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42|回复: 1

经筋疗法治疗颈椎病

[复制链接]

86

主题

84

回帖

480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80
发表于 2016-6-2 16: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二经筋的循行具有交合结聚的特点,其病候表现为“其病当所过者肢痛及转筋”。由于手足三阳经筋的循行均经过颈部,其对于颈椎有着很好的稳定性作用,如果受损可直接或间接导致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手足三阳经筋的结聚、“会于节”的地方常常是颈椎容易出现疼痛、病变的地方。经筋理论对颈椎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经筋病治疗法则“以痛为腧”可以指导颈椎病的治疗。
      针灸对颈椎病的治疗疗效是肯定的,不过治疗效果的差异却一直困扰医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言“治病必求于本”,确立疾病的病因,是临床上治疗疾病的首要且必备的步骤。近年来,现代医学在探寻颈椎病的病因时,除常见病因外,对颈肌的重视及对颈椎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为颈椎病的病因学研究开辟了新思路。而这两方面恰恰与中医学的经筋理论密切相关。张介宾指出:“十二经脉之外而复有经筋者,何也?盖经脉营行表里,故出入脏腑,以次相传;经筋联缀百骸,故维络周身,各有定位”说明经筋与肌肉骨骼的关系极为密切,是与经络相关联的筋肉的功能联系体现。为能在临床中很好的应用经筋理论指导颈椎病的治疗,现就经筋与颈椎病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十二经筋的特点
循行特点
       十二经筋的循行分布路线以经脉为纲纪,与同名经脉的体表循行分布基本一致,但方向相反。循行不完全受经脉约制,虽循行于四肢体表、胸廓、腹腔,但却不入脏腑。并且,在体表,部分经筋超出或不及同名经脉循行范围。如足太阳之筋“别入结于舌本”,“结于肩”,“上结于完骨”;手阳明“绕肩胛,挟脊”等均超出了经脉体表循行范围,增加了经络的治疗范围。
交合结聚特点
       经筋间没有表里流注关系,但却有交合联系:十二经筋间通过循行过程中的相交、相合从而加强经筋间的联系。如足阳明之筋“合少阳”、“上合于太阳”;手少阳之筋“合手太阳”。且多条经筋常结聚于同一部位。如足三阳、手阳明之筋皆结于顺(面颧部);手三阳之筋结于角(侧头部)。手六经之筋均结于腕、肘、肩等部位。经筋的结、聚、交、合是经筋之间的重要联系方式,亦是经筋问题容易汇聚的地方。
病候特点
      十二经筋联缀百骸,维络周身,各有定位,由于受寒、热、风、湿等邪气的侵袭以及跌打损伤等原因,十二经筋病候多表现为该经筋循行所过之处的筋肉或与动作有关的疾患,以运动障碍和疼痛为主,如弛纵、挛急、掣痛、转筋及肩不举之类的关节活动不利以及肢体偏废不用等。
颈椎病与经筋的关系
经筋对颈椎的稳定性作用
    《说文解字》说:“筋,肉之力也;键,筋之本,附着于骨。”经筋包括现代医学中的骨骼肌及由肌肉周围的结缔组织分化形成的腱鞘、韧带、筋膜等附属组织,在颈部走行相当于颈伸肌群、前屈肌群、颈侧肌群、韧带及筋膜等所分布的部位。经筋对于颈椎的稳定性和活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常人体颈椎稳定性由内源性与外源性两大部分组成。经筋力学特性的改变可影响颈椎外源性稳定。颈肌是颈部经筋内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颈肌的力学参数发生变化,与经筋病变的传统认识是相吻合的。在对颈椎内源性稳定的影响方面,一方面,经筋通过对骨骼的约束和联缀,使整个躯体得以保持一定的形态和位置。经筋具有结聚功能,且“诸筋者,皆属于节”,说明经筋可以约束关节的运动稳定状态。另一方面,经筋病变可通过影响颈椎的外源性稳定,进而影响到内源性。由此,经筋的失常可导致颈椎内外部的动静力失衡,引发颈椎病的产生。
经筋的损伤与颈椎病的发病
       颈部经筋是颈椎稳定的基础。颈部经筋的损伤导致颈部肌肉力学性能降低,从而破坏颈椎外源性的稳定,并影响颈椎关节的正常位置,进一步加重颈椎的椎间盘及骨关节的退变,影响颈椎的内源性稳定。
      维持颈椎动力平衡的经筋是保持颈椎姿势、曲度的必需条件。当颈椎相关经筋受到损伤时,会出现弛纵、挛急、掣痛、转筋、强直等异常表现,一方面导致颈型颈椎病的发生;另一方面,失调的经筋进一步影响了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导致颈椎的内源性失稳,加重颈椎的退行性改变并加剧了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正如《灵枢·经筋》中所言,“手太阳之筋病……绕肩脚引颈而病”。从经筋理论出发,颈部经筋的损伤是造成颈椎病的主要原因,但也不可忽视与颈部经筋相连的四肢远端的筋伤亦可引起颈椎病的发生。
与颈椎相关的经筋及病候
       十二经筋病候主要可以概括为:“其病当所过者肢痛及转筋”。手三阳经筋从手走头,其所循行之过,正为颈椎病的病变所涉及之处。足三阳经筋的循行路线较长,但都经过颈部,而且足太阳经筋更是超过其经脉的循行范围,“从腋后外廉结于肩骼”。手足三阳经筋共同联系颈部骨骼,维络周围组织结构。保持颈部的正常功能活动,当其出现病变时,就会造成颈部的不适,并可在经筋循行路线上寻找到压痛点、筋结。
      经筋的损伤在颈椎病中多表现为“筋急”,像足太阳之筋的“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不可左右摇”、足少阳之筋的“小指次指支转筋,……上引缺盆、膺乳、颈维筋急。”、手太阳之筋的“颈筋急,则为筋疹颈肿,寒热在颈者”、手少阳之筋的“支转筋”以及手阳明之筋的“支痛及转筋,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也有以疼痛为主的损伤表现,像手太阳之筋“其病小指支肘内锐骨后廉痛,循臂阴,入腋下,腋下痛,腋后廉痛,绕肩胛引颈而痛,应耳中鸣痛引领”等。


