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年龄20一65岁,平均26. 5岁。均为单纯甲下血肿,发于手指者11例,足趾者26例。临床表现为手指、足趾末端明显胀痛或剧烈跳痛,进行性加重,甚至难以入睡。伴指(趾)腹张力增大、指(趾)尖纵向压痛,均摄X线片排除骨折。 治疗方法:针具 铍针规格为长0. 6 mm x50 mm,末端扁平带刃,刀口为斜口。 手术方法 用碘伏或酒精→碘酒→酒精常规消毒指(趾)甲及周围皮肤后,将铍针的针尖,垂直抵于指(趾)甲根部,术者以拇指、食指把住针柄轻微施加压力,再来回、反复捻动针体,直至指(趾)甲被穿透;有瘀血外流,或病人感到疼痛(针尖触及甲床),即拔出针尖,让血肿内瘀血充分外流,视血肿大小,可钻孔1一2个。加压使残余的瘀血挤出,瘀血流尽后,以碘伏再次消毒,用无菌棉球或纱布块压迫片刻,无菌敷料或创可贴敷盖进针点,24 h内保持敷料干燥清洁即可。为防止凝血块堵塞引流孔,棉签拭去指(趾)甲表面流出的瘀血后,将铍针重新插入引流孔外端,倾斜15一30°,再次刺捻,扩大引流孔即可。若血肿再次出现,可在1d后,顺原引流孔,再次以铰针刺捻即可。即使血肿超过3d,部分血肿转化为凝血块,穿刺仍可减轻局部压力。 本组3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疼痛消失,除1例足趾患者,术后当天穿过窄过紧的鞋行走,于第2d出现跳痛加重伴有轻度感染,经口服抗生素,局部引流,碘伏棉球外敷,2 d后痊愈,余无异常。 甲下血肿多因指(趾)端被重物砸伤、挤压或穿过窄过紧的鞋长途跋涉、登山、运动所致。伤后指(趾)甲下呈紫黑色,血肿张力大时,局部可有剧烈跳痛。少数因血肿感染形成甲下脓肿,则应拔除指甲,但临床处理后往往留有指(趾)甲后遗症。 甲下血肿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损伤。末节指(趾)受到挤压或砸伤时常形成本病,其临床特点是疼痛显著,病人难以忍受。这是由于血肿压力较高,局部神经末梢受压所致。甲下呈黑紫色,指(趾)甲与甲床部分或大部剥离,在甲皱襞部位可触及波动感或漂浮感。但张力过大则波动感反而不明显。
|