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61|回复: 1

长圆针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

[复制链接]

80

主题

82

回帖

45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56
发表于 2016-6-22 16: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医海拾贝 于 2016-6-22 16:40 编辑

      臀上皮神经损伤是腰部病变中的常见病,临床表现为患侧腰臀部疼痛,呈刺痛、撕裂样疼痛,大腿后侧膝以上部位可有牵扯痛,但不过膝。急性期疼痛较剧烈,弯腰受限,起坐困难,由坐位改站位时需攀扶他人或物体,病人常诉疼痛部位较深,区域模糊,没有明显的分布界限。检查时可在髂嵴中点直下3-4cm处触及“条索样”硬物,压痛明显,有麻胀感。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不出现神经根性症状。目前治疗主要有针灸、推拿、手法、药物等,都不能彻底解决病人的痛苦。
       诊断标准:据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有腰臀部闪挫扭伤史或慢性劳损史。
       2多发生于中年以上患者。
       3一侧腰臀部刺痛或酸痛,急性扭伤疼痛较剧,可有下肢牵扯样痛,但多不过膝,弯腰明显受限,在骼峭最高点内侧2}3厘米处(即臀部外上象中点)压痛明显,局部可触到条索样硬结。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排除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③受试者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对研究意义有正确认识,对研究人员的观察和评价有良好依从性;⑧病程在2个月以上。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患者;②未按规定治疗,无法确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定者;⑧正在接受其他相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效应指标观测者;④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疾病者;⑧年龄大于75岁及小于18岁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总例数480例,男276例,女204.单侧326例,双侧154例。最大年龄67岁,最小年龄39岁,平均年龄65. 2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30年,平均9. 22年。
       治疗方法:针具一长圆针:据以上经文的描述,参考员针和出土金针,研制现在的“长圆针”。其用材为1铬18镍9钛不锈钢,其针长2. 5-4. 5公分,直径1. 2-1. 8毫米,针末为斜行、剑形或平刃三种类型,刃长1. 4-2. 0毫米,对刃的要求:锋而不利,圆而不钝(以适应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结筋病灶点的应用),针柄长4. 0公分,直径5. 0毫米,以利持握。
       筋结点:取结筋病灶点:根据经筋自四肢末端向心性循行分布的规律,足三阳、三阴经筋均在腰、臀、膝等处结聚的特点。分别沿各经筋循行寻找受损的筋结点即结筋病灶点,每次取1-5点。居髎次、腰宜次、髀枢、中空次、健跨次、环跳次。
       :xx次”是己规范定位的结筋病灶点。结筋病灶点常在脑穴旁的肌肉韧带抵止点处,其在筋骨之上有痛性条索,有别于腧穴,故以邻近腧穴名加次而命名。针法一解结法:以解结法,即改进的《灵枢·官针》中的关刺、恢刺、短刺法进行操作。
       常规消毒皮肤,用长圆针刺入皮肤(为减轻进针和操作时可能的疼痛,可先在进针点注入0.5%利多卡因0. 1毫升,结筋病灶点处1-2毫升)。
       关刺法:直刺至结筋病灶点表层,左右刮拨,以解除表层粘连。
       恢刺法:直刺肌健旁侧结筋病灶点粘连组织中,直至深面,再用针尖向上举针,挑拨结筋病灶点周边粘连,以松解减压。
       短刺法:对有骨膜下出血和渗出的患者,直刺结筋病灶点深层,做摩骨样切割,使近骨膜横络松解减压),松解横络,解除经脉卡压。
       术后用无菌干棉球在手术部位按压2分钟,并用无菌纱布敷盖保护两天。二次为一个疗程,间隔6天,不愈者可重复治疗。
观察指标与方法疗效标准:据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治愈:腰臀痛消失,功能恢复,无反复发作。
      2好转:腰臀痛减轻,劳累或弯腰臀部仍牵拉痛。
      3未愈:腰臀部疼痛无明显缓解
      治愈428例,占89. 17%:有效27例,占5. 62%;总有效率94. 9%:无效25例,占5. 21%。病程达68个月后随访150:治愈者 115例,无复发者,有效者35例,继续好转至痊愈者32例,尚有疼痛者3例,但无加重者。
       典型病例
       王某  男54岁   初诊时间2005. 12. 14
  主诉:腰腿疼痛二年余,疼痛向下肢放散,经多种方法治疗均不见效,故来我院。检查:腰部板直,活动范围尚可,但前屈50度后,疼痛加重并向下肢放散。沿足太阳、少阳经筋触诊,可触及多个结筋病灶点。诊断:足太阳、少阳经筋型腰腿痹证。取足太阳、少阳经筋结筋病灶点腰宜次、健跨次、髀枢、中空次,以长圆针恢刺解结。一周后复诊,称:腰痛明显减轻,但尚有疼痛。再检取结筋病灶点环跳次、居髎次、健胯次、秩边次,以长圆针恢刺解结。一周后复诊,称:腰痛消失,一年后随访,未在出现疼痛。
      张某   男40岁   初诊时间2006. 11. 10
      主诉:右侧腰臀部痛五年余,持续闷胀酸楚,疼痛时轻时重,因腰臀部疼痛不适感而影响睡眠。检查:腰前屈70度、后伸10度,侧屈、侧旋尚可,沿足少阳经筋触诊可触及多个结筋病灶点。诊断:足少阳经筋腰骶部痹证。取足少阳经筋结筋病灶点腰宜次、居髎次,以长圆针恢刺解结。二年后随访,称:自一次治疗后,腰部疼痛即解除,至今己三年,再未复发过。
       臀上皮神经损伤多发于体力劳动者,与姿势及劳累有密切关系,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学习,在诊断、治疗方面应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严格区别。否则,不仅欲速不达,而且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治疗痛苦和经济负担。若患者同时合并某种经筋损伤时,常加重病痛,此时,应从经筋辨证论治角度着手治疗。传统中医强调脏腑经络辨证,重视寒热虚实,治疗上以补益肝肾和散风、驱寒、利湿为主,不是从根本上解除“横络卡压”的致痛原因,遂形成“顽痹”“痼痹”。


80

主题

82

回帖

45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6-22 16: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通过对《内经》等古经典的认真分析,并充分运用现代解剖理论、生物力学原理,经大量临床实证,总结形成了经筋治疗理论。我们认为,痹痛,尤其是长期的顽痹,是由于中老年人长期反复的劳损和修复所形成的“横络”《灵枢.刺节真邪》器质性阻碍经脉气血运行,使其出现不可逆的津液“涩渗”(《灵枢百病始生》)、“聚沫”(《灵枢周痹》)而造成的。从西医角度解释,疼痛是由于肢体受力点的长期劳损,反复修复而形成粘连瘫痕即“横络”,作为机械因素卡压使气血运行受阻,致痛物质析出,浸润局部痛敏组织而产生的。西医所称的“臀上皮神经损伤”多系经筋反复损伤和修复钙化而形成。其基本病理是关节周围相关经筋(肌肉、韧带及其附属组织)的劳损。经筋痛点的位置往往出现在肌肉韧带起止部的保护性附属组织上。
      在经筋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应用《内经》“长圆针”,采用《内经》解结针法:1.分离结筋病灶点表层粘连;2.或分离结筋病灶点周围横络;3.或对骨膜下积血、积液进行近骨膜处“横络”切开减压处理。由此分离由经筋辨证所检出的结筋病灶点(横络),解除其对经脉的卡压,减少或消除因卡压后而引出的津液涩渗反应,从而解除痹痛,使绝大部分痹痛病人疗效明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19 01:28 , Processed in 1.183720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