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之涵 于 2016-7-1 16:36 编辑
全部病例来自本院门诊,确诊为单纯性肥胖症200例中:男45例,女155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13岁,平均年龄( 35. 5±10.33)岁;属于肥胖前期48例,轻度肥胖75例,重度肥胖77例。中医辨证分型属胃肠腑热型89例,脾虚湿盛型68例,脾肾阳虚型43例。符合以下诊断标准: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成人标准体重(吨)=(身高-100) x 0. 9或0. 85(女性)〕,同时体质指数符合2000年WHO制定的亚太成人体质指数〔BMI=体重(kB)/身高Z)(m2)。 BMI在23. 0一24. 9为肥胖前期,BMI在25. 0一29. 9为轻度肥胖,BMI 30. 3为重度肥胖。 辩证分型:胃肠腑热型:形体肥胖,多食善饥,口干喜饮,大便秘结,怕热多汗,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有力。 脾虚湿盛型;形体肥胖,神疲乏力,肢体困重,胸闷气短,食欲不振、腹胀,嗜睡懒言,大便稀.多痰。舌淡而胖,边有齿印,苔腻,脉缓。 脾肾阳虚型:形体肥胖,面色㿠白,疲乏无力,腰膝酸软,气短而喘,动则汗出。舌质淡嫩,边有齿印,脉沉细无力。 治疗方法:穴位选择 腹部主穴:中脘、气海、关元、滑肉门、大横。胃肠腑热型加上巨虚、曲池、胃俞;脾虚湿盛型加阴陵泉、丰隆、水分;脾肾阳虚型加脾俞、肾俞、水道、三阴交。 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局部皮肤,使用一次性医用9号麻醉注射穿刺针,将1一2cm0号医用消毒羊肠线,放置在针尖前端。左手拇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针快速垂直进人穴位,得气后推动针芯,将羊肠线埋植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肉层内。针孔用干棉球按压片刻以防出血引起血肿,用创口贴敷针孔,预防感染。8次为一个疗程,每次治疗间隔15天。 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症的患者日益增多,该病已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常见原因之一。单纯性肥胖通常以体态臃肿为主,严重者出现嗜睡,动则疲乏无力、气促、胸闷、心慌等。 祖国医学认为,肥胖症发生与脾胃失和,脾虚胃盛,痰湿壅滞相关,直接原因为“饮食不节,人多出少”,导致脂肪在体内聚集。古代医家认为肥胖与脏相关,尤以脾胃失常为关键。李东垣认为“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丹溪心法》进一步指出“肥人多痰湿”。现代医学认为,单纯性肥胖症发病多与遗传、内分泌、饮食及神经精神等因素有关,多数患者迷走神经功能亢进,交感神经功能低下,且内分泌功能失调,物质代谢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