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32|回复: 1

10个中医养生“眸”略

[复制链接]

777

主题

342

回帖

3708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3708
发表于 2014-9-12 21: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踏青极目

中医认为春天阳气生发,《黄帝内经》讲: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这个春天来得有点晚,却并不妨碍踏青养目,吸收天地生发之气。我们都知道看绿植对缓解眼部疲劳大有好处,中医认为:肝对应的颜色是青色,青色对肝有调养作用,所以看绿色能调养肝。春天又对应肝,因此春天看绿色对养肝最为有利。而肝开窍于目,调肝就能养目。所以在明媚的春天,约上三五好友,迎春踏青,既能赏景,又能养眼,不亦乐乎!

2.心静目明

肝开窍于目,调养好肝自然能让眼睛明亮。而肝主情志,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肝的功能。中医有句话叫“暴怒伤肝”,恼怒发脾气可致肝气上逆而见头胀头痛、目眩发黑、呼吸不畅、胸胁胀痛、烦躁失眠。也就是说只要是巨大的情绪波动都会伤肝,进而影响眼睛。所以保持心情舒畅,是最有有效的明目方法。

3.肝胆相照

“肝胆相照”指的是肝和胆同属一个系统,对胆的调理有助于肝的健康。调理胆可以拍打胆经:从大腿外侧根部开始,自上而下慢慢敲打至膝盖处,再反向敲打回大腿根部。每天一两次,每次敲打2~3分钟。敲打时可以用拳头,要稍用些力量,以自己感觉力度足够且不会造成伤害为宜。(注意:夜间11点到凌晨1点不要敲)

4.熏蒸调目

历代养生家都重视眼睛的保养,在《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就有一个清目养阴洗眼方:甘菊9g、霜桑叶9g、薄荷3g、羚羊角4.5g、生地9g和夏枯草9g。将此方水煎后,先熏后洗,有疏风清肝、养阴明目的作用。

5.药枕健目

在《外科寿世方》中记录了可以健目的药枕,其中包含了荞麦皮、绿豆皮、黑豆皮、决明子和菊花。

6.茶饮清目

*菊花茶:富含维生素A,能养护眼睛,也是中医治疗各种眼疾的良药。菊花茶能让人头脑清醒、双目明亮,特别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有较好的调养效果。

*枸杞子茶:枸杞子养肝明目,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原)、维生素B1、B2、C及钙、铁等,是养眼佳品。
7.饮食护目

《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春季饮食调养应注意保肝、护脾之气。

*五谷为养:泛指各种粮食作物。“五谷”中具有补肝益脾的有粳米、糯米、小米、小麦、荞麦、玉米、薯类等。

*五果为助:泛指各种干果、水果。其中具有益肝补脾作用的有栗子、核桃、花生、莲子以及新鲜水果等。

*五畜为益:泛指动物类食物。其中具有益肝补脾的有乌骨鸡、鸡肉、鸭肉、牛肉、虾等。

*五菜为充:泛指各种蔬菜。其中具有益肝补脾的有韭菜、大蒜、葱、山药、芹菜、香菇、黑木耳等。

8.摩手熨目

“为革命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眼保健操现在开始,闭眼……”这套伴随着舒缓音乐的眼保健操,连同喊节拍的清脆童音,已经成为几代人的记忆。马上重拾眼保健操吧,在回忆中保护疲累的双眼。除了眼保健操,还可以试一试古人按摩眼睛的方法——熨目。《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说:“摩手熨目”,其作法是:以双手掌面摩擦至热,在睁眼时,两手掌分别按在双眼上,使其热气煦熨两目珠,稍冷再摩再熨,如此反复3~5遍,每天可做数次,有温通阳气,明目提神的作用。

453

主题

950

回帖

235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53
发表于 2014-9-12 21: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9.足浴惜目

中医认为对眼睛影响很大的几条重要经脉,如肾经或是肝经等都是联系在眼睛和足部之间的通道中。通过对足部的保养,可以刺激体内的经脉更好地控制对眼睛的濡养。推荐按摩太溪穴,位置在内踝高点和足跟跟腱之间的凹陷中。用拇指上下按揉这个穴位,不宜过于酸胀,3分钟即可。其次是太冲穴,位置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用拇指按揉3~5分钟即可,感觉以中等强烈的酸胀为宜。

10.养脑明目

每天坚持早晚各做一遍小指向内折弯,再向后扳的屈伸运动。每遍进行30~50次并在小指外侧用拇指和食指揉捏50~100次。经常做不仅能养脑明目,还能缓解白内障和其他眼病者的症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5 13:27 , Processed in 0.369185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