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9.4士6.5)岁;病程(23.5士3.2)周;左侧16例,右侧14例。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患者多见于较长时间从事使前臂外旋和屈腕运动的劳动或工作,如高尔夫球、垒球运动或有肘部损伤病史者。(2)肘内侧疼痛,疼痛逐渐向前臂前面扩散,屈肘、屈腕、抓物、握拳、扭毛巾等动作均可致痛。(3)肘内侧压痛,以肪骨内上髁处压痛为明显,前臂屈肌群紧张试验(伸肘、握拳、屈腕、前臂旋前、内上髁处即发生疼痛)阳性,屈肌群抗阻试验阳性。(4)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 2)16岁≤年龄≤75岁者;(3)自愿参加本研究者。
排除标准:局部炎性感染、怀孕、局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或者血管病理因素、凝血功能异常、肿瘤等患者。
治疗方法:采用一次性使用浮针,进针点:首先确定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trigger point , MTrP,即肱骨内上髁的内侧缘,触之圆滑。进针点A在MTrP下方3-5cm处,由下向上进针;进针点B在MTrP上方3-5cm处,由上向下进针;进针点C在肘横纹上,MTrP外侧2-3cm处,由内向外进针。进针及手法操作1)患者取坐位,患肢向体侧伸出搁置桌上,掌面向上,用力伸平患肘180°左右,根据病情、进针点、局部的皮肤情况等选择针刺点。(2)常规消毒后进针,针尖与皮肤呈15°-25°,调整针体使之在皮下,向前推行,针尖指向压痛点,直至软套管没人皮下。(3)手持针座,针尖上翘做扫散运动,扫散时医者可用左手轻握患者患手,使其反复外旋。(4)再灌注运动:在扫散运动的同时,嘱患者将患侧肘关节伸直,腕关节过度背伸,然后将前臂旋后。如此运动10-15次。(5)待疼痛减轻或消失后,抽出针芯,将软套管置留皮下5-8h后出针。[2]疗程:隔日治疗1次,1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6次为1个疗程。
疗效标准:临床痊愈:肱骨内上髁处疼痛消失,局部无压痛,抗阻力前臂旋前、屈腕时无疼痛;显效:肱骨内上髁处疼痛消失,局部重压或抗阻力前臂旋前、屈腕时仍有轻微疼痛;有效:肱骨外上髁处疼痛明显减轻,局部压痛及抗阻力前臂旋前、屈腕时疼痛;无效:经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
经治疗,30例患者中,临床痊愈10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愈显率为60.0%,总有效率为93.3%。
肱骨内上髁炎属中医“肘劳”或“筋痹”范畴,多因外伤、劳累、感受风寒等导致经筋受损,经脉痹阻,气血不畅,“不通则痛”所致。针灸治疗以痛为输,取阿是穴为主。临床报道针灸治疗该病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