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36|回复: 1

耳穴贴压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复制链接]

121

主题

126

回帖

673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73
发表于 2016-7-28 16: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道至简 于 2016-7-28 16:28 编辑

       患者均来源于医院门诊,其中男30例,女26;年龄24-72岁,平均(43. 29. 8);病程1 -10年,平均(1. 25. 5 )年。全部病例均符合有关颈椎病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1)临床特征:头晕或头痛、耳鸣、恶心或呕吐,或有视力减退,或有神经衰弱症状。(2)颈椎X线或颈椎CTMRI;颈椎椎体骨质增生,或有不同程度骨赘形成,椎间孔、椎管或钩椎关节变窄。(3)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椎一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

      排除标准:(1)排除耳源性眩晕、眼源性眩晕、高血压、贫血等疾病的影响。(2)排除软组织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等其他类型的颈椎病。

      治疗方法:采用耳穴贴压配合体针治疗。

      耳穴贴压法   (1)取穴:颈椎、神门、枕、肾。随症配穴:伴头晕或头痛者,加缘中、心、肝;伴耳鸣者,加耳中、内耳、内分泌;伴恶心、呕吐者,加胃、交感;伴视力减退者,加额、眼或屏间前、屏间后;伴有神经衰弱症状者,加心、神门。均采用耳穴探测仪,以轻、慢、均匀的手法找出上述敏感点。

        (2)耳压方法:碘伏常规消毒耳穴后,将王不留行籽贴附于0.5-1cm2大小方块胶布中央,然后,贴敷于耳穴上,以单手拇指间歇性按压王不留行籽,手法由轻到重,使患者耳郭产生酸胀、灼热感,尔后,嘱患者自行左右耳交替按压,每天不少于3 -5次。

      体针方法

        (1)取穴:大杼、天柱、风池及病变局部夹脊穴2-3;伴恶心、呕吐者加内关,伴视力减退者加攒竹,伴神经衰弱症状者,加百会。

        (2)操作方法:碘伏常规消毒所有穴位,用0. 30 mm X40 mm毫针,进针深约25 mm,使之得气,患者有酸胀感以及枕、头顶处出现较强的针感传导;夹脊穴直刺,使之得气,留针30分钟。

       耳压治疗每周2次,体针治疗每周3次,2周为一疗程,休息1周,再行第2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2组病例疗效统计。

       疗效标准:根据症状分级标准和实验室项目积分标准计算积分,以积分率减少程度为标准判断临床疗效,积分率减少>80%为临床控制,积分率减少50%80为显效,积分率减少20%-49%为有效,积分率减少<20%为无效。

       积分率=[(治疗前总积分一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X100%

       经治疗,56例患者中临床控制10例,显效30例,有效10例,无效6例。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病之一,除眩晕、呕吐、耳鸣等颈椎病的共有特征外,常出现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

      颈椎病是马来西亚国内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既往好发于中老年患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年龄在马来西亚趋于年轻化。据报道,马来西亚和中国国内治疗该病尚无特效方法,两国的医师多采用中国传统的针灸疗法,并取得一定的疗效。其中,针刺疗法对于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好,而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疗效较差。因此,探讨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无论是在马来西亚或中国,都有指导临床实践的意义。

       椎动脉自锁骨下动脉分出,进入第5或第6颈椎横突孔,沿椎体旁横突孔,到第1颈椎横突孔,向上穿出横突孔后,进入枕大孔,再左右联合成基底动脉,分支供应脑组织。由于椎动脉在椎旁行走,受横突孔限制,当椎间盘狭窄、椎间盘脱出、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的外突出刺激椎动脉,使椎动脉扭曲、痉挛或受压,椎一基底动脉血流不畅,继发各种颅脑缺血的症状。因此,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除眩晕、呕吐、耳鸣等颈椎病的共有特征外,常出现椎一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笔者收集的9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例,虽然国籍不同,但是,都具备椎一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异常的特征,这与中国国内的有关报道相一致。笔者认为,运用单纯体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椎一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可能较小,因此,设计耳压加体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




121

主题

126

回帖

673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73
 楼主| 发表于 2016-7-28 16: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耳压是指用压迫方法刺激耳穴,而达到防治疾病的方法。中医认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厘正按摩要术》:“耳珠属于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由此可见,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十分密切。近年来,中国国内的研究表明,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及面神经耳支,一般分布在与胸、腹腔内脏对应的耳穴区;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一般分布在与躯体对应的耳穴区;耳穴与内脏在中枢神经的投射区重叠。耳压的作用途径包括:①通过脊髓灰质后角的初级整合,完成脊髓节内或节间的反射;②通过脑干内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核的整合,完成体表一内脏相关反射;③通过脑干内网状结构中网状核之间的整合,完成基本生命活动的调节。笔者发现,两种治疗方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一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都有影响,但是,耳压加体针治疗组对头晕或头痛等主要症状,以及对血流量、血流速度的改善作用优于体针组,说明耳压加体针可以调整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一基底动脉血液循环。然而,这种对血液循环的调节作用与上述耳压的作用机制有何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据报道侧,颈椎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颈椎病相关临床症状与血液流变学异常指标的改善有相关性。在颈椎椎间盘退变、椎体失稳和骨赘增生的病理改变基础上,局部血液痕滞、血液高乳滞状态是颈椎病发病机制中不容忽略的重要因素,颈椎病可能会导致血液勃滞度增高,而血液黏滞度增高又可加重颈椎病。笔者发现,9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表示血液黏度的高低切、全血还原黏度、血浆还原黏度,表示红细胞变形能力的高切、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均高于正常。说明该类病人即使临床没有传统的瘀血外候,也必然存在血行不畅的病理改变。耳压加体针的治疗方法对全血还原勃度低切、血浆勃度的改善作用优于体针,说明耳压加体针可以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一基底动脉血液流变学异常状态。

      综上所述,耳压加体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以调节椎一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异常状态。无论是在马来西亚或中国,这种治疗方法都有其临床实践的价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1 19:48 , Processed in 0.285984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