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15|回复: 1

经筋疗法的起源与应用

[复制链接]

117

主题

133

回帖

67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77
发表于 2016-6-14 16: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康复交流 于 2016-6-14 16:49 编辑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内、关节,即指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筋肉部分,其分布范围与十二经脉大体一致。《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筋者皆属于节。”《说文解字》中说:“筋,肉之力也;触,筋之本,附着于骨。’经筋起着约束骨骼、活动关节、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及维持正常的体位姿势的作用。“经筋“一词最早见于《灵枢·经筋第十三》篇的章节中,其中阐述了十二经筋的走行,经筋病候以及治法。如:“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后,行寸口外侧··…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痛,其成息责,胁急吐血。”晋。皇甫谧以《灵枢·经筋》为蓝本,在其所著的《针灸甲乙经》刘翻“经筋”全面的论述。汉·张仲景在其《金匮要略》中提及“病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刺踹入二寸,此太阳经伤也”,“转筋之为病,其入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鸡屎白散主之.”隋.巢元方在其《诸病源侯论》中记载有“伤绝经筋,荣卫不得循行”。唐·王在其《外台秘要》说:“脚转筋·····浑身转筋(热浴治之)。肠转筋“····灸脐上一寸四壮。转筋胫骨痛,转筋十指筋挛不得屈伸··灸法。”宋·赵的《圣济总录》及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中都谈及经筋病症。到明代,张景岳在其《类经》中提及“十二经筋痹刺”,李中梓在其《病机沙篆》中有“经筋所过,皆能为痛’,的记载。至清。胡廷光的《伤科汇纂》有“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的描述.

       经筋刺法概念

         经筋刺法广义上指的是所有沿经筋走行施行针刺的方法,狭义上指的是根据《灵枢.经筋》篇所提出“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的经筋治疗理论,应用围刺、透刺、排刺等针刺方法。经筋刺法最早见于《灵枢》,如《灵枢·官针》篇指出“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又说‘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

        经筋的主要病候可以概括为:“其病当所过者肢痛及转筋”或‘其病当所过者肢痛转筋”,现今临床多强调经络、脏腑发病,而“经筋发病”范围往往不被重视,临床很多疾病均可以隶属于经筋发病”范围之内。比如:周围性面瘫、面肌痉挛、软组织损伤、肌肉萎缩、肌肉瘫痪等,这些疾病以经络脏腑辨证治疗,疗程长、疗效差,而应用经筋刺法可以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经筋刺法临床应用

       面瘫   面部属手足三阳经筋特别是阳明经筋散布结聚之处,经筋循行表浅。王舒等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根据经筋理论,以阳白四透、地仓与颊车之间阳明经筋排刺、颧髎、太阳透地仓。闭目露睛加四白两透及睛明;口歪甚者加下关:面瘫初起加风池、翳风及健侧合谷,愈显率达92. 00%,对于病程30天内的轻、中度面神经病损患者,愈显率达95. 00%。治疗后患者面部穴位微循环血量明显提高,患者的肌电图变化显示,患者相关募集电位数增加、运动单元电位电压增高,治疗后更为明显,能较好地促进瘫痪面肌肌力恢复。庞素芳治疗本病时以阳白四透、地仓与颊车之间阳明经筋排刺、颧髎、太阳透地仓。闭目露睛加四白两透及睛明;口歪甚者加下关;面瘫初起加风池、翳风及健侧合谷,此外在起针后,于阳白、下关、地仓等穴辅以闪罐,达到祛外邪、调气血、通经筋的目的。王霭平采用局部选穴加以远端取穴的方法,于所选穴位行平刺透穴的方法,起针后于面部、颈部及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第一侧线配合拔罐法收到了比较满意的疗效。刘德昌认为面瘫是面部经筋受累的疾患,特别是对于顽固性面瘫的治疗,以经筋理论辨证施治,能收到较好的疗效。李江舟等认为面瘫是由于机体正气不足,外邪侵袭面部筋脉,致肌肉纵缓不收,经络阻滞,筋脉失养,以经筋理论辨证施治,能收到较好的疗效。秦保和以理筋手法辅以针刺,亦能收到满意疗效。

