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春暖花开 于 2016-6-13 16:43 编辑
病例来自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及康复医学科门诊,共31例,均经CT或MRI影象学资料确诊。该组病例中脑梗塞22例,脑出血9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7例:年龄45岁以下11例,45-80岁18例,80岁以上2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4个月。 治疗方法:采用30号1.5寸不锈钢毫针,针体要直。病人体位不限,取双上肢1区(小指侧的尺骨缘前方,用拇指端按压的最凹陷处),避开血管、疤痕等,选好进针点,常规消毒针体与皮肤。用三指持针柄,毫针针体与皮肤呈30°夹角快速刺入皮下,针尖朝上,入皮后放平针体,针尖挑起皮肤处约半粒大米大小为宜,贴近皮肤表面,针体沿皮下浅层,循直线前引1-1.5寸左右,以针下松软感为正确。此时应以患者未出现无任何不适反应为度。如有阻力或出现酸、麻、胀、痛等不适,则应适当退至皮下更表浅处,轻挑浅刺,再次进入。如若进针过浅,则病人感痛无法推进,应微调后进针如上。进针完毕,放开持针手指,针应自然垂倒并贴近皮肤。行腕踝针时不做提插捻转,刚开始进针时,局部可稍感疼痛,待刺入后,应立即消失.如选择进针点正确,有患者当时即停止流涎,并感口唇微干。如症状较重者,可行留针(一般为半小时,据病情可适当延长时间),用胶布固定于患者腕部,以活动腕部无不适方可。一般治疗隔日1次,急性病亦可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治疗标准:流涎评分标准(采用人民医院康复中心修改的Frenchey构音障碍评定法):0分二正常,没有流涎(a级)1分=轻度增多,当喝水时轻微流涎。可出现夜间流涎(b级):2分=中度增多,轻微流涎,出现在倾身向前或精力不集中时,略能控制(c级);3分=明显增多,有流涎,在静止状态下比较明显,但不连续(d级);4分=明显增多。常用纸或手帕揩拭,连续不断地流涎,不能控制(e级)。 疗效判定:治愈:流涎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流涎明显减少,偶于精力不集中时仍可出现流涎;无效:仍有流涎,且与治疗前无变化。 31例患者中b级7例,c级16例,d级5例,e级3例。治疗后效果明显改善,转为a级8例,b级6例,c级13例,d级3例,仅1例无效,仍为e级.总有效率为9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