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选病例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在58-75岁,病程1一15年。符合以下诊断标准:符合文献诊断标准。本次所选病例均表现有夜尿次数增多及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轻者排尿踌躇、断续,尿后滴沥,重者尿储留。B超检查提示有良性前列腺增生改变。 治疗方法:针灸组:常规消毒,采用0.35mm x 40mm毫针。先取仰卧位,针刺石门、中极穴,不宜深刺,得气为度,留针20分钟,同时用清艾条加灸各穴,以皮肤微红为度,避免灼伤;再取俯卧位,针刺肾俞、委阳、委中穴,得气后留针ZO分钟,同时加灸,方法同前。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5次后休息2天,行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疗效标准:显效: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且B超复查前列腺缩小;有效:症状减轻或B超复查前列腺稍有缩小;无效:症状无改变或加重且B超复查前列腺无变化或增大。 经治疗,36例患者中,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3.3%。 从事临床工作多年来,常见于老年男性因前列腺增生排尿困难而苦恼,曾发现有一位老人长期按压小腹部石门穴以解除排尿困难,屡屡见效,从而深受启发。 本病祖国医学属“淋证”、“窿闭”范畴。《素问·灵秘典论篇》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又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阐明了本病的病位在膀胱,膀胱和三焦的气化不利,导致了本病的发生。治疗选石门、中极,分别为三焦、膀胱的募穴,委中、委阳,分别为三焦、膀胱的下合穴,以通调水道,化气行水。《难经·六十七难》说:“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素问·咳论》说:“治藏者治其俞,治府者治其合”,说明募穴、下合穴是治疗六腑病证的主要穴位。本病仅见于老年人,说明与年老肾衰有密切的关系。肾与膀胱一脏一腑,互为表里,其气相互贯通,肾气虚衰,则膀胱气化无力。肾为五脏之一,经云背俞穴是治疗五脏之要穴,故选肾之背俞穴肾俞,以补肾培元,鼓舞膀胱气化。针刺同时加艾灸,以理气血,温经络,增强诸穴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