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67|回复: 1

常见8种胃痛以及调理秘方

[复制链接]

100

主题

99

回帖

56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64
发表于 2016-5-4 16: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气痛:人体气机升降出入,息息流通,一有阻遏、不通则痛。如情志抑郁,肝失疏泄,影响胃气和降,导致肝胃不和,则引起胃气痛。

1.肝气犯胃证:胃脘痛,引窜胸胁,喜抚按,嗳气频繁,或吞酸嘈杂,大便困难,脉弦,苔薄。治法宜疏肝解郁,理气和胃,用柴胡疏肝散。若寒热错杂,或气厥入络而久痛,用肝胃二气丹。

2.气滞湿阻证:胃脘痛,胸膈胀痞,按之不舒,饮食不化,嘈杂吞酸,嗳气呕恶,舌苔白腻,脉弦缓。治宜理气和胃化湿,用越鞠丸合平胃散。

3.气滞痰结证:脘痛拒按,食入痛加,时呕痰涎,苔滑腻,脉弦滑。治宜理气解郁,化痰散结。可用小陷胸汤加枳实。若老痰停结,脘痛呕逆,便结如羊屎者,可用雪羹汤加川楝子、竹茹、瓦楞子。

二、虚痛:禀赋不足,脏腑阳阳气血虚弱,有所劳倦,或饮食失调,致胃气不和而痛。

1.中气虚寒证:饥时胃痛,得食则安,喜温喜按,口淡,食少,泛吐酸水,神疲,肢冷,面色无华,舌淡,脉沉细无力。治宜甘温补虚,理气止痛,用黄芪建中汤、缓肝理脾汤。

2.中气虚热证:脘疼遇劳即发,入暮痛加,气闷嘈杂,多食作胀,进辛热更剧,得气泄则松。口苦,便干,舌边红,苔薄腻,脉虚弦。治以健脾益气,解郁泄热,用绿萼梅花丸、清补胃窦汤。

3.中气下陷证:脘痛有重坠感,饥则嘈杂,得食痛增,形体羸弱,气短懒言喜卧,或自汗,脱肛,舌淡质嫩,脉虚。治宜调补脾胃,升阳益气,用补中益气汤加枳壳、金樱子。

4.肝胃阴虚证:胃痛嘈杂如饥,按之稍舒,口干少津,大便干涩,舌瘦红,少苔,脉弦细。治宜养液柔肝,疏郁安胃,用一贯煎。若痛引背胁,头晕肢麻,肝血虚少,用调营敛肝饮。

5.阴虚夹湿证:胃脘痞疼,心胸烦闷,嘈杂似饥,食入不宽,嗳气困难,口干喜饮冷,每饮则胀,时唾粘涎,肢怠,便溏,尿短,舌红中剥,舌边苔薄腻,脉细。治宜甘润益胃,芳淡化湿,可用缓胃和中汤。

三、寒痛:气候骤寒,饮食生冷,积劳损阳,常致阴寒厥逆犯胃,发生胃寒痛。

1.外寒犯胃证:卒然胃痛,胀满拒按,喜热怕冷,呕恶清水,二便清利,畏寒肢冷,苔白,脉浮紧或沉弦。治宜温胃理气散寒,用厚朴温中汤。

2.肝脾寒厥证:脘腹剧痛,上下攻撑,不可触近,腹满呕吐,吞酸嘈杂,手足不温,舌淡,脉沉迟。治宜温中降逆止痛,用大建中汤、吴茱萸汤。


3.肾寒上攻证:胃脘冷痛不休,吐出宿谷不化,腰膝重疼,脐下动悸,神倦,肢厥面白,或冷汗淋漓,舌淡,脉沉伏。治宜温肾暖胃,逐寒蠲痛,用大乌头煎、小安肾丸。若积劳损阳,痛势绵绵者,用许学士香茸丸。

四、热痛:肝气郁结,郁久化火,或素嗜辛热,内热蕴积,常致胃热痛。

1.肝胃郁热证:胃痛时作,痛势急迫,脘部灼热感,喜冷怕热,心烦易怒,泛酸嘈杂,嗳气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肝解郁,和胃理气,用化肝煎合左金丸。


2.胆火犯胃证:胃脘冲心而痛,痛极而吐苦水,不能饮食,胸中烦闷,口干口苦,头昏重,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清胆泄火,安胃止痛,用金铃子散、清热利气汤[7]。若食入闷胀,吞酸嗳气,湿盛火郁,用加减香砂达郁汤[8]。


