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89例,男38例,女51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1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3 d。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患者颈枕部酸痛,头晕,头痛,视力模糊,记忆力减退,并有一过性眩晕,严重者有碎倒病史;②查体见颈枕部及颈椎棘突下、颈椎横突尖部有压痛,颈椎旋转诱发试验阳性;③X线摄片见颈椎生理曲度有不同程度的变直,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等;④椎动脉彩超可显示椎动脉狭窄、迂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流速异常等变化;⑤排除眼源性和耳源性眩晕,神经官能症,颅内肿瘤等。 治疗方法: 针刺 主穴取颈三针(百劳、大杼、天柱),颈椎病变部位相应的颈椎夹脊穴(X线摄片、CT片、MRI片提供的病变部位);配穴取百会、大椎、后溪穴。风寒外袭加外关、合谷穴;肝阳上亢加太溪、太冲穴;肝肾亏虚加肾俞、肝俞、太溪穴;痰浊上犯加丰隆穴。患者俯卧位,主穴采用输刺法,用0.30 mm X 40 mm毫针,进针后针尖微向内深刺至颈椎骨,得气为度,天柱穴直刺0. 5-0. 8寸。配穴采用平补平泻,得气即可。颈后TDP照射,热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25-30 min。 颈椎牵引 患者坐位牵引,牵引角度垂直、或前倾5-10°,以患者舒适为度,初始重量5 kg,以后重量可逐渐增加,最大至12 kg,牵引时间10-15 min。 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 疗效标准:痊愈 头晕、头痛、颈枕部酸痛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 显效 头晕、头痛、颈枕部酸痛症状明显减轻,可以工作生活。 有效 头晕、头痛、颈枕部酸痛症状缓解。 无效 症状体征无改善。 89例患者中,痊愈67例,占75. 3% ;显效11例,占13. 3% ;有效8例,占9. 0% ;无效3例,占3. 4% 。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型,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有明显年轻化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