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病例均来源于医院针灸理疗科和皮肤科门诊,其中男61例,女64例,年龄18-45岁。 所用针具 北京贺氏点刺火针(中粗火针和多头火针),该火针由钨锰合金冷拔而成。中粗火针的直径0.8 mm,针身长4cm,盘龙针柄长4cm,针尖呈鼠尾型;多头火针为3针缠为一体,每针直径0.8 mm ,针身长4cm,盘龙针柄长5cm。改良三棱针,将华佗牌细三棱针的尖端剪掉2 mm左右,经重新开刃打磨而成。 诊断标准:参照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慢性湿疹的诊断标准:可因急性、亚急性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性湿疹,亦可一开始即呈现慢性炎症。表现为患部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带灰色,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以少许糠枇样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个别亦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具局限性,边缘亦较清楚,外围亦可有丘疹、丘疱疹散在,当急性发作时可有明显的渗出。自觉症状亦有明显的瘙痒,常呈阵发。在手、手指、足趾、足跟及关节等处,因皮肤失去正常弹性加上活动较多,可产生皲裂而致皮损部有疼痛感。 治疗方法:火针治疗 签署知情同意书,常规消毒(75%乙醇)皮肤后,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操作。①多头火针点刺。取穴:阿是穴(湿疹区)。体位:患者采取适当体位。针刺方法:以多头火针烧针来给针具消毒后,采用速刺疾退法从湿疹区边缘向湿疹区中心密刺;针刺深度以达到皮损基底部为准,刺激强度以微有出血为度。②中粗火针刺背俞穴和督脉背部穴位。取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大椎、至阳、命门。体位:患者取俯卧位。针刺方法:消毒后用中粗火针刺入1一1.5cm。中粗火针点刺任脉腹部穴位和胃经腹部喻穴。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外陵、水道。体位:患者取仰卧位。针刺方法:消毒后用中粗火针刺入1一1.5 cm。 注意事项:针后不作处理,若出血,待血自止或以干棉棒擦拭血迹。每7d1次,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针后24 h内勿洗患处,同时忌烟酒及辛辣、鱼腥食品,有过敏者避免接触过敏原。 刺络放血 签署知情同意书,常规消毒(碘伏)皮肤后,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操作。选取患者皮损附近的阳性血络,体位:患者采取适当体位,针刺方法:碘伏液消毒后以三棱针缓刺阳性血络,至落空感处出针,也可在刺血点处加拔火罐。 注意事项:针刺后待血自止,用碘伏消毒2遍,针孔处贴创可贴以免伤口感染。每7d1次,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刺血后2d内勿洗患处,同时忌烟酒及辛辣、鱼腥食品,有过敏者避免接角虫过敏原。 疗效评定标准 瘙痒疗效观察指标:综合VAS评分数据变化,判断治疗方案对于湿疹瘙痒的疗效。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皮肤恢复正常,VAS评分改善率≥90%。显效:疹痒明显减轻,VAS评分改善率为60%-89%。好转:症状减轻,VAS评分改善率为20%-59%。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或VAS评分改善率<19%或症状加重。 慢性湿疹(Chronic eczema)因急性或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转化而来,表现为皮肤浸润肥厚,粗糙伴色素沉着,常伴有剧烈瘙痒。在临床多为“瘙痒一搔抓一苔藓化”的恶性循环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改善患者瘙痒症状成为治疗的关键。西医治疗湿疹往往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对症处理,效果不佳且维持时间短。而中医则认为,脾虚和血虚是慢性湿疹的内在因素,也是治疗的着眼点。临床研究发现火针治疗慢性湿疹,可以起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疏风解表的作用。刺络放血则可以改善局部病变处组织的微循环障碍,清除病损致痒物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