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西府海棠 于 2016-7-19 16:23 编辑
患者均为中医院脑病中心的住院患者,其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最大为80岁,最小为62岁,以65一70岁为多;病程最长为3d,最短为l0h。全部病例均有典型病史、症状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头颅CT等影像学检查显示:低密度梗死灶或腔隙性梗死灶,排除脑出血。发病部位基底节区45例,颞叶5例,顶叶5例,多发性梗死灶10例。所有病人均为急性、第1次发作,伴半侧肢体痿软无力,肌力均在Ⅱ级以下。符合以下诊断依据: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中风诊断 1)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睿,偏身麻木,甚则神志恍惚,迷蒙、神昏、昏馈为主症;(2)发病急骤,有渐进发展过程。病前多有头昏头晕,肢体麻木等先兆;(3)常有年老体衰,劳倦内伤,嗜好烟酒、膏粱厚味等因素。每因脑怒、劳累、酗酒、感寒等诱发;(4)作血压、神经系统、脑脊液及血常规、眼底等检查。有条件做CT,磁共振检查,可有异常表现。 证候分类因所选病例属“中风一中经络’范畴,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其证候分类如下 1)肝阳暴亢: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2)风痰阻络: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昏目眩。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口粘痰多,腹胀便秘,午后面红烦热。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4)气虚血瘀: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5)阴虚风动: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 治疗方法:头部取偏瘫对侧颞部的“颞三针’夕为主,定位:耳尖直上2寸处是第1针,以第1针为中点,同一水平前后各旁开1寸分别是第2针、第3针。针刺方法为取30号1.5寸不锈钢毫针在偏瘫对侧颞部耳尖直上2寸处,使针尖与头部呈30度角朝下刺入,针刺深度约1寸,针至局部有麻胀感或放射至整个头部为度,用同样的方法针第2针、第3针,同时结合艾条灸。上肢取双侧合谷和患侧曲池、尺泽,即“上痿三针”;下肢取患侧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即“下痿三针”。并结合“四关穴’和疾病的性质进行辨证取穴:肝阳暴亢加行间、印堂;风痰阻络加丰隆、阳陵泉;痰热腑实加支沟、丰隆;气虚血瘀加气海、血海;阴虚风动加大钟、曲泉等。针刺方法为选30号1.5寸不锈钢毫针按常规进针方向进针,深度约1.2寸,根据虚实不同而采用相应的补泻方法,以局部得气为度,可结合艾灸。留针20min,每日1次,15d为1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功能评定:依据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进行分级。0级:能恢复工作或操持家务;1级:生活自理,独立生活,部分工作;2级:基本独立生活,少部分要他人帮助;3级:部分生活,活动可以自理,大部分须他人帮助;4级:可站立步行,但须人随时照料;5级:卧床能坐,各种生活需人照料;6级:卧床,有部分意识活动,可喂食。 疗效标准: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一100 %,病残程度0级;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一89 %,病残程度1一3级;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一45 %;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 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基本痊愈15例,显效27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4 .62 %。 典型病例:张某,男,68岁,己婚,退体工人。 患者因今晨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右侧肢体麻木乏力,活动不能伴言语謇涩而前来我院急诊治疗,查头颅CT示:左脑基底节区多发性脑梗死,遂收治入院。查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伸舌右偏,左侧鼻唇沟稍浅,右上肢肌力Ⅰ级,右下肢肌力Ⅱ一级,右侧上、下肢肌张力减弱,腱反射(+),右侧巴氏征(+),舌质淡暗有瘀斑、苔黄腻,脉弦。证属风痰阻络,治疗以祛风通络、祛瘀化痰为主,给予“颞三针”、合谷(双侧)、曲池、尺泽、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双侧)、阳陵泉(双侧)、丰隆(双侧)针刺,平补平泻,结合艾条灸。经过1个半月治疗后,患者右上肢肌力Ⅳ+级,右下肢肌力达V级,能下地自由活动,可基本独立生活,少部分需要他人帮助。随访3个月,右侧肢体功能恢复正常,病理征消失,行走自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