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45|回复: 0

腕踝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

[复制链接]

87

主题

81

回帖

473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73
发表于 2016-6-18 16: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非传染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丹”,以丘疹水疱和神经痛为主要特点,皮疹1-2周即可消退,但疼痛常持续较长时间,尤其是免疫力低下及中老年人;由于疼痛的剧烈性及顽固性常出现失眠、焦虑甚至自杀倾向,对患者生理及心理造成影响。因此如何即时减轻疼痛及避免后遗神经痛至关重要。
    腕踝针属于一种特殊针刺疗法,是20世纪70年代第二军医大学张心曙教授发现并应用于临床。针刺部位限于腕、踝部,采用皮下浅刺法,对各系统痛证效果显著。近年王斌、田晓莹、徐莉等多人进一步证实腕踝针在各类疼痛性疾病中具有较好的比痛作用,本文针对腕踝针治疗带状疱疹镇痛机理进行了初步探析。
现代医学关于腕踝针治疗带状疱疹的镇痛机理探讨
    带状疱疹疼痛产生主要由于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的病毒被激活后使受侵的神经节发炎、坏死。其疼痛机制可能包括以下因素:①伤害感受器过度兴奋;②受损神经异位电活动;③痛觉传导离子通道和受体异常;④中枢神经系统重构等。腕踝针则可对上述机制产生作用。
作用于神经中枢系统
    张心曙教授认为腕踝针通过针刺,刺激传导引起皮下神经末稍兴奋,改善病灶处血液循环,使局部症状缓解或消除。张庆光指出皮肤疼痛与神经系统同归属外胚层,与胚胎发生学观点有着紧密的联系。贯平等认为针刺腕踝部不仅可抑制大脑皮层、提高痛阈,且可反射性地调节相对应部位的血管、淋巴、神经和肌肉机能,而起到快速镇痛的目的。符仲华指出腕踝针临床疗效的获得主要是神经调节而不是体液调节结果,并趋向低级中枢,从而使疼痛起到即刻镇痛的效果。
提高痛阈
通过提高5-羟色胺及β-内啡肽发挥作用。周友龙等通过动物实验,证实踝三针可提高脑内5-羟色胺含量,提高痛阈。胡侠等发现治疗后体内β-内啡肤明显升高,而体内SP(substancesP)明显下降,可知腕踝针能启动内源性痛觉调节机制,引起体内β-内啡肽的释放及SP的抑制,从而发挥镇痛作用。
改变局部离子通导率
有研究表明带状疱疹神经痛与介质分子导致病变离子通道变化、受体的重新分布、上调等相关。目前研究已初步证实离子通道与受体的表达在镇痛机制中发挥主要的调控作用。杜氏等通过对青龙衣镇痛机制的研究提出了钾、钙离子的变化是镇痛机制的一方面。针刺后加快离子通道的变化,迅速改善了病灶组织的缺血状况,达到了明显比痛效应。
生物力学原理
腕踝针进针部位在皮下真皮的疏松结缔组织层,针体埋在组织间隙中,不仅对周围的组织液产生影响,且对局部的皮下毛细血管产生一系列变化。针体刺入皮下后对周围组织的微小扰动,对周围的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发生应力的变化,这种应力的变化形成的弹性波(化学波)沿着血管交感神经敏感线达到病灶处。生物组织不是弹性体,应变的时间段影响着应力,加载和卸载时的应力有一定的区别。在一次大扰动后需要一个调整时期,物理性能才能稳定,这几乎是所有组织的共性。在低应力范围内所有的组织都有滞后、松弛和蠕变现象。胡侠认为腕踝针刺入皮下时,用冲击波所具有的瞬间压缩膨胀产生的力学刺激,使病灶周围的渗透率增高,改善了病灶组织的供血状况,达到明显比痛效应。
低级中枢神经调节
由于腕踝针进针后即刻疼痛就会减轻甚至消失,张亚军认为这种皮下刺激的治疗方法不但可能与低级中枢神经调节有关,也与脊髓节段分布有关,但根据其下针即效、针后易复发、留针可提高和延长疗效的情况来看,也不能排除体液因素产生镇痛物质和消炎物质。
中医理论探析
十二皮部、十四正经及脏腑气血学说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情志内伤,肝郁气滞;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或感染毒邪,外溢肌肤发而为病。而发年老体虚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盛,气血凝滞,以致疼痛剧烈,病程迁延。腕踝针应用此疾,发现与十二皮部、十四正经及脏腑气血学说密切相关。
严氏、黄运拼发现腕踝针分区与十二皮部的分部基本一致,而皮部与经络、内脏又有密切关系。根据带状疱疹的发病部位,针刺点则不同。腕一:进针点通里,与手少阴经、任督二脉分布相关。腕二:进针点内关,与手厥阴、足阳明经分布部位相关。腕三:进针点列缺,与手太阴、足厥阴、手太阳经分布部位相关。腕四:进针点偏历,与手阳明、足少阳、手少阳、手太阳经分布部位相关。腕五:进针点外关,与手少阳、足太阳经分布部位相关。腕六:进针点支正,与手太阳、足太阳经、督脉分布部位相关。踝一:进针点大钟,与足少阴、足少阴经、任脉分布相关。踝二:进针点三阴交,与足太阴、足厥阴、足阳明经分布有关。踝三:进针点一般为内踝以上3寸胫骨内侧前缘处,与足厥阴、足太阴、足厥阴经分布部位相关。踝四:进针点光明,与足阳明、足少阳经分布部位相关。踝五:进针点绝骨,与足少阳、足太阳经分布相关。踝六:进针点附阳,与足太阳经、督脉分布相关。
根据“久痛入络”的理论,胡侠认为腕踝针属远道取穴的轻浅刺法可振奋皮部及络脉经气,推动气血运行,疏通气机,调整相应经络和脏腑功能,促使气血运行、引邪外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18 23:30 , Processed in 0.163744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