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均是医院肛肠科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年龄最大59岁,最小23岁,平均40岁,其中痔疮27例,肛痔2例,肛周脓肿10例,肛裂的1例。符合以下纳入标准:(1)年龄18 - 65周岁之间;(2)无呼吸、消化、血液、循环系统严重疾病,肝肾功能正常;(3)自愿参加,依从性好;(4)无阴虚发热和内热炽盛的症状;(5)非更年期妇女。 治疗方法:灸脐治疗 在术后常规处理下,给予艾条隔附子饼灸脐。操作如下:嘱咐患者平卧,暴露腹部,将附子饼放在脐部,在距离皮肤2一3 cm处,对准穴位施灸,以局部皮肤发红,患者感觉温热但不灼伤为度,注意操作勿烧伤皮肤。每次15 min,每天2次,即早晨9一11点和下午3一5点。医护人员从患者接受治疗开始记录,时长7 d。 药物治疗 在术后常规处理下,给予补中益气汤煎剂250 mL口服,由黄芪18 g,炙甘草9g,人参6g,当归3 g,橘皮6g,升麻6g,柴胡6g,白术6g。每天2次,即早晨9一11点和下午3一5点,疗程为7 d。 观察指标:(1)术后便秘情况,记录便秘例数和首次排便的时间;(2)术后肛门坠胀情况,记录坠胀例数和术后首次坠胀的时间。 疗效评定标准:(1)治愈:表现为患者术后无便秘,无肛门坠胀;(2)好转:表现为患者术后出现便秘或肛门坠胀,但不严重;(3)无效:表现为患者术后出现便秘或肛门坠胀,且需要立即处理。 经治疗,40例患者中治愈20例,好转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 手术是治疗众多肛肠疾病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术后并发症常常令人烦恼,譬如:便秘、肛门坠胀、疼痛、尿储留等,不仅影响患者身体的痊愈,而且加重了临床医生的工作负担。 肛肠术后,人体元气受损,中气下陷,固涩无力,升举无力,坠胀则发;阳气不足,大肠推动无力,无力则舟不行,津液失润,肠燥秘结,无水则舟不行,便秘遂作。脾胃居中焦,是气机升降之枢纽,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气充足,便秘不作,坠胀不发。脐为任脉上的穴位,任脉为“十二经脉之海”,脐通十二经脉,通过调脐可以达到补充元气的作用。故临床研究中我们旨在振奋阳气,补固后天之本,达到通调大便,固涩升举的目的,所以选择了隔附子饼灸脐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肛肠术后的并发症,为了将组别之间的差异性降低到最小,治疗时间统一定于早晨9一11点(巳时)和下午3一5点(酉时),巳时脾经当令,酉时膀胱经当令,血气应时而至为盛,这样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脐是人体出生后腹中部脐带脱落后结瘀形成的陷窝处,中医穴位称之为“神阙",又名气舍、命蒂、前命门等。艾味苦辛性温,人心、肾经,理气血、温经散寒,调和气血,舒展阳气,通畅腑气。《本草纲目》“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中华本草》“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附子辛甘性大热,人心、肾、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能行寒湿之气,调畅气血,能助升阳气,固涩有力,《本草汇言》:“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附子乃命门主药”。隔药灸神阙穴可以起到调理三焦,鼓舞全身血气流通达到畅通腑气,固涩升举的作用,正如《素问调经论篇》说:“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者泣而不能流,温者消而去之。”,加之脐是人体阴阳气化之总枢,是调整人体整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对脐中神闽穴的持续热力刺激,可以起到很好了调补的作用,如王秀英等认为:“脐通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是人体阴阳气化之总枢,也是调整人体整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脐疗可以治疗全身疾病”。现代医学也证明:脐为腹壁最后关闭和最薄弱处,最有利于药物渗透与吸收;现代数学理论则证明,脐恰好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上,是调整机体最佳作用点,生物全息论也认为施治于脐部灸法时,亦能取得调节全身的治疗效果,研究发现温灸神闽穴能促进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早日恢复,减少腹胀发生,而针灸配合神阙穴敷药能有效治疗的子宫脱垂,患者20例3个疗程后有效率达95% 。灸火的热力、艾的温通和附子的升阳作用,一方面使气血运行畅通,畅则升阳举陷有源,另一方面使膀胱气化功能正常,大肠传导有力,达启闭通便之效,并可以起到收摄固脘的作用。 补中益气汤由李东垣创立,方中黄芪重用为君,味甘温,人脾胃,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本草正义》言:“黄芪,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医学衷中参西录》言:“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养血,甘草《神农本草经》载“倍力气”,《本草正义》曰“甘草,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白术健脾益气,《本草汇言》说:“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医学启源》又说:“除湿益燥,和中益气”,三药合用,共为臣药;当归、陈皮共为佐药,当归补血和血,润肠通便,调经止痛,《景岳全书》说:“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大约佐之以补则补,故能养营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凡有形体虚损之病,无所不宜。”橘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本草纲目》载:“橘皮,苦能泻能燥,辛能散,温能和。…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钥,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药。”;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君药升提下陷之中气。 综观此方补气为主,升提为辅,补中寓升,两相配伍,即佐少量风药升麻、柴胡以增强甘温益气健脾药的升阳举陷作用,兼能除湿,又伍以少量行气药物,调畅气机升降,使全方补而不滞,又加少量理气行血的陈皮、当归使全方补不留滞,气机通畅,诸药共奏补益中气,升阳举陷之功,使得便通、坠胀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