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08|回复: 1

乳腺增生病疼痛的浮针治疗法

[复制链接]

797

主题

788

回帖

393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934
发表于 2016-8-4 16: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6-8-4 16:56 编辑

   患者均来源于乳腺科及针灸科门诊,符合以下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中华中医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的《乳腺增生病诊断标准)。①乳房疼痛:多为双侧性,也可为单侧,疼痛性质为隐痛、触痛或胀痛、窜痛,或刺痛、烧灼痛,月经前或情绪波动时可加重,连续3个月经周期不缓解;②乳房肿块:多为双侧或为单侧,肿块形态不规则(肿块大小不等,形态为片状、盘状、颗粒状、条索状等),质地软韧或韧硬,边界不清,有压痛,与皮肤无粘连;③辅助检查:a.乳腺超声检查可见乳腺内腺体组织回声紊乱或回声增强、欠均匀,可见不规则回声减暗区;b.乳房钼靶摄片可见乳腺呈较均匀密度增高阴影,可在1个或多个象限出现;c.病理学检查可见乳腺导管、腺泡不同程度增多、扩张,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以上①、②项必备,并符合③项中任意1项者即可诊断。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乳腺增生症的患者;能够按计划疗程坚持治疗,并配合本课题研究者;②30-45岁女性,知情同意、志愿受试者;③月经周期(28士7)d。
       排除标准:①排除乳腺腺瘤样增生、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等其他乳腺疾病;②排除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患及精神病患者;③妊娠、哺乳期妇女;①初潮前小儿乳房发育症;⑤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⑥月经周期非正常者;⑦钼靶X线示微钙化者。
剔除和脱落标准:①出现严重不良事件;②试验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合并疾病;③违反研究方案(如依从性差);①患者自动退出试验;⑤患者随访期间因各种原因失访。
       治疗方法:浮针治疗  患者平卧位,患侧上肢处于放松状态,上肢与胸壁呈60 -70°,肘关节略屈,①于上臂肱二头肌肌腹中央进针,针(一次性浮针,南京派福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20625,规格为M)入皮下,针尖朝向肩峰进行扫散,扫散幅度约300,约100次/min,医者同时辅以推按患侧乳房上下活动,亦可使患侧上肢外展0-90°,至患者疼痛缓解或消失后停止扫散。②若患者疼痛无改善或改善不显,退出浮针,于患侧乳头与结节连线上,距乳房外缘约4 cm处进针,手法同上。后拔出浮针针芯,软管留置局部并固定,令患者活动20 min后,继续于局部查找痛点、结节,治疗操作同步骤②,最后留置软管5h拔出。
       皆于月经前(7士3)d开始治疗,浮针疗法隔日1次,共治疗3次,至月经前停止。
      浮针组即刻效应明显,进针后最快55 s,最长200 s,平均(127.4346.18)s患者乳房疼痛即可明显缓解。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1例患者因针刺过程中情绪紧张出现晕针现象,当即拔针,嘱患者平躺,予服温开水,查生命体征均正常,15 min后患者不适症状消除。
        乳腺增生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乳房疼痛及肿块常见的病因,其发病率居乳腺疾病之首。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乳腺增生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也呈年轻化趋势。该病可发于青春期以后的任何年龄,尤以20-50岁女性多见,且该病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有3%-5%的乳腺增生病甚至有癌变的可能。乳腺增生病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女性的身心健康,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临床中笔者采用浮针治疗乳腺增生病疼痛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
      乳腺增生病是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以乳房部肿块和疼痛为两大主症,是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地增生及复旧不全所致的乳腺结构在数量和形态上的异常。目前,乳腺增生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并未完全清楚,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失调是其主要发病机制。根据性激素紊乱的病因学理论,国外一直采用抑制雌激素类药物的治疗方案,这类药物近期可以缓解或改善症状,但停药后有一定复发。对于乳腺增生病的手术治疗,目前暂无明确的手术指征,一些学者认为应对病变组织施行局部切除,或者行乳房单纯切除术,但其复发率高,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患者不容易接受。因此,非手术治疗还是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常用的保守治疗法有健康教育和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药物疗法、针灸、推拿,针灸疗法中常采用传统毫针针刺、火针疗法、电针、耳针、灸法、穴位埋线等,临床多根据患者病情及接受度选择其中疗法治疗。
        乳腺增生病患者多以疼痛为由就诊,因此寻求一种取效快捷且安全无毒副作用、疗效持久的缓解疼痛的方法,是临床医生不断探索的课题。
       浮针疗法是中国传统针灸学的现代发展,浮针疗法的现代机制与疏松结缔组织说密切相关。浮针疗法所涉及的主要对象是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其效应的形成与这层组织关系密切。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是液晶状态,具有压电效应和反压电效应,当用浮针行挤压、牵拉特别是扫散动作时,导致液晶态的疏松结缔组织的空间构型的改变,由于压电效应,释放出生物电。疏松结缔组织具有良好的半导体导电性能,能够高效率地传导生物电。当生物电到达病变组织时,产生反压电效应,改变细胞的离子通道,调动人体的内在抗病机制,从而迅速缓解病痛。


797

主题

788

回帖

393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934
 楼主| 发表于 2016-8-4 16: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浮针疗法针刺时不强调深入肌层,只在含有极少神经末梢的皮下结缔组织进行扫散操作,避免了传统针灸因强调得气而引起的酸麻胀痛等不适感觉,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患者依从性的提高。浮针进针不遵循传统经络腧穴系统,而是根据激痛点(MTrP)选取进针点,常在MTrP点相关肌肉远端或近端进针,远端进针的目的在于扩大治疗范围,近端进针旨在于解决局部顽固性疼痛。两者的结合治疗更有利于消除隐藏和活动的MTrP,这也是浮针取得良好镇痛疗效的要点之一。在课题选取进针点时,确定从远端肱二头肌肌腹中央与乳房肿块附近进针就是根据这一治疗思维而定。因为乳腺增生病的MTrP点常出现在乳房局部或胸大肌上,而肪二头肌与胸大肌是协同肌,单纯近端针刺效果局限,而选取肱二头肌上进针不仅能够扩大治疗范围,而且能尽可能避免在乳房周围针刺所引起的疼痛。此外,浮针疗法为维持巩固疗效,需长时间留针,一般为5-6 h。由于乳腺增生病疼痛的反复发作性,留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治疗地位。浮针疗法具有快捷的镇痛效应、较小的痛苦、较短的治疗周期、良好的稳定性,使其在临床中便于推广应用。总之,浮针治疗乳腺增生病在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降低复发率以及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对于乳腺增生病而兼有贫血、胃部疾病的患者而言,浮针疗法避免了服用药物所带来的心理负担,降低了胃肠不适、贫血症状等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其治疗本病的优越性。
      以上结果说明,浮针疗法即时及长期缓解疼痛效果明确。因此,该疗法作为治疗乳腺增生病乳房疼痛的有效方案,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1 23:46 , Processed in 0.725755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