86

主题

84

回帖

480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80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16: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痛为腧与颈椎病的治疗
     《灵枢·经筋》篇论述经筋病的治疗时,反复提及“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言“以痛为腧”是经筋病的重要治疗取穴原则。杨上善进一步阐述道:“输,谓孔穴也,言筋但从筋所痛之处,即为孔穴,不必要须依诸愉也。以筋为阴阳气之所资,中无有空,不得通于阴阳之气上下往来,然邪之入胺袭筋为病,不能移输,遂以病居痛处为输”经筋没有阴阳表里及交接流注,不能像经脉那样循环无端,运行气血。若“邪之入胺”则“因结致病”,筋之所伤,则气血奎滞,不通则痛。其病位较固定,不像经脉病变时会发生传变,因而在病变局部治疗即可取得较好疗效。《灵枢·卫气失常》曰:“筋部无阴无阳,无左无右,候病所在。”临床治疗经筋病时,应遵循“以痛为输”取穴原则。当然,病变局部的痛愉穴是临床最常使用的穴位,但不能忽视病变经筋经线远端的痛点的查找,治筋当治整条筋,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治疗经筋病,调整人体整体的阴阳平衡。
      综上,颈椎病的病因、表现等与经筋理论密切相关,可以用经筋理论为指导,为颈椎病的治疗开辟新思路。具体而言,可按照《灵枢·经筋》提出的“以痛为愉'}诊治法则,《灵枢·卫气失常》言“候痛所在”的治疗步骤,以及《灵枢·背俞》谈及“应在中而解”的治疗检查经验和《灵枢·卫气》指出的“必先按而在久应于手”查找病灶之法。总之,寻找压痛点是治疗颈椎病必不可少的步骤,并且现代医学己证实压痛点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以压痛点为治疗重点的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己取得较好的效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3 18:03 , Processed in 0.137690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