      肢体痉挛状态     中风后残疾的主要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早期的弛缓性瘫. 2-3周后进入痉挛状态,表现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异常运动模式,这种异常的运动模式妨碍胶体功能的进一步恢复。于学平等取患侧鱼际、大陵、通里、经渠、尺泽、曲泽行经筋刺法,得气后施捻转泻法,可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痉挛的效果,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状态取得满意疗效。于学平还通过观察病人治疗前后肌电F波的变化,认为经筋刺法降低了脊髓前角细胞的兴奋性,减弱牵张反射以缓解痉挛。岳增辉等以“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将《内经》中的关刺、恢刺、燔针劫刺结合形成经筋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状态,并运用现代康复医学有关痉挛状态的评定方法((Brunnstrom,Ashworth,SIAS)和等力测时法等进行了疗效对比观察,其治疗组采用经筋刺法,取穴根据“以痛为腧”的方法,对照组采用独取阳明法。结果表明:经筋刺法对肢体各关节活动肌肉(或肌群)痉挛状态的缓解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证实经筋刺法治疗肢体痉挛状态疗效确实。刘伍立认为肢体痉挛状态时应以协调肌张力平衡为重点,主张采用经筋刺法拮抗亢进肌群和促进弛缓肌群的运动。



117

主题

133

回帖

67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77
 楼主| 发表于 2016-6-14 16:48:21 | 显示全部楼层
       痹证  《素问.痹论篇》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证主要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灼热肿大等。《灵枢·经筋》篇提出:“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刘智斌依经筋理论,以火针治疗痛痹并检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表明从“筋”论治痛痹能有效缓解疼痛,其机理与改善血液循环相关。而有的学者认为按照“以痛为腧”的方法取穴,虽有一定疗效,但痛点往往不能反应病灶,提出“以灶为腧”的观点,发现能明显提高疗效。侯玉铎等以锋勾针于阿是穴进行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与传统循经取穴刺法比较。结果表明经筋刺法可使气血通畅,血流加快,局部痹阻通畅。使受侵害部位得以气血濡养,从而达到“脉道以通,血气乃行,’.“通则不痛”的效果。腰腿痛也是针灸临床常见的经筋病症,而腰椎间盘突出是引起腰痛的常见疾病,《内经》提出“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腰椎间盘内的髓核组织由于其生理上的特点,应属于经筋范畴,而附着于推间盘的韧带、肌肉组织更是在经筋范畴之内。韦英才等应用经筋刺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表明疗效比常规针刺好,而治疗腰椎骨质增生时。韦英才认为经筋疗法(经筋手法十经筋针刺+拔罐)比传统的针刺更有效。此法治疗偏头痛时能起到松解经筋,消散‘筋结”的作用。黄锦军等采用经筋刺法治疗偏头痛,且与服用尼莫地平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经筋疗法的效果明显优于服用尼莫地平。韦英才等采用经筋刺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确切,方法简单实用。张必萌等运用经筋理论中的齐刺法治疗网球肘,于肱骨外上髁附近或者肱桡关节后方处找到压痛点,直刺1针,并于其旁2cm处各斜刺1针,其治疗结果与单纯服用美洛昔康进行比较,表明经筋刺法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因此,有学者认为应用经筋理论止痛的机理是在‘筋结”点进行治疗可以起到舒筋活络、活血化瘀宣通气血以达到止痛的效果。

      其他应用   经筋刺法除应用于上述病种外,临床还应用于其他多种病种。如:遗尿,中医多认为遗尿的发病机制是肾气不足,下元不能固摄,膀胱约束无权而发。杨丽美应用经筋刺法以提高患者的小便自控能力。又如重症肌无力,根据其症状一般归刀‘痿症”,但周俊亮认为本病亦属于经筋病范畴,可从经筋论治。另外有学者将经筋理论应用于皮痛证及肋端综合征。昊焕等从经筋的循行分布特点出发,分析经筋与神经、神经与麻醉、针刺与麻醉的关系,井从以往针刺麻醉文献资料统计结果来佐证其临床实践应用价值,论证经筋理论在针刺麻醉中的关键作用和如何从经筋理论阐释针刺麻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2-12 05:12 , Processed in 0.130329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