3.郁火伤津证:脘痛日久,牵引背胁,呕逆不食,口渴唇燥,神悴肌瘦,大便结,尿短黄,舌苔干剥,脉细数。治宜疏肝解郁,养津止痛,用朱氏家传地丁散。

五、饮痛: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或里阳素虚,阴浊壅聚于胃,则致胃痛。

1.饮浊停积证:胃脘闷胀痞痛,呕涎嗳气后较缓,叩之有振水音,口淡不渴,纳少便溏,或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腹中漉漉有声,舌胖苔滑,脉沉弦。治宜化饮和胃,用苓桂术甘汤、二陈汤。

2.寒饮壅痹证:胸脘逆满,痛彻背胁,呕吐冷涎,短气唇青,形寒肢冷,脉微。治宜通阳化饮散结,用枳实薤白桂枝汤。

六、瘀痛:气为血帅,气滞血瘀。七情不调,气血愆和,或食郁气结,久痛入络,以及跌仆损伤,瘀阻中脘,皆致胃瘀痛。

1.血郁气滞证:脘痛如锥刺,或引胸胁,夜间痛甚,嗳气膨胀,不思饮食,舌质紫暗,脉弦细。治宜活血理气,用丹参饮。

2.寒瘀内阻证:胃脘掣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拒按,呕恶不食,受寒加剧,或饮水作呃,或吐血紫暗,大便色黑,舌质紫晦有淤斑,脉沉涩。治宜活血祛淤,温胃散寒,用手拈散、温胃舒肝煎。

3.瘀热内结证:胃脘灼热刺痛,固定不移,常伴呕血,黑便,心烦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脉弦涩而数,舌紫红而润。治宜活血化淤,清热止痛,用归芍调肝汤加藕节、海蛤壳、茜草。

七、食痛:暴饮暴食,或过食生冷油腻停滞不化,胃失和降则痛。

脘痛胀满,得吐轻减,食入更甚,嗳腐恶食,大便不爽、苔厚,脉滑实。治以消食导滞,理气和胃,用香砂枳术丸。若脘痛有年,时发时止,或重或轻,痞闷拒按,痰气食交阻者,用沉香交泰丸。

八、虫痛:脘腹疼痛,发有休止,作时痛剧,攻冲上下,嘈杂呕恶,痛止后如常人。平时面色萎黄,或见白斑,舌有花点。治宜安蛔驱蛔。证属热者,用大剂乌梅苦楝合剂;寒热错杂者,用乌梅丸。


总之,胃脘痛多呈慢性过程,故治疗上咸宜疏通和养,而忌孟浪攻补。唯暴痛邪实,或久病邪深,又非重剂荡祛不可。文中所举方剂,笔者屡用达验,倘能辨证准确,灵活投治,每能克奏良效。

(未完,请继续往下看)

100

主题

99

回帖

56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64
 楼主| 发表于 2016-5-4 16: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附方

⑴肝胃二气丹:代赭石、石决明、瓦椤子、路路通、新绛、乌药、黄连、附子、吴茱萸、延胡、佛手、五灵脂、蒲公英、当归、木香、香附、麝香、砂仁、丁香、沉香、玫瑰花、甘草、葱须、冰糖。(《重订通俗伤寒论》)
⑵缓肝理脾汤:当归、白芍、吴茱萸、党参、白术、茯苓、炮姜、砂仁、苏子、海螵蛸、甘草。(自拟)
⑶绿萼梅花丸:绿萼梅、丹皮、党参、茯苓、益智仁、香附、砂仁、桔梗、远志、淮山、黄芪、甘松、莪术、甘草。(《重订通俗伤寒论》)
⑷清补胃窦汤:蒲公英、党参、甘松、白芍、山楂、竹茹、甘草。(自拟)
⑸调营敛肝饮:阿胶、白芍、当归、川芎、枣仁、杞子、五味子、陈皮、茯苓、木香、生姜、大枣。(《医醇誊义》)
⑹缓胃和中汤:芦根、石斛、白芍、佛手、砂仁、甘草。(自拟)
⑺清热利气汤:银花、黄芩、山栀、郁金、瓜蒌、竹茹、木通。(自拟)
⑻加减香砂达郁汤:香附、砂仁、郁金、山栀、青黛、赤茯苓、山楂、神曲、滑石。(《重订通俗伤寒论》)
⑼朱氏家传地丁散:鲜生地、公丁香、麦冬、白术、陈皮、厚朴、黄连、乌梅、党参、五味子、甘草。(《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
⑽温胃舒肝煎:姜黄、香附、甘草、九香虫、当归、白芍、瓦椤子。
⑾归芍调肝汤:银花、红花、当归、白芍、青木香、川断。(《重订通俗伤寒论》)
⑿沉香交泰丸:沉香、木香、青皮、陈皮、枳壳、厚朴、白术、茯苓、当归、吴茱萸、泽泻、大黄。(《金匮翼》)
⒀乌梅苦楝合剂:乌梅、苦楝皮、川椒、半夏、大黄。(自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4 07:13 , Processed in 0.488160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