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均为人民医院中医消化专科门诊就诊的老年顽固性便秘患者,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94岁,平均(72士6)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年,平均(15. 0士5. 3)年。符合以下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罗马III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罗马III诊断标准患者;②年龄>60岁。 排除标准:①经肠镜检查排除结直肠器质性病变;②排除肛门畸形、肿瘤、异物等器质性疾病。 治疗方法:采用浮针疗法。肌筋膜激发点(MTrP)是浮针治疗的目标,也是取得疗效的关键。便秘患者MTrP多位于患者腹部及大腿部。定位时首先让患者取仰卧位,自然屈曲双腿,放松局部肌肉,医者用指腹仔细触摸腹部及大腿肌肉,并全神贯注体会指感,在腹直肌、腹斜肌、股四头肌、大腿内收肌群,可打」及局限性紧硬、条索、结节状点。定位MTrP后,嘱患者自然伸直下肢,在MTrP上部3-5 cm处碘伏局部消毒,浮针放入进针器卡槽,进针器头部轻压皮肤,与皮肤成20°,针尖指向MTrP,按动弹射按钮,浮针射入皮下浅筋膜层,从进针器取出浮针,手持针柄推进待完全进入皮下后,以拇指为支点左右扫散,同时嘱患者上抬下肢、鼓腹及下肢配合屈伸抗阻等活动,以局部结节、条索、紧张感改善或消失为止。然后拔出针芯,把软套管留于皮下,胶布固定5 h后拔出。前3 d每日1次,后隔日1次,治疗4星期。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痊愈:大便正常,或恢复至病前水平,每星期排便>3次,其他症状全部消失。 显效:便秘明显改善,间隔时间及便质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间隔时间<72 h,其他症状大部分消失。 有效:排便间隔时间缩短1d,或便质干结改善,其他症状均有好转。 无效:便秘及其他症状均无改善。 不良反应:治疗组治疗过程中有3例出现浮针部位皮下瘀斑及少量表浅静脉出血,予热敷及局部按压后消失。 经治疗1星期后,40例患者中,痊愈10例,显效21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治疗4星期后,痊愈15例,显效20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 便秘是以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老年人多因年老体虚,活动量减少,胃肠蠕动功能减弱,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常常出现便秘,长期使用西药极易产生依赖或耐受,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顽固性便秘患者往往身患其他多种疾病,如糖尿病、帕金森病、老年痴呆、肛周疾病等,并经常服用抗骨质疏松等相关药物,更易出现顽固性便秘。部分患者还可因努挣太甚而引起晕厥、脑出血、痔疮出血、心力衰竭等危情,可导致老年人对排便的恐惧心理或精神异常。长期滥用泻药又导致停药症状反复,经久不愈,患者痛苦异常。 浮针是在传统针灸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除实现针具的创新外,还具有操作简单、无明显疼痛、无副反应、治疗次数少、取效快捷的特点。随着浮针近17年的发展,其不仅对软组织伤痛有明确疗效,而且在一些内科杂病亦有快捷稳定的效果。本研究采用浮针治疗后各时点的临床疗效呈逐渐递增趋势,且近期疗效明显;患者治疗后在排便间隔时间、粪便性质、排便费力方面均有明显改善,说明浮针能全而改善患者症状;治疗后两组48 h和72 h残留标记物数目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说明浮针具有通过改善患者肠道传输达到改善便秘的目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 0%,提示浮针疗效确切,较对照组优势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