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08|回复: 1

眼针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复制链接]

119

主题

121

回帖

669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69
发表于 2016-6-30 16: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医行天下 于 2016-6-30 16:50 编辑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以腹痛/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改变的生物学标志。属中医“泄泻”“腹痛”“便秘”等范畴。致病原因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及脏腑虚弱等。目前临床分为三型,即:腹泻型、便秘型、腹泻和便秘交替型,但以腹泻型较为常见。脾胃素虚,久病气虚或外邪迁延日久,脾胃受纳、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清浊不分而下;情致不调,肝失疏泄,横逆乘脾,运化失常,而成泄泻;肾阳亏虚,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腐熟水谷,而致下泄。中医辨证主要以肝气郁滞、脾胃虚弱、肾阳亏虚为主。肝郁气滞:平时脾胃素虚,复因情致影响,忧思恼怒,精神紧张,以致肝气郁结,横逆乘脾,运化失常,而成泄泻。这正如《景岳全书,泄泻》篇曰:“凡遇怒气便做泄泻者,必先以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脾胃虚弱: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若因长期饮食失调,劳倦内伤,久病缠绵,均可导致脾胃虚弱,不能收纳水谷和运化精微,水谷停滞,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肾阳虚衰:久病之后损伤肾阳,或年老体衰,阳气不足,脾失温煦,运化失常,而致泄泻。《景岳全书·泄泻》篇指出:“肾为胃关,开窍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另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阴气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也。
       普通针灸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脑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本文所说的普通针灸即指除了耳针、头针、三棱针、电针等特殊针法的针灸施治手段。
       临床疗效   刘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3例,取穴中脘、内关、天枢、足三里、上巨墟等,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7.7% 。薛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1例,取穴足三里、上巨虚、下灸关元、神阙、中脘、命门、悬枢等,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一3个疗程,总有效率为87.1%。杨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8例,取穴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脾俞、章门、忿沟、太冲等,并隔姜灸天枢、关元、气海等,10次1个疗程,共2个疗程,总有效率81.6% 。石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8例,取穴足三里、三阴交、上巨虚等,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并隔姜灸神阙穴,10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8% 。黄氏等针灸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72例,根据不同证型取穴太冲、肝俞、期门、脾俞、胃俞、上巨虚、阴陵泉、曲池、肾俞、三阴交、大肠俞等,并配合灸法,10天1个疗程,共3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6.5% 。
       理论基础   普通针灸是以经络学说为其理论基础的。经络学说是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理论体系,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临床各科尤其是针灸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病根据辨证分型的不同,所取穴位主要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阴脾经为主,胃经以足三里为例: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下合穴,具有调理气血、疏通经络,增强或调节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改善消化不良症状的功能。同时,针刺足三里穴可提高痛阈,抑制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的痛觉传导,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为治疗腹痛之要穴;大肠经以上巨虚、天枢为例:上巨虚是大肠经的下合穴,调和肠胃是其特长,“合治内腑”,可清化肠道湿热,正如《素间·痹论》篇云:“主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飨泻”。天枢为大肠募穴,能够调理胃肠气机。脾经以三阴交为例: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对脾虚湿甚的肠鸣、泄泻效果显著。
       眼针
       眼针疗法为我院已故著名老中医、针灸学家彭静山教授受华佗观目“可验内之何脏腑受病”观点的启发,结合眼与经络的内在联系为理论基础,潜心研究而倡导的在眼眶周围针刺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微针疗法。彭老创立的这种微针疗法是在其六十余载的行医生涯中通过仔细研读大量中医古籍和不断的针灸临床总结,在有关眼与五脏六腑、十四经脉关系的基础理论和后汉名医华佗的“观眼识病”学术思想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临床疗效田维柱教授编著的《中华眼针》一书中关于泄泻的验案举例有3例,经针刺眼部的脾区、肝区、大肠区等,疗程均不超过1周,诸症消失,痊愈。而目前临床上鲜少有眼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报道。
       理论基础    眼针是以五轮八廓学说为其理论基础。五轮即瞳仁属肾,称为“水轮”;黑睛属肝,称为“风轮,’;两眦血络属心,称为“血轮”;白睛属肺,称为“气轮”;眼睑属脾,称为“肉轮”。五轮学说明确了眼局部与整体的协调功用。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对八廓做了较全面的论述,他说:“八廓应乎八卦,··一乾居西北,络通大肠之腑,脏属肺……坎正北方,络通膀胱之腑,脏属于肾……艮位东北,络通上焦之腑,脏配命门……震正东方,络通胆腑,脏属于肝……巽位东南,络通中焦之腑,脏属肝络……离正南方,络通小肠之腑,脏属于心……坤位西南,络通胃之腑,脏属于脾……兑正西方,络通下焦之腑,脏配肾络……”。彭静山教授经过反复的推敲、揣摩,并结合自己近万例临证观眼诊病的病例积累,提出了以八卦划区定穴的设想,在其编著的《眼针疗法》中他说八廓来源于八卦,并基于此将眼区分为八区十三穴。该设想不仅是对前人相关理论的系统总结,也为眼针理论的形成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9

主题

121

回帖

669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69
 楼主| 发表于 2016-6-30 16: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运用眼针还是普通针刺治疗,其理论基础都是秉承中医基础的理论思想。经络学说是普通针灸的理论基础。经络是人体通内达外的一个联络系统,在生理功能失调时,又是病邪传人的途径,针灸是在经络学说的指导下通过辨证归经,以确定疾病所在的经脉并加以施治的。而眼针是以五轮八廓学说为理论基础,五轮学说明确了眼与整体的关系,八廓学说明确了眼的八个方位与脏腑的关系,彭静山教授以五轮八廓学说为基础,将眼部进行分区,并配以相应的脏腑,根据中医辨证论治运用眼针进行治疗。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是眼针的起源,并在全国不断推广,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不断证实,疗效得到肯定。导师王健教授目前正在进行国家973眼针课题的研究,其中就包括眼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成果。眼针在临床被广泛应用,彭静山教授在其编著的《眼针疗法》一书中介绍过如中风偏瘫、急性腹痛、头痛、腰痛、哮喘、高血压、帕金森病、软组织损伤面神经麻痹等,其效果均十分显著。眼针疗法见效快,取穴少,辨证易掌握,安全方便,独具特色,在针灸临床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中医理论博大精深,普通针灸和眼针的理论基础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述的,两者都是中医临床上疗效显著且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3 19:25 , Processed in 0.119971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