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康复交流 于 2016-8-1 16:56 编辑
患者均为急诊科就诊患者,其中男32例,女48例;年龄最小37岁,最大75岁,平均(60士10)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33年,平均(18. 75士7. 25)年。符合以下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修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性别不限,年龄为18 -75岁;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②不能配合针刺治疗者或有晕针史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星期内有手术史者;⑤继发性高血压。
治疗方法:主穴取降压穴;辅穴取头痛穴(伴有头痛时取此穴)。降压穴定位方法为,在足弓划“十字”,“十字”交点即为此穴;头痛穴位于足背第1,2趾骨结合之前凹陷中。常规消毒后,采用0. 30mm X 40mm毫针进行针刺,降压穴直刺1寸,头痛穴与皮肤呈15°-45 °斜刺1. 5-2寸,患者局部出现酸、麻、胀感后即可出针。共治疗1次。降压穴及头痛穴定位见图1、图2。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控制高血压可遏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的增长态势。
平衡针灸学是由北京军区总医院王文远教授成功创立的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在针灸领域相结合的一门现代针灸学。她的理论来源于阴阳整体学说、神经交叉学说、生物全息学说、经络学说等。平衡针取穴按照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左上刺右下、左下刺右上的原则,这与传统的巨刺、缪刺理论相似。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症状方面,平衡针较卡托普利对改善头痛症状更明显。根据既往文献分析原因如下,①产生乙酰胆碱作用于脊髓,能够抑制痛反射的快速调节效应,释放5-羟色胺,加强中枢对疼痛的下行抑制作用,从而实现有效镇痛效应;②促进下丘脑p一内啡肽的释放,参与镇痛、抗炎等复杂的调节环路,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