

   

99

主题

98

回帖

55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50
 楼主| 发表于 2016-4-7 16: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研究认为针刺具有镇痛作用。这种镇痛作用不同于麻醉,而是通过提高痛闺实现的针刺一方面可以使外周神经中痛觉纤维的传导发生阻滞,同时又可使脊髓后角细胞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受到抑制。针刺还可以使外周血.液中的致痛物质如:钾离子、组织胺、缓激肤等浓度降低。我们认为针刺的这种效应,有可能控制乃致阻断,手术后再灌注造成的神经损害。提高痛阈,提高外周神经传导兴奋性。中国针灸的传统取穴方法为局部与远部相结合、近端与远端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循经取穴。针刺手段在手术后早期既介入治疗,因手术疮面尚未愈合,故周围局部取穴针刺,显然是不合适的。考虑到全息穴位可与整体的组织器官发生对应关系,故决定以全息取穴法代替传统体针取穴法中的局部取穴。

      本病的病位位于外周神经。根据“生物全息律”选穴应位于末稍神经循行丰富的部位·手针取穴就符合这个要求。手针本身也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故选取手针腰痛穴。头皮针具有消炎快、止痛快的特点,广泛用于神经系统的各特疾病。头皮针中的伏脏穴区类似于一个人形。方氏认为该穴区属于人体的“总经络”,对周身的经络气血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伏脏位于额部动脉血管相对丰富的位置,合乎传统针灸中“阴脉取穴,动手相应”的规律;与手针腰痛穴一位于人体阳面,一位于人体阴面,构成阴阳答配互补关系。循经配穴则完全按照《内经*刺腰痛篇》的方法取穴:“足太阳脉令人腰痛一刺郡中太阳经~。少阳令人腰痛~~刺少阳成骨之端~~。阳明令人腰痛~~,刺阳明于(骨行)骨前三痏~~”。腰椎间盘的病位及手术部位,都位于腰部的中央,正是太阳经所过地面。昆仑为足太阳经之经穴,“经”者经也、气血所经过的意思,在阳经属火,具有活血理滞、强腰健肾的作用,选用此穴合乎病机。

       对于手术病人来说,很多人在手术前己经作过针刺治疗,有的人本身就对针刺治疗有畏惧心理,所以术后早期针刺介入治疗有可能引起病人不理解。这时要对病人作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讲清楚针灸治疗的临床价值。若能经过3-4次的针灸治疗就可使病人见到疗效,则病人还是很愿意配合治疗的。从最后的结果看临床疗效比较满意,有些病人在初次针刺治疗结束后就可立刻汇报症状有所减轻。从预后看,术前病程越长,患肢感觉功能越差,术后治疗效果越差。这可能与神经损害的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疗程有关。因为手术后患者住院时间有限,所以疗程很少能作得充分,一般也就作10次以内的治疗。患者往往在得到明显缓解后就出院,从而脱离治疗。这也是疗效统计中总有效率高达90%以上一但痊愈率却并不高的原因。预计如如能保证疗程,则痊愈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10 06:12 , Processed in 0.469637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