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97|回复: 1

温和灸治疗面肌痉挛

[复制链接]

101

主题

103

回帖

565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65
发表于 2016-4-11 17: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患者均为针灸科门诊患者,均符合面肌痉挛的诊断标准,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9;病程348个月,平均病程25.7个月;面肌痉挛强度及频度分级:25例,314,413例。符合以下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多在中年以后发病,女性较多,抽搐初多从眼轮匝肌开始,可扩散至面颊肌、口轮匝肌甚至颈阔肌;紧张劳累后加重,入睡时停止,不可自行控制;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肌电图显示肌纤维震颤和肌束震颤波,脑电图检查显示正常。

      面肌痉李强度及频度分级   痉挛强度:0级—无痉挛;1级—外部刺激引起瞬目反射增多;2级—轻度,可见颤动,无功能障碍;3级—中度,痉挛明显,有轻微功能障碍;4级—重度,严重痉挛和功能障碍,影响工作和生活。痉挛频度:0级—无痉挛;1级—刺激诱发中度、轻度痉挛;2级—痉挛发作少于1/h ;3级—痉挛发作多于1/h ;4级—痉挛发作多于10/h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治疗前3个月内未使用针对该病症的中西药及其他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透利温和灸组   选穴:患侧阳白、鱼腰、丝竹空、太阳、颧髎、颊车、大迎、地仓、水沟;双侧足三里、合谷、太冲。其中眼睑抽搐以阳白透鱼腰、丝竹空透太阳;口角抽搐以水沟透地仓;面颊抽搐以地仓透颧骼、颊车透大迎。医者根据病情选用2-4组。操作:患者取卧位,皮肤常规消毒后,面部用321.5寸或2寸毫针常规进针,针人皮肤后卧针,针尖指向止穴,慢慢推进,同时可用押手拇指或食指贴附皮肤上,感觉针尖和针身的位置、方向,待针尖到达止穴后,再徐徐捻转(100/min),行针2-3min。另用281.5寸毫针,针刺双侧足三里、合谷,针尖向上斜刺,行提插捻转手法,使针感向上传导。上述穴位均留针30min,留针期间,医者双手各持1点燃艾条,在距透穴处3-5cm进行温和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佳。

      均每日1次,7d1疗程。疗程间休息3d。共治3个疗程。

      疗效标准: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劳累及精神刺激面肌无抽搐;显效:痉挛强度减轻2级,且痉挛发作频度减轻2;有效:痉挛强度减轻1级,且痉挛发作频度减轻1;无效:痉挛强度减轻不足1级,且痉挛发作频度减轻不足1级。

        面肌痉挛是一种较难治的疾病,多见一侧面肌不自主阵挛性抽动,开始为眼轮匝肌间歇性轻微颤搐,之后逐渐扩散至同侧其他面肌,引起闭眼、露齿、口角及颊部抽搐等一些习惯性动作。本病病因不明,治疗较为棘手,单纯服用中药、西药封闭或手术治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且容易复发。目前有关临床上采用透刺、浮针浅刺治疗面肌痉挛的报道很多,但由于在针刺方法、诊断标准、疗效判定标准方面缺乏统一认识,使其疗效往往难以同其他方法进行比较。

      本病属中医学“筋惕肉瞤”、“风痉”、“筋急”范畴,其发病有诸多内外因素,如风寒之邪侵入筋脉,阻滞气血运行,或人体脾胃虚弱,气血化源不足,筋脉肌肉失于濡养,或肝肾阴虚,阳亢风动,等等。本病多属本虚标实,以虚为主,虚在肝、脾、肾,实见风、痰,,临床多表现为虚中夹实证候。

       针灸治疗取穴多以手足阳明和少阳、厥阴经中与面神经分布相关的穴位为主,以调气血,平阴阳。透刺温和灸依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取患侧阳白、鱼腰、丝竹空、太阳、颧髎、颊车、大迎、地仓、水沟,均采用面部穴位透刺法,具有刺激面较大、针感较强、易于扩散传导和一针两穴的特点,可收活血通经、泻留滞之邪、通调局部气血、息风止痉之功。针刺双侧足三里、合谷、太冲,则犹如东风之助活血行气,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此外,《本草经》曰:“艾叶能通十二经,善于温中逐冷,行血之气,气中之滞”,故在患处同时施以温和灸,温经散寒,扶正祛邪,两者协同激发自身经气祛邪外出。此法无论对早期还是晚期面肌痉挛患者都较适用。

   

101

主题

103

回帖

565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65
 楼主| 发表于 2016-4-11 17: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电针透刺组取穴同透刺温和灸组,有关研究认为电针可促进面神经受损髓鞘脱失部位的恢复,并且将电信号传递到面神经肌肉运动点,可抑制运动神经末梢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使面部痉挛肌肉得到松弛、麻痹,从而达到治疗面肌痉挛目的,对晚期面肌痉挛患者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痉挛,但对早期患者应慎用。浮针浅刺组针刺皮部络脉既可克制筋肉跳动挛急,又不致使患者紧张敏感而加剧症状。《灵枢·官针》日:“毛刺者,刺浮痹于皮肤也。”可见浮针浅刺多适于邪在表未深入之病症。又该组以患处局部取穴为主,难以激发全身经气祛邪风外出,故浮针浅刺对邪实病重或正虚病久患者,疗效不佳,仅适用于早期面肌痉挛患者的治疗。

      通过临床比较发现,透刺温和灸法治疗面肌痉挛疗效优于电针透刺法、浮针浅刺法,并且更适于不同病程及病情的面肌痉挛患者,值得推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3 18:15 , Processed in 0.